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615134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内容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自然数是一类等价的有限集合的标记。 2.由全体自然数依次排列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3.自然数列的性质: (1)有始性:自然数列最前面的一个自然数是零。 (2)有序性。 ()无限性。 4.数数的特点: (1)数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与所数事物的次序无关。 (2)数一种事物可以用另一种事物代替,然后再数,数得的结果是相同的。 (3)只要继续有事物可数,数数是永远数不完的。 5.自然数作为一类等价的非空有限集合的标记,可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通常称为基数。 6.表示某个有序集合中每个元素所占的位置,通常称为序数。 7.我们让一队学生从排头开始报数,那么报出的“十二”用的是自然数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2、。 8.两个数的和不小于每一个加数。 9.某数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同一个数,仍得原数。 10.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理解题意;()分析;()列式计算;()检验作答。 11.零可以被任何非零自然数整除。 12.如果两个数都能被同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它们的和(或差)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13.如果两个数中的一个数能被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和(或差)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的充要条件是:另一个数也能被这个自然数整除。 14.如果一个自然数a能整除自然数b,b又能整除自然数c,那么a能整除c。(整除的传递性) 15.若干个数相乘,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能被某一个自然数整除,那么它们的积也能被这个自然

3、数整除。 16.能被2或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一位数能被或整除。 17.能被或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二位数能被或整除。 18.能被或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或整除。 19.能被、或整除的数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数以前的数字组成的数之差(或反过来)能被、或整除。 20.几个自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几个数的公约数。 21.几个自然数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22.两个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23.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都是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24.几个自然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 25.除以外

4、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6.两个自然数的任意一个公倍数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7.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自然数的乘积。 28.如果两个数a、b互质,那么a、b的最小公倍数等于a与b的积。 29.如果一个数d与ab的一个因数a互质,那么数d能整除这个积的充要条件是:数d能整除这个积的另一个因数b。 30.如果一个数m能被互质的两个数a、b整除,那么m也能被a、b的积整除。 31.一个大于的整数,如果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就叫做质数,也叫做素数。 32.大于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一个约数是质数。 33.一个质数如果不能整除一个自然数,那么就与这个

5、自然数素质。 34.如果几个自然数的积能被一个质数整除,那么这几个数里至少有一个数能被这个质数整除。 35.任何一个大于的整数都可以分解质因数。 36.算术基本定理:一个大于的整数,如果不管质因数的次序,那么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37.分数的单位是:把单位“”平均分成n份,表示m个这样的一份的数。 38.分数含义: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39.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含义:计算就是已知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 40.计算就是求是的几分之几。 4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几个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42.移动小点的位置。如把小数点向移动n 位,小数就扩大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n位,小数就缩小n倍。 43

6、.近似数截取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44.能化为有限小数的充要条件是:分母b只含有质因数、。 45.只有大小的量,叫做标量(也叫做数量)。 46.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也叫做矢量)。 47.公元年数能被整除的是闰年;但公元年数是整百的,必须能被整除才是闰年。 48.国际计量大会于一九六年通过了国际单位制,它的国际简称是。 49.七个国际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 50.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我国正式实行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 51.小学数学

7、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2.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依据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同时还应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照顾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53.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

8、算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54.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受思想品德教育。 55.小学数学教应完成的三项任务: (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小学数学的

9、基础知识包括算术知识、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 (2)培养一定的能力: 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6.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原则: (1)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需的数学最基础知识。 (2)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技术发展的需要。(3)要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 57.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编排的原则:(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当分段,螺旋上升。 (2)突出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纵、横两方面的联系。 (3)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规律。 58.整数及其四则运

10、算教学内容的编排: (1)由简单到复杂,按照我国计数习惯适当分段。 (2)口算、笔算和珠算适当配合。 (3)对有关整数方面的最基础的理论知识,采取提前孕伏,逐步引入,先具体说明、运用,后抽象、概括的编排方法。 (4)注意跟几何、代数初步知识的配合。 (5)用直观的方法,有机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59.小数及其四则运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小数安排在分数前面。 (2)小数教学内容应分段。 (3)小数及其四则运算内容的编排基本上与整数类似。 60.分数及其四则运算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分数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两段教学。 (2)分数的概念都要从实际引入,及时进行抽象和概括。 (3)关

11、于带分数问题(假分数不一定要化成带分数)。 61.量的计量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及远。 (2)注意和数与形的知识相配合。 (3)注意将计量知识和实际测量相结合。 (4)注意系统整理。 62.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在认数和以内加减法中去孕伏和渗透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知识。 (2)简单应用题的编排重视让学生熟悉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应用题的方法。 (3)复合应用以两三步应用题为主,其中首先要突破两步应用题这一关键。 63.几何初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1)既要根据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双要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 (2)要恰当地处理数和形之间的关系

12、。 (3)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求积方法。 (4)注意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促使几何知识的系统化。 (5)练习的安排既要注意巩固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又要注意培养空间观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4.代数初步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代数知识和算术知识交替编排,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代数知识采取早期孕伏,逐步渗透的编排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代数概念和简易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3)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4)比和比例教学内容改革了传统的概念。 65.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内容的编排: (1)在四则运算、应用题、百分率的教学中渗透了有

13、关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2)通过求平均数应用题渗透统计思想。 66.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的两个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2)小学数学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67.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想方法。 (2)结合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敏捷性; 灵活性 ;独创性。 68.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注重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5)传

14、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69.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5)实验法;() 阅读法。 70.几种综合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 (2)尝试教学法 (3)自学辅导法 71.六因素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72.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备大纲)。 (2)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 (3)了解学生(备学生)。 (4)组织教材,选择教法(备教法)。 (5)备自己。 (6)教具学具的准备。 73.学期授课计划的拟定的内容: (1)提出全学期总的要求。 (2)对学生情况作简单分析。 (3)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确定

15、本学期的重点研究课题。 (5)安排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 74.课时授课计划的内容: (1)教学内容或课题。 (2)教学目的要求。 (3)教具、学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 (4)拟定教学过程。 75.新授课的组织方法: (1)检查复习。 (2)导入新课。 (3)传授新知识。 (4)巩固练习。 (5)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外作业。 76.练习课的组织方法: (1)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2)作练习前的指导。 (3)课堂练习。 一、填空(每空1分,共41分) 1、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