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12705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31黄河的主人西师大版2014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西段北麓(l)卡日曲河的涌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最后注入渤海。自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流到青海高原东部

2、,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那里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禹门口,黄河被龙门山所夹峙,急流从只有百米宽的河漕(co)中涌出,这就是有名的龙门。过风陵渡后,黄河又急转东流,穿过三门砥(d)柱(也叫三门峡)。这里是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所在地。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是名副其实的黄河了。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

3、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输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了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

4、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唐代诗人李白的这两句诗,表达了我国人民对于黄河的深厚感情,的确,黄河从“世界屋脊”上的巴颜喀拉山到太平洋西岸的渤海湾,河水奔腾,一泻千里。有时候它野性不驯,泛滥成灾,被人们称做“孽龙”、“祸河”。但是,黄河洪水又造成了千里沃野,暴烈的性格里深藏着慈母的胸怀。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劳动、斗争,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以人们又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汉代以前,还没有“黄河”这个名字。那时候,人们把黄河称为“河”,用“川”字来泛指一般的河流。所以,古书只说“河出昆仑”。黄河这一名称最

5、早见于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但是,直到宋代,人们才普通地称它为“黄河”,简称就叫“黄”。这大概是黄河所含泥沙特别多,河水发黄,和其他河流不同的缘故。可见,黄河含沙量大,早在汉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认识。黄河为什么含沙量特别大呢?这要从它的源流情况说起。黄河上源出自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利津两县间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穿行在海拔4千米的青海高原地区的时候。是一条流速缓慢、水流清澈的小溪,流出青海高原汇合大通河、谨水和挑河以后,水量才大大增加。经过河套平原,到了内蒙古河口镇以下,

6、黄河进入中游。这一段黄河穿行于晋、陕两省之间的黄土高原峡谷中,水量剧增,急流滚滚,沿途冲刷着黄土,再加上大小支流带进来的大量泥沙,使河水变浊,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泥河”。水利工作者在河南陕县测量时,平均每立方米河水含沙量达376千克,洪水期含沙量最大的时候每立方米竟有650千克。黄河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有16亿吨,含沙量之大确实惊人。黄河从河南孟津以下进入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区。由于下游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河床逐年淤高,有的河段竟高出两岸农田三到四米,有的地方甚至高出十米以上,形成“地上河”。这样,到了洪水季节,河水就很容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在历代反动阶级统治下

7、,黄河得不到治理,两千多年间曾决口1500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每次决口改道,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为了自己逃命,丧心病狂地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使黄河改道南下,造成豫东、皖北、苏北44个县被淹,89万人死亡,千里沃野变成了荒凉的“黄泛区”。只有在解放以后,黄河回到了人民手中,才真正获得了新生,开始改变它那凶猛暴烈的性格,为人们造福。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

8、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1963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蓝田猿人”-古猿人的头盖骨、牙齿和上下颌骨,据文物工作者的考证,已有八十万年的历史。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人”,距今也有二十万年。黄河河套地区的“河套人”及其文化,河南安阳小南海发现的洞穴遗址,都在五万年以上。在这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态,又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他们不但发明了火,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而且

9、经过不断的实践,学会了钻磨技术,能够从事狩猎、捕鱼了。我国传说中的燧人氏、有巢氏,可能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和文化都有了飞跃发展。1920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掘出了许多石器、骨器、陶器,其中有石斧、石刀、石杵、石锄和纺织用的石制纺轮,有缝纫用的骨针,也有彩色陶器,这就是著名的仰韶文化。据考古学家考证,仰韶文化延续达千年以上,早期距今已六千年左右了。考古工作者经过广泛挖掘,发现从青海、甘肃一直到陕西、山西、河南,到处都分布有仰韶文化的遗址。1953年开始在西安市发现的半坡村遗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当时,半坡人已经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懂得了纺线

10、织布,创造了规模较大的草泥土木结构的茅屋,挖掘了储藏粮食的窖穴。围绕居住区构筑了深、宽56米,长300多米的大量围沟,改变了穴居野处原始状态。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在出土的陶器中,有各式各样的红色陶器和制作精美彩陶,陶面上的动物图案栩栩如生,反映了远古人民的艺术才能。在彩陶上还有一些刻划符号,很可能就是我国的原始文字。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黄河流域已处于氏族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代。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了,父权取代了母权,私有制开始出现。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的发掘,初步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面貌。据考古工作者的广泛考查,在山东省的黄河南北,都陆续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踪迹,其年限约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

11、,后期可能延续得更晚一些。从发掘情况看,这时的生产工具已有了穿孔石斧、扁而薄的石铲、鹿角制成的短柄鹤嘴锄。石斧、石铲、石锛、石凿都用硬度极高的石料制成,有的还用了硬度11度的蛋白石。在发掘的一些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随葬的玉制装饰品,饮酒器具和精致的象牙雕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汶口一号墓里,有一年孔雀绿色的骨凿,据测定其中含有大量的铜,很可能当时已懂得用铜了。另外,从大汶口墓葬还可以看出:那时已出现了较多的一男一女合葬墓,而且墓的规模有大有小,随葬品的多寡极为悬殊。这种情况在仰韶期的墓葬中是少见的,说明社会已过渡到以父系为中心的时代,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了。在距今约四千年前,原始公社瓦解,夏禹的

12、儿子打破过去的禅让制,继承了禹的王位,建立了世袭的奴隶制国家。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载,夏王朝存在了四五百年之久,大致活动于以河南、山西、山东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奴隶制虽然破坏了原始公社的公有和平等关系,但是打破了以往狡隘的氏族范围,扩大了生产规模和社会分工,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创造,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从近几年来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和河北唐山大城山的发掘看,至迟在夏代晚期就已经有了青铜器,夏代早期很可能是红铜时代了。冶铜业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开来,标志着古代文化的繁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约在三千五百年以前,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在以河南为中心

13、的黄河两岸建立了。它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种族奴隶制国家,千百万奴隶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更大发展,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据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偃师二里头遗址就是商代最早的都城,所谓商汤居毫的亳地。在这里,除发现了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的商代早期都邑和规模宏伟的宫室遗迹外,还掘出了一批铜渣、坩锅片和铜镞(箭头)、铜凿、铜刀、铜锥、铜鱼钩、铜铃等器物,经鉴定均为青铜制品。这证明商初不仅在生产工具方面已广泛使用了青铜器,而且在消耗量大、回收率低的箭头方面也应用了青铜,这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青铜文化中是很少见的。在河南郑州,曾发现商代早期的另一遗址,其中有制陶场、制骨场、制铜场等较大规模

14、的手工作坊,并有不少金饰品、玉石、玛瑙、贝壳、青铜制品出土。此外还发现了上釉的陶器和古老的商代城墙,为研究我国原始陶器的产生和古代城池的构筑提供了重要资料。商代中期国王盘庚迁殷以后,科学文化的繁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河南安阳殷墟中,近几十年先后出土的文物是不可胜计的。这里的司母戊大方铜鼎,重1500多斤,高137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7厘米,花纹华丽,结构复杂,是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仅有的雄伟巨制。另一件商代石磬,声色优美,悠扬动听,长84厘米,高42厘米,上面刻有形象逼真的猛虎,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珍品。特别是在这里先后发现的十几万片甲骨文,单字即在三千字以上,记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

15、化等方面的活动,并且保留了一批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月食和星宿、风、云、雨、雪、虹、霞等天文气象的记录。这一切,充分显示了三千年前我国文化的成熟程度。在商代,以往一直认为是只有青铜器而无铁器的。但是,近年在河北藁城商代中期遗址发现铁刃青铜钺,却打破了这一论断。据初步研究,这件兵器出土于公元前14世纪至13世纪的一座墓葬,青铜钺的刃部是熟铁。黄河当时是经过藁城东面从天津附近入海的。这一武器的发现,说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商代奴隶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冶铜技术,而且也已懂得用铁了。西周以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冶铁成了一项重要的新兴手工业,

16、各诸侯国相继使用了铁制生产工具,把农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的发展,封建制的新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的旧生产关系,城市经济繁荣起来。秦国的咸阳,魏国的大梁,赵国的邯郸,齐国的临淄,都成了当时远近驰名的城市,临淄甚至达到了二十多万人的巨大规模。思想文化生活这时也空前活跃起来,反映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各家学派,相互展开激烈的论战。他们竞相办私学、著书立说,形成了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在汉代,人们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制成了用来测量天象和测验地震方向的浑天仪、侯风地动仪。隋代创造出印刷术,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对世界文明有巨大影响的指南针和火药也早在11世纪以前就广为传播。1957年陕西省出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