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611221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29寓言两则同步拓展人教新课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治病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同学们精神饱满,目光专注,是不是昨天冬至吃了很多饺子,汲取了不少能量啊?(生笑)师:聊聊昨天吃的是什么馅儿的饺子?生:胡萝卜羊肉馅。生:白菜羊肉馅。生:芹菜羊肉的,还有面条。师:怎么还有面条啊?(众笑)饺子像耳朵的形状,这是有传说故事的哦!你们知道吗?生:传说冬至吃饺子不会冻坏耳朵。师:民间有句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生:我记得古时候有个医生专门把羊肉和驱寒的药材包在面皮里,捏成耳朵的形状,让老百姓连汤带食物一起吃,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在冬天冻坏耳朵了。师:真厉害!你昨天吃的是智慧的饺子吧!(生笑)开个玩笑,其实我们知道这智慧不是吃出来的,是他长期阅读

2、课外书籍得来的,向你学习!我再补充一点,传说这位发明饺子的名医叫张仲景。那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也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口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物赠送给老百姓。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医者父母心。张仲景这样的名医所到之处就像翩翩喜鹊给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所以古时候人们统称名医为“扁鹊”。这节课就和扁鹊有关,上课。生:起立,老师好!一

3、、预习汇报,了解学情师:(边板书课题边说)“扁”字的户字头写窄一点,横折钩写宽点、扁点;“鹊”字左低右高,两个竖依次渐高,“鸟”字部的竖折折钩是最低笔;“治”的三点水要写出弧度;“病”字部首的点不要挨在撇上。(生书空)师:齐读课题一遍。生:扁鹊治病。师:这是一则寓言。(板书:寓言)师:寓言讲的是生:小故事,大道理。师: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师:好,都读完了。读一读你圈出的难读的词语。生1:(小声地)蔡桓公。师:再读一遍。生1:(大声地)蔡桓公。生2:理睬。生3:(含混不清)敷烫。(师范读,生再读。)生4:几剂汤药。(生跟读,有的音

4、不准,师纠正读,生再次齐读。)生5:骨髓。(师再次强调,生跟读。)师:把这些难读的词语放在长句中再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包含生词的长句)(生齐读长句,发音准确。)师:这些生词当中有两个生字要注意察。(课件出示“汤”变成“烫”)观察到了什么?生:“火”加“汤”就是“烫”。师:和字意有关吗?生:上面是汤,火在底下加热,汤就变得很烫了。师:是啊,这两个字之间有关系,要写好它就要发现有没有变化。生:有!写的时候都变扁了。生:写“汤”字时三点水注意弧度,第一笔撇短一点,第二笔撇长一点。变“烫”的时候,横折折折钩要变得扁一点,两个撇收笔处在一条横线上,“火”的撇捺写得舒展一些。师: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在学

5、习单上写两个,注意书写姿势。(生书写,师巡视,纠正个别学生的书写姿势,指点生字的书写要点。)师:谁来评一评这位同学的书写?(实物投影出一名学生的学习单)生:余梓豪同学的书写整体看还不错,如果“烫”字的上下两部分都写得再扁一点就更好了。师:你很会评价,既鼓励了同学,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请同桌互相评一评,不满意的还可以再写一遍。(生互评)师:同学们初次读这则寓言,你读懂了什么道理?生:要听劝。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生:蔡桓公一开始是皮肤小病,但是不听扁鹊劝告最终病死了。师:嗯,是这样读出来的。生:我明白了做人不要任性,不要自以为是。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生:我是从扁鹊多次劝告蔡桓公,而蔡桓公总是自

6、以为没病,不听名医的劝告去治病,最后惨死的结局读出来的。【评析:家常式的对话,让交流常态化。李老师能结合时令巧妙地从饺子的来历引出名医的传说故事,由表象的饮食习俗转向丰富的文化传承,而扁鹊治病的故事正是劝诫的言语素材,上课伊始就为学生理解寓言的文体特征埋下了伏笔。学习在汇报预习单的基础上展开,了解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把握以及对寓意的理解程度,以学定教。预习汇报中,学生大多站在蔡桓公的角度体会“要听劝” “有病及早治疗”的道理,只是就事谈事,没有跳出治病故事本身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这使得教师需要站在读者视角和学生视角进行教学引导,为后面领悟寓言的阅读方法打下基础。】二、逐层联结,领会寓意1.联结上

7、下文,体会变化师:原来如此,这两位同学都是从蔡桓公不听劝读出来的。那么,蔡桓公从扁鹊第一次提醒到最后病死,他的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吗?生:不是。师:默读课文快速画出相关语句,先找出第一次蔡桓公的态度。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师:他为什么这么说?请你读一读他的话。(出示蔡桓公的语言)生:(读)“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师:此时的蔡桓公对待扁鹊的劝告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生:不屑。(师板书:不屑)师:读出这种不屑。(生读,有些生词读了重音。)师:有点味道,再加上神态、动作、语气词试一试。生:哼!这些做医生的呀,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

8、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师:一个“哼”让不屑的味道变浓了,掌声送给你!(生鼓掌)(师再指名读,味道更足了。)师:还想读的同学很多,我们来男女生分角色读,男生读扁鹊的话,女生读蔡桓公的话。(生读对话)师:不错,男生读出了扁鹊的诚恳,女生读出了蔡桓公的不屑,角色互换再读。(生再读对话,读得很有感情。)师:作者厉害啊,看似简简单单的对话,却把人物表现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那扁鹊第二次劝说时,蔡桓公是何反应呢?找找关键词。生:很不高兴。(师板书:很不高兴)师:第三次蔡桓公生:非常不高兴。(师板书:非常不高兴)师:第四次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蔡桓公觉得生:奇怪。(师板书:奇怪)师:当

9、蔡桓公浑身疼痛时,文中只用了一个字就说明了蔡桓公态度的360大转变。生:请。(师板书:请)师:这些词都是蔡桓公对待治病这件事的生:态度。师:在本则寓言中还有很多方面发生着变化,你发现了吗?生:蔡桓公的病情在变化。(师板书:病情)生:治疗的方法在变。(师板书:疗法)生:r间也在变。(师板书:时间)生:扁鹊的态度也在变,前面都是劝,最后跑了,到秦国去了,变化太大了。师:你读书很仔细,你可以从扁鹊的动作行为找出变化。(师板书:动作)师:好,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处,提炼出书中的关键词,像老师这样写在你们组的黑板贴上,限时三分钟。(生四人小组合作,师巡视。)生:我们组写的是病情的变化。蔡桓公的病最开始是皮

10、肤小病,然后发展到皮肉之间,接着发展到肠胃里,最后深入骨髓。(生鼓掌)师:你们小组不但效率高,关键词也抓得准。掌声再次送给这个合作默契的小组。另外,会倾听他人,会欣赏别人,也是有修养的表现。为认真倾听和鼓掌的同学点赞!生:我们组写的是疗法的变化。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能治好;深入骨髓就只能等死,无药可救了。师:这组关键词中有许多难写的字,全都写对了,基本功真扎实,掌声送给他们!生:我们组汇报的是时间的变化。书上先后用了“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之后”。生:我补充,应该还有一个词是“不久”。(师

11、向该生竖起大拇指,把粉笔递给该生,生在词条最下边补充上“不久”。)师:这下完整了,真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层层推进。感谢你们组对大家的启发。(生鼓掌)师:还有不同的吗?生:我发现扁鹊的动作行为有变化,但是我们组没有选择写这个方面的变化。请大家看书上,写扁鹊第一次的动作是“拜见”。师:真好,大家也找一找勾画出来。生:第二次是“又来拜见”,第三次是“再一次拜见”,到第四次就变成了“老远望了几眼,掉头就跑”,第五次是“跑到秦国去了”。(生鼓掌)师:大家的掌声证明一切。我很欣赏你的读书态度,真仔细!欣赏你尊重小组意见,很快和大家达成一致!我也很欣赏给认真的人予以掌声的人!每个四人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

12、完成,我们看见了团结协作的成效。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师:同学们,纵向观察板书,请用关联词“起先最后”说一说我们发现的变化。生:起先是皮肤小病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最后深入骨髓,无药可救。师:这真是小病不治生:成大病。(师板书:小病不治成大病)【评析:如何读懂文本?当然是有法可循的。而自主探寻发现其法,则必然是趣味盎然的;自主交流,自主运用其法,则必然是得心应手的。李老师根据学生预习时对寓意领会的程度,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变化的关键词语,由学一段过渡到整篇学习,通过故事中“病情的发展由浅入深,疗法越来越复杂,扁鹊的语言越来越焦急最后到无奈解释,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不高兴最后却变得恭恭敬敬去请”这些变化,

13、从病情、疗法、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言行及时间这诸多线索的统一走向,清晰地梳理出故事的脉络。有分工有合作,有综述有补充,真是一个轻巧而高效的设计。学生们达成了“小病不治延误成大病”的初步认识。】2.联结自身,启迪生活师:然而,这只是从故事表面领会到的,就像初读时有不少同学站在蔡桓公的角度谈感受,都还不够深入,想一想仅仅是治病如此吗?生:不仅仅是治病,我想到了一个马掌钉的故事。故事中就是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全场掌声)师:这个小铁钉和课文里的皮肤小病一样,起初都是很容易控制的,可是一旦不从头杜绝,后果真是不

14、堪设想啊!生活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小错误,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暑假作业。我一个假期贪玩,到最后快开学了才开始写暑假作业,熬夜也没写完,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生笑)师:哈哈哈,看来你是真后悔了。怎么预防这样悲惨的事再发生?生:一开始就计划好每天写一篇。师:管理好时间既能玩得好,也能学得好!还有吗?生:我想到亡羊补牢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犯错的时候,如果能及时改正也可以避免事情变得更糟糕。师:联系到其他寓言故事,你很会学习!生:我想到我们每天做作业时都要改错题或者改错字。如果不改,时间一长,不会的题就会越来越多,小错误就会变成大错误,补都补不上来。所以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很重要。师:是啊!这就是小错不改生:变大错。师:我用“酿”字更突出势态的严重。(师板书:小错不改酿大错)【评析:前有饺子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