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企业管理学》作业考核试题

上传人:A11****业论文 文档编号:118609121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企业管理学》作业考核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企业管理学》作业考核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18年8月课程考试《企业管理学》作业考核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企业管理学试题(A卷)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100分题号一二三四合计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2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事实上企业生产率是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产

2、品质量提高、企业结构升级的综合功能,任何现实的生产率实际上都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称之为系统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1-53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开始投产至产出的全部时间。在工业中,指该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经过加工,到产品完成、验收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在农业种植业中,指从整地、播种开始,到产品收获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由生产准备时间,工艺加工、生产时间,检查质量时间,搬运及入库时间,劳动过程中断时间等构成。劳动中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技术性中断,也就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时间,如按生产要求劳动对象需自然干燥或冷却;一种是

3、组织性的中断,由生产过程组织条件影响和组织工作不周引起,如等待加工、等待装配、等待运输等。14PDCA循环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股东大会的法定权力内容股东大会,是指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的机构。它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其他机构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股东大会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相同。根据中华

4、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张第二节的相关规定2,股东大会(Shareholders Meeting) 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全体股东组成,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有权选任和解除董事,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决定权。企业一切重大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经营决策一般都得股东大会认可和批准方才有效。2简述企业实物生产过程的构成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作过程。1、狭义的生产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运作过程。2、广义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生产过程和社会生

5、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各种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作过程。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产品生产过程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对于企业的专业方向而言,产品生产过程还有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之分。基本产品是企业用以满足社会需要,在市场上销售的本企业的专业产品。辅助生产是生产辅助产品的基本生产活动。3简述产品的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包括五个层次1核心产品,是指向顾客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从根本上说,每一种产品实质上都为解决问题而提供的服务。2形势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

6、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势产品由五个特征构成,即品质式样商标以及包装。3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该产品时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4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总和,包括产品说明书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5潜在产品,是指现有产品包括所有附加产品在内,可能发展成为未来最终产品的潜在状态的产品。潜在产品指出了现有产品的可能的演变趋势和前景。6双面开发,这一阶段应当搞清楚的问题是,产品概念能否变为技术上的和商业上可行的产品。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举例分析阐述系统管理原理的特点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

7、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 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3: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8、就是系统的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 2: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联系,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4: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外界不断发生联系的 5: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2个含义 a: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b:组织的产品是综合而制造的 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

9、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主要观点: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一) 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早期的管理理论基本上限于把劳动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泰罗之 后的几十年中所有对劳动和劳动力的研究大多都未摆脱把人视为机器附属物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 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二战后,一部分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劳动者的行为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成本。劳动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经济需要只是其中的一种。 (三) 主体研究阶段 70年代以后企业界逐渐意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两种不同的途经

10、 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 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 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 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 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11、研究企业的消费者 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责任原理 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 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3:职责要落实到人 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 1:权限 :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

12、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效益原理 效益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一:效益的概念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二:效益的评价 不同的主体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

13、所以效益的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和标准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同的评价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应配合运用,以求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 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伦理原理 伦理是指导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在当今世界,一个组织要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范或讲究伦理。对于伦理的重视,有助于经济组织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 伦理的特性 1:非强制

14、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 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 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 4: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 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 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

15、一定的成本 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2试举例分析阐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法一、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培育企业核心技术:1.要注意以市场为导向,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开发市场;2.要注重相互合作,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克服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实力不足的局限,将外来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达到培育核心技术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二、以核心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施专而精的策略:专而精战略是企业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战略选择。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避免与大企业直接进行量的竞争,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创造先发制人的优势,争取成为市场的先入者。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逐步由小而全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方向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为企业赢得超额利润,从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三、实施先进人才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创新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人才待遇,充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