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118604502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建设兵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新疆建设兵团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 CO2溶于水B. 干冰升华C. 石油沸点不同的分馏D. 自制净水器净水【答案】A【解析】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石油沸点不同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自制净水器净水只是除去部分杂质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

2、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干冰C. 碘酒D. 石灰石【答案】B【解析】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碘酒中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石灰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物

3、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碘酒、石灰石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B. 将二氧化锰粉末放入试管内C. 向试管内倾倒少量稀盐酸D. 过滤【答案】A【解析】A、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

4、、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 C、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C正确; D、过滤操作中应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远、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榜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中间、漏斗下端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故D正确。 故选:A。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B、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避免沾在试管壁上; C、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5、D、过滤操作中注意事项较多,可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液面低于滤纸边远、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烧杯尖嘴靠在玻璃榜上、玻璃棒下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中间、漏斗下端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此题重点考查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对于药品的取用、过滤等基本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要了然于胸。另外深入探究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问题的实质,密切注意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融汇贯通。4.二甲醚(C2H6O)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8B. 二甲醚属于氧化物C. 二甲醚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D. 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答案】C【解析】解

6、: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6=46,故错误;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二甲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二甲醚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由二甲醚的化学式C2H6O可知,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正确; D.二甲醚是由二甲醚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

7、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A解释正确; 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利用了酒精分子的间隔受热变大,遇冷变小,故

8、B解释错误; C、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解释正确; D、食物腐烂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D解释正确; 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神七”太空舱利用NiFe2O4做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的化合价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

9、】解:Fe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 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C、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

10、外层为8个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关于如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装置内为纯净物B.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C. 该变化是化合反应D. 本实验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答案】B【解析】解:A、装置内有两种不同的分子,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的分子,故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是对化学变化来说的,此反应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D、本实验说明分子间空隙,降温加压后分子间隔变小。说法错误。 故选:B。从反应前和反应后分子

11、构成来分析,反应前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分子间隔比较大,反应后分子的构成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不同单质混合形成混合物;确定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的分子或物质生成。9.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 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 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答案】A【解析】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

12、有的属性,是不会改变的,只能改变可燃物的温度,故A错误, B、可以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B正确, C、隔绝氧气或空气,故C正确, D、碳酸镁和碳酸钙都不具有可燃性受热都会分解出氧化物,故D正确, 故选:A。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10.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 N2B. H2C. O

13、2D. CO【答案】A【解析】解:在化学反应前后除X外,其他各原子相差的个数分别是:C:2-2=0,H:8-42=0,N:2+22-0=6,O:24-22-41=0,所以3个X分子中共含有6个N原子,每个X分子中含有2个N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N2。 故选: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的化学式,是常见的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即可推断出化学式11.在下列实验操作

14、(或措施)与理由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 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加快,因氢氧化钠是催化剂B.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充分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C.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加快蒸馏速度D.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答案】D【解析】解:A、做电解水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氧化钠不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故A不正确;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目的是把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使实验结果准确,与观察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无关;故B不正确; C、实验室制取

15、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可以防止水暴沸,不能加快蒸馏速度;故C不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的气体纯净,防止里面有空气。故D正确。 故选:D。A、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试验中红磷要足量是为了完全消耗氧气,使实验结果准确; C、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蒸馏瓶中放入沸石是为了防止水暴沸,影响实验结果;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的气体纯净此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判断,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中的注意事项在平时易忽略,借此题可加以巩固12.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 CO2不能燃烧B. 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