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18604268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 LOGO 外国学前教育史 李向玲 LOGO 绪 论 v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v为什么要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 v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方法 v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LOGO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 v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v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v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v第四章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 前氏族时期群婚制 儿童公有/公育 母系氏族时期偶婚制 8岁前后有区别 父系氏族时期一夫一妻制 全家总动员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个群体中的一个群体中的 女子与另

2、一群女子与另一群 体中的男子互体中的男子互 为共同的妻与为共同的妻与 共同的夫共同的夫 亦称亦称“ “单偶婚单偶婚” ” 、“ “个体婚个体婚” ”, 一男一女结为一男一女结为 夫妻的婚姻形夫妻的婚姻形 式式 指一男一女在指一男一女在 一定时期内结一定时期内结 成相对稳定配成相对稳定配 偶关系的婚姻偶关系的婚姻 形式形式 群婚制 偶婚制 一夫一妻 制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对偶婚形成的原因: v 1、相对个体的生产方式要求相对个体的婚姻 v 2、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相对稳定了男女两性的 结合 v 3、自然选择规律不断排斥群婚制 v 4、婚姻禁例增多,随意选偶越来越困难 v 5、人类感情

3、因素发展的结果 LOGO (二)对偶婚的特点: v 1、与群婚相比,配偶范围逐步缩小到相对稳定 的成对男女之间 v 2、与一夫一妻制相比,成对配偶的同居仍显得 十分脆弱,不够稳定牢固 v 3、对偶婚仍属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v 4、对偶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婚姻形态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二、幼儿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 其他(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 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幼 儿教育 的方法 其他 尊长的讲授与示范 观察与模仿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原始人的儿童观 婴儿是父母的隶属物品 现象:杀婴、弃婴或杀婴献祭 流行的必然性: 生产力水平低,控制人口

4、 对留下的子女更加爱护,教育意识强化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儿童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人享有教育权 为社会关系和生产劳动需要培养儿童,学用结合 无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具有附带性 内容具有多面性 五、结语 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点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家 学校产生的原因和形式(分析) 重要原因是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与文字的出现等 学校最早出现于皇家的宫廷之中 LOGO 第一章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宫廷教育 教育内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会堂教育 教育内

5、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寺庙教育 教育内容:日常生 活习惯、传颂吠 陀经典 教育方法:家长制 古代希伯来古代印度古代埃及 一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二三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古代埃及 v 1、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识记) 家庭教育 宫廷教育 v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 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农务等 属于祭司、医学、建筑、军事等职业家庭的孩子,几乎 都要重走父辈的从业道路,世代相传地去继承父业。从教育 的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儿童是按照各自出身 的不同而接受相应等级的教

6、育的。从教学的内容上看,它具 有实践性和职业性一般总是家长从事的职业,也就成为儿童 学习和仿效的目标。 v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实行家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备受摧残。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古代希伯来 v1、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识记 ) 家庭教育时期 会堂教育时期 v2.、古代希伯来犹太教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领会) v3、分析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印度 v 1、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识记) 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以吠陀为最古经 典。信奉梵教、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四种种姓,主张吠 陀

7、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也就是为婆 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古代印度实行家长制,婆罗门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父亲必须在 家里细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种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教 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 的是传颂吠陀经典。 v 2、佛教的学前教育(识记)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 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 和内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

8、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 寺、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LOGO v 3、领会: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v 4、分析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以吠陀为最古经 典。信奉梵教、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四种种姓,主张吠 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也就是为婆 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古代印度实行家长制,婆罗门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父亲必须在 家里细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种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教 育内容除

9、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 的是传颂吠陀经典。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要在信 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耳濡目 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 寺、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 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 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

10、种姓。各种姓依所居 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 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 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 ,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 ,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 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 范。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v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v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v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 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 四、结语 LOGO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 雅典 古罗马 前期罗马 后期罗马

11、两个代表 两个时期 第一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概况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 v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3万(奴隶主)25万(奴隶和平民) 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儿童观:儿童属国家所有,教育亦是国家的责任; 出生时,受国家长老检视,只有强健的、可 能成长为良好战士的婴儿才允许养育成人。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教育形式: 出生后:由善于抚养、调教孩子的妇女进行教养 56岁:男孩被父亲带到成年男子聚会的场所,接受 生活方式的初步熏陶 7岁以后:男孩进入国家公育机关“教育场”,集体生活 教育内容:军事训练、性格教育 外铄论、国家(或社会

12、)本位论的典型范例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 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是一个关于解释 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 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v雅典的幼儿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英勇的战士、有文化知识的政治家、 能说善变的思想家、精明能干的商人、 国家上层统治人才 儿童观:儿童属于家庭及父母所有、 婴儿能否养育决定权在父亲 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雅典的幼儿教育 教育形式: 出生以后:有母亲或奶妈抚育、富裕家庭雇保姆(斯巴 达的妇

13、女)、家庭女教师 7岁以前:男女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7岁以后:男孩有教仆陪同进文法和音乐学校 女孩一直受家庭教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 纺织、缝纫、烹饪和刺绣等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智育 家庭教育内容:音乐、故事、游戏、玩具、行为习惯的培养 (父亲通常不关心年幼子女的教育 )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1.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 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 阶级思想意识; 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

14、阶段。 这些共同点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有关。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 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 冶,雅典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 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 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 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不同点: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