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601840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方法(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l 什么叫“置身诗境呢? l 指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意象 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 沉浸想象的世界中,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置身诗境 区分几个关键词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今宵酒向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意”和“象”的统一。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意境: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 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换言之,是由一 系列意象构成的物与我、情与景、形 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 达到的艺术境界。 “明月松

2、间照,清泉石上流。” 下列事物是什么意象?下列事物是什么意象? 杨柳 圆月 落叶 春风 大海 流水 古迹 梅花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 、“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体会下面诗句表现的意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雄浑壮丽 沉郁孤愁 和谐静谧 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 怎样才能置身诗境呢? 1、借助自己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 鸣。 村前弯弯的小河美在哪里?游泳、抓鱼、

3、玩沙 滩游戏,充满了无限欢乐。 2、发挥联想与想象力,调动视觉、听觉与触觉,尽量 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世界。 “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l 什么叫“缘景明情”呢? 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 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 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 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缘景明情 缘景明情的方法 1、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幅画面, 然后,从这幅画中去感受诗人的情思。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一步,找出景物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

4、马、夕阳、断肠人、天涯。 第二步,概括由这些意象构成的画面是一幅什么图或画。 以上这些意象组成的是一幅凄苦悲凉的深秋黄昏行旅图。 第三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透过这幅画面,可以感受诗人漂泊的凄凉心境和浓烈的思 乡之情。 2、抓住诗中跳跃的意象,用联想和想象,把省略的内容补 充出来,使之形成完整的意境,再去体会诗人感情。 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第一步,知道省略了什么。 诗中写的是诗人问、童子答的事情,只有童子的三句 回答,却没有具体的问题。原来诗人寓问于答,省略了提 问。 第二步,补出省略的内容。 你师父在家吗?到哪里采药去了?我能找到他吗? 放到诗中和原

5、句连缀起来,在眼前就展现出一幅深山 问答图。 第三步,体会诗人感情。 失望希望失望惆怅 诗人寻访不遇的失望惆怅之情表达得曲折多致。 3、抓住诗中的写景佳句,品味其中的精妙。 天仙子 张 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 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 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赏赏析写景诗诗句的方法 (1)具体描摹诗诗句表现现的场场景; (2)赏赏析表现现力强的字,看它用了什么样样的方法写出了 对对象的什么特点; (3)赏赏析诗诗句的表达技巧; (4)联联系上下文赏赏析

6、。 (5)结结合诗词诗词 内容分析,指出诗诗句在创设创设 意境、表达情 感上的作用,或指出蕴蕴含着怎样样的情趣、理趣。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 之妙处。 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 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 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 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起词人的思考吗? 云层被风吹散,月亮钻了出来,地上的花儿摆弄出各种 各样的影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 以“破”“来”“弄”等词,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 抒发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

7、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 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春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 动传神。 4、对以景结情的尾句,要仔细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 诗情。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 ”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 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 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 心和对于现实的优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

8、祖国山川风物的深 沉的爱,等等。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 吟诵意象 想象与联想 意境明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1.找意象,关注修饰词 空山、明月、清泉、 松、竹、浣女、渔民 空山、明月、清泉、 松、竹、浣女、渔民 2.意象组合,描绘画面 山中秋雨过后,一片清新。暮色苍茫,皎洁的明 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 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

9、闪发光、随风飘荡 ,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 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 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 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 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3.体味意境,明白情感 清幽宁静 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 林生活的热爱。 空山、明月、清泉、松、竹、浣女、渔民, 这些都是意象。 这些意象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图画:山 中秋雨过后,一片清新,洗衣女笑语喧哗着 回家了,而渔民们则趁着月色打渔去了。这 里既有自然的美

10、景,又有勤劳的山民,多么 清幽宁静啊!这就是作者所展现的意境。 整首诗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 的热爱。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高考景物鉴赏题型展示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3、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 诗句简要分析。 (广东卷余杭四月) 4、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江西卷江城子西城杨柳弄

11、晴柔) 描绘景物画面,概括意境 分析意象及其作用 分析写景手法 概括意象内涵、分析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7页)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经典赏析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颔联颔联 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意象是指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景物的作用: 1、 渲

12、染气氛,营造意境。 2、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奠定感情基调。 3、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 4、以景衬情 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反衬:乐景衬哀情 画面: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 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分析】 意境:诗人的主观思想情感与诗中意象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诗人常常用一些固定的意象去营造相对固定的意境。 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笔下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情境中会营造出不 同的意境。 归纳意境时一般用一个四字短语去概括: 雄浑壮丽

13、、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萧瑟凄凉、静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首联选取了细草、微风、孤舟(高高的桅杆)三个意 象,写微风习习,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只竖着高高桅杆的 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边,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 颔联选取了明星、平野、月、大江四个意象,明星低垂 ,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前两联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

14、思路】 排列意象,连缀成句,再现画面,概括意境。 再现画面要忠于原诗,力求语言优美。 概括意境用四字短语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分析】 常见的描写角度有: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视觉视觉 、听觉觉、嗅觉觉 、味觉觉、触觉觉 ) 动静 (动动静结结合 、以动衬动衬 静、以静衬动衬动 ) 虚实 (虚实实相生、化虚为实为实 ) 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近景 远景

15、视觉 静景 听觉 动景 远近结合 以动衬静 视听结合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颔联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答案】颔联多角度描写,上句写明星、原野是远景,仰视天 空,是静景;下句写月、大江是近景,俯视大江,月随波涌 是动景,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描写角度 (时空、感官、动静、虚实、色彩) 经典赏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请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从景情关系分析诗人的情感。 【分析】景情关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寄 情于景、寓情于景、情寓景中、缘情布景、以景结情 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