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860092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历 史 命题人:樊红1、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2.威廉豪伊特曾说:“所谓基督教人种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历史上任何时

2、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所无法比拟的。”下列能作为该观点证据的有英国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与战争 黑奴贸易 工业革命A. B. C. D.3.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 B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C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D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4.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

3、地区5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之为“电气时代”有很多原因,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蒸汽动力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长距离输变电技术将发电厂和各地的工厂与家庭连接起来 D电力交通、电讯技术、电影电视进一步扩大了世界的联系6观察右图,分析1870年2000年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7李鸿章在1863年致曾国藩的信函中说:“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4、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为此,他创办了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D发昌机器厂8.阅读以下据中国海关报告统计的主要农产品出口数据,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蚕丝大豆棉花18711873年37529公担57506公担8486公担18911893年59946公担760522公担290417公担A中国取得对外贸易优势 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D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9据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上海织布厂的发展境况侧面反映出A洋货的市场竞争力较弱 B国内商品市场

5、过于狭小C民族经济生存与发展艰难 D中国织布技术领先世界10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11观察右侧中国轮船统计柱状图,中国轮船的只数和吨位在19281935年间上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的推动12.“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

6、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13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副宣传画苏联农民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民的明天。以苏联为榜样,中国在随后的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 19851988 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 3 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7、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5.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主要表现为A.利用市场手段恢复国民经济 B.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C.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16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 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 B C D17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

8、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很多新派人士穿着笔挺的中山装 B中国北京至天津民航航线开通C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D万国公报刊载巴黎和会的消息18右边是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面,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19.清末竹枝词曰:“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里描述的“招商局”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A揭开中国航空业的序幕 B奠定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推动交通运输业近代化 D实现中国航运完全自主20下图是吴淞铁

9、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21.1930年12月,胡佛在一份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这表明胡佛政府A计划直接救济民众 B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使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经济 D转变了传统经济政策22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

10、规定A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 B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23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大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 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农业产量 以工代赈 扩大进口 社会救济A B C D 24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 B C D 251999年8月上旬,伊夫马穆发表文章认为,研究美国现代经济的的人中存在“一个阵营包括一些企业

11、的经济学家、市场理论家、政治家、专业记者人士。他们认为, 信息技术在家庭、工业、行政部门到服务业的大规模的应用,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导致经济和经济理论发生彻底的改变。”这一阵营的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A国家对经济干预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的出现 D生产效率的提高26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

12、”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7苏共中央全会向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和北高加索等地区的党政机关和农业机关提出一项重要的任务,这就是在五年内至少开垦1300万公顷的荒地,以扩大谷物播种面积。据此判断,当时苏联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勃列日涅夫28.下图是俄国农业产量统计表,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年份19221928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72101谷物收获量(百万吨)5673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9. 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不朽名著生存与命运,详细记述了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社会状况。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是 A工业生产部门被全面控制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实行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0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种种危机,时任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节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2、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