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593198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动物的睡眠西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动物的“睡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快速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重点难点快速地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教具

2、准备】 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每天都要睡觉,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动物也是这样,它们也要睡眠。可是,动物的睡眠跟人类却有所不同。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睡眠,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向我们揭示了几种动物睡眠的趣闻。2.板书课题:动物的“睡眠”。(学生齐读课题)3.鼓励学生说说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睡眠”两个字上加上了引号。)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一)初读课文,学会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

3、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2.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解决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旷野 木棍 懒腰 依赖 偏僻 蠕动 蜗牛 延续 三五成群 春暖花开 风和日丽 寒气逼人 千里迢迢 昏昏沉沉 金蝉脱壳 4.记忆字形: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分析重点生字。5.复习生字,积累词语。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蠕动:指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题目是不是概括了课文的

4、大意。(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几种动物的睡眠。2.采取边读、边画、边批注的方式了解蝙蝠、海参、蜗牛的“睡眠”特点 ,并说说它们为什么要这么睡眠?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一)阅读课文第一到三自然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小组同学之间合作交流:(1)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2)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2.学生汇报。3.老师引导。(1)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蝙蝠是采取“睡眠”的办法对待绝粮的。(2)蝙蝠睡眠比较奇特:一是集体睡眠奇(三五成群),二是睡觉方式奇(倒挂睡觉),三是睡眠时间奇(冬眠:冬天来临到来年春暖花开,一睡就是四五个

5、月。4.自由朗读课文一到三自然段,整体感知蝙蝠的睡眠。5.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蝙蝠的睡眠。(二)学习课文第四到七自然段,看看海参是如何冬眠的。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1)海参是一种什么动物? (2)海参为什么要夏眠?(3)海参是怎样夏眠的?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3.老师总结。(1)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2)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3)一般来说,海参要睡上四五个月。等到冬天来临,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逼人,虫子们又回到海底过冬的时候,海参又有了“粮食”,于是它们又醒过来

6、了。4.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海参为什么要夏眠?(因为海参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动物,靠吃海底的浮游生物维持生命。到了夏天,海底的浮游生物都浮出海面,而海参只能蠕动,不能浮出海面,所以要进行夏眠。)5.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人们为什么把海参的睡眠叫做“夏眠”?(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做“夏眠”。)6.自由朗读课文四到七自然段,整体感知海参的睡眠。7.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海参的睡眠。(三)合作学习第八自然段,自由探究蜗牛的睡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2.自由组合合作探究蜗牛的睡眠,并派代表进行汇报。(1)蜗牛为什么叫“睡觉大王”?(蜗牛在冬天的时候要进

7、行“冬眠”,蜗牛在夏天天不下雨时要进行“夏眠”。)(2)蜗牛是怎样睡眠的?(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上一顿。)3.朗读第八自然段,加深印象。4.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蜗牛的睡眠。四、互相交流,填表总结。动物名睡眠方式睡眠原因蝙蝠集体睡眠、倒挂着、冬眠休息,对待绝粮海参夏眠天热,虫子浮于海面蜗牛夏眠,冬眠,甚至睡20个月即怕冷,又怕干旱五、教师小结。1.通过学习课文

8、我们了解到: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正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课文题目中为什么要把“睡眠”加上引号呢?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动物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睡眠方式?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四爪陆龟既冬眠又夏眠;蛇是集体冬眠的,它们互相搂抱在一起,一起冬眠,春天再醒来那样可以取暖,提高温度。如果单独过冬会冻死的,它和青蛙一样也是变温动物,聚在一起可以减少死亡率;熊冬眠是因为冬天不容易找到食物,到了秋天它们就大吃特吃,使自己长胖,冬天就靠脂肪来提供

9、养料。但是,冬眠时,它们还会醒过来的;刺猬冬眠时,蜷缩一团,远看好象一个大绒球。它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9度。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冬眠的刺猬如果过早醒来会被饿死的。【课堂作业新设计】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两个造句。来源:学*科*网(1)补充词语。 三五成( ) 春( )花开 金( )脱壳( )气逼人 风和日( ) 气候( )热(2)造句: 2.填空。(1)蝙蝠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 ,也不是 ,而是 。来源:学科网(2)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 ,所以叫做“ ”。(3)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 。冬天的时候,它要“ ”;夏天不下雨的时候,

10、它要“ ”;要是碰见上了 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来源:Zxxk.Com(1)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上四五个月。( )(2)蝙蝠难道像燕子一样飞到南方去过冬吗?( )(3)蝙蝠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生活。( )(4)马蜂的巢房像一个巨大的吊瓶。( )4.仿照例子写句子。它们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这睡觉。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两个造句。(1)三五成群 春暖花开 金蝉脱壳 寒气逼人 风和日丽 气候宜人(2)

11、造句:春天来了,万里无云,春暖花开,我在五颜六色、花团锦簇的花园里流连忘返。春天来了,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班一起去植树。2.填空。(1)蝙蝠睡觉的方式很特别,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挂这睡觉。(2)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是在夏天,所以叫做“夏眠”。来源:学科网(3)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的时候,它要”冬眠”;夏天不下雨的时候,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20个月不下雨,蜗牛就睡它20个月。3.设问 反问 拟人 比喻4.他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工人,而是农民。仿照例子写句子。【板书设计】 蝙蝠冬眠动物的“

12、睡眠”海参夏眠 适应环境的变化 蜗牛冬眠夏眠 【课后反思】 动物的“睡眠” 教学反思 动物的“睡眠”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介绍动物休眠的常识性课文。课文以三种动物为例介绍了蝙蝠冬眠,海参夏眠,蜗牛即冬眠又夏眠。课文介绍的内容虽然属于科普知识,但是笔墨生动、有趣、易懂。兼常识性与文学性为一体,教学时我应注意既要讲清三种动物的睡眠特点,又不能上成常识课。我始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语文课的特点,要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和生动,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用一课时来讲课文,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教育,培养他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探究精神。教学中,我主要

13、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每一次读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步步提高。 第二步:朗读时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好课文,促进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代讲,抓住课文中三种动物的睡眠方式,“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为了休息”入手。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抓住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海参是一种什么动物? 海参为什么要夏眠?海参是怎样夏眠的?蜗牛为什么叫“睡觉大王”?蜗牛是怎样睡眠的?等,启发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各抒己见,逐步解疑。在本堂课上,我详细地讲述了“蝙蝠”的睡眠情况,在教授“海参”、“蜗牛”的睡眠方式时,我采用了复述的方式,要求学生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向我们介绍这两种动物的睡眠方式。这样,学生在复述的同时,既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动物与人类的区别,又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虽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