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588228 上传时间:2019-1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鄂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诵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1、学习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 2、反复诵读,创设情境,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所承载的感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意。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难点:感受诗人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了解诗题,简介作者。1、导入。(出示古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指名读。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体

2、会到什么?(思乡)师述:“思乡”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2、释题。说一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b、组词(回忆、记忆)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3、介绍王维:(王维 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蒲州(锦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二、诵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诗句的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2、借助注释,读懂诗句意思。3、指名读。指导读出诗句的节奏、停顿。4、

3、交流对时局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三、品读诗句,体会情感。1、品读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1)指名读。说一说:这两句诗让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板书 独 异 倍)(2)补充材料。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3)想一想。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适逢佳节,家家团圆,其乐融融,而他

4、 一个“独“字,你看到了什么?(孤独 寂寞 )一个”倍“字又体会到了什么?(心中酸楚)(4)议一议。“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每逢节,我看到,想起家乡的亲人,。(5)指导朗读。2、品读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自由读后两句诗句,说说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此时此刻,在王维的脑海里又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3)指导朗读。家乡亲人的一举

5、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却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生齐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体会诗情,熟读成诵。1、拓展升华。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2、自由读诗,尝试背诵。3、引导课外阅读。世间的情有千万种,思乡之情最难忍。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几首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诗句,课外

6、搜集,并与同学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独(孤) 忆(思) 倍(更) 遥(远) 二、我会写诗句。1、写春天景色的诗句: 2、写夏天景色的诗句: 3、写朋友情谊的诗句: 4、写思乡之情的诗句: 三、我会填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的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全诗抒发了诗人 的情感。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异 倍 登高处 少一人 (思念家乡)【课后反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

7、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在教学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一,课堂中我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画面,创设情境,加以引导:想一想。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在万家团聚共庆佳节的时候,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一个人在外地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会想到感觉很孤单,想家里的亲人等等,通过这样的想象很好的让学生体会了

8、诗人当时写下这首诗时的感受,体会了诗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其二,感悟古诗,指导学生抓重点字词体会诗意和作者的情感。比如重点抓住课文第二句反复朗读体会,尤其是“每逢”、“倍思亲”等重点词语进行感悟,并指名读、评议、练读、精读加以感悟,体会王维的思乡之情。其三,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教学这首古诗,设计了拓展延伸,搜集相关诗词和同学交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积累古诗,增进人文素养。教学资源创新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1、揭题。(板书课题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课题,说一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理解“重阳节”。3、简介作者。(王维 701761)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蒲州(锦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教师范读指导。指名读,评议。齐读。3、再次诵读,抓住关键词,理解古诗的意思。4、交流点拨。指导理解“独”、“异”、“倍”。古诗意思: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我想家乡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高的地方,(他们)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只是缺少了我一个人。三、图文结合,体会情感。1、看。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

10、么?诗中哪个字能表达出画面?“独”。2、思。看图读诗,你有什么感受?(诗人孤独寂寞)3、议。“倍”可以换成什么词?为什么诗人说“倍思亲”,而不是“更思亲”?4、读。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四、升华情感,引导背诵。1、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佳节”仅仅指“重阳节”吗?(教师引导: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 。)2、背诵。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代教育学家

11、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写节日的诗,最忌落入俗套,这首诗高明就高明在避开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两个“异”字,似乎脱口而出,却别有滋味地渲染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从“每逢”二字来看,加倍的孤独感不是这个节日才有,以前的诸多节日已有过。正是孤独感久受压抑,于今尤甚的情形下,

12、诗人把凝聚在内心深处的佳节思亲情结一吐为快。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作者介绍】王维(701?761) 唐代诗人、画家。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13、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玄宗开元五年(717)进士,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756)官给事中,乾元中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归隐蓝田辋川,尝于清源寺壁上画辋川图,笔力雄壮,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善写破墨山水,笔迹劲爽,气势深重,一变线条钩勒和重色青绿画法,创以水渗透墨彩之新技法。画山水松石,似吴道子而风致标格特出,尤工平远之景,云峰石色,绝迹天机。得兴处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作一景;画袁安卧雪图,有雪里芭蕉,此乃造理入神,迥得真趣。荆浩画山水录说:“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苏东坡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代董其昌推崇他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亦善诗,前期诗作以边塞为题材,风格雄浑;山水诗追慕恬静和禅理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成就独特。画迹有青枫树图、孟浩然马上吟诗图等。太上像山庄图雪山图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