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578173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5课古诗两首西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一)激趣 1.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2.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

2、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一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二)揭题,导入诗文1. 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

3、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题1. 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2. 检查反馈。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齐读。3. 古诗方法渗透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三、细读诗句(一)感

4、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1. 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2. 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1. 水光潋滟(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

5、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方好(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

6、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正直;正当,恰好;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秀的景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山色空蒙(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苍翠欲滴)现在呢?(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

7、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亦奇(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也奇妙)(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情境对话: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自己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西湖边,西湖在夏日里时晴时雨的景象也常常看见。此时,苏轼和朋友看到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苏轼和

8、他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选择刚才我们学过的词语用一用,比较一下晴天西湖和雨天西湖的不同,同桌互相演一演。(晴天: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雨天: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领略西施之美(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

9、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2.淡妆浓抹总相宜(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3)总相宜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总相宜)来源:Zxxk.Com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

10、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朗读拓展来源:Z#xx#k.Com1. 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

11、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2. 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小结: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生伴乐齐诵) 望洞庭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

12、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来源:学*科*网3、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精读会意来源:学+科+网Z+X+X+K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来源:

13、学.科.网Z.X.X.K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望。点题,可

14、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闭上眼睛,听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说一说。学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方好 亦奇 总相宜浓抹 淡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