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古代汉语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13927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8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古代汉语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本古代汉语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本古代汉语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本古代汉语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本古代汉语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古代汉语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古代汉语复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一、用“六书”理论分析下列汉字的构成方法莫 (会意) 信(会意) 闻(形声) 阁(形声) 本 (指事) 北(会意) 膺(形声) 慕(形声) 修(形声) 末 (指事)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10分)1.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拋棄了自己以前所學的而改學許行的學說。焉:于之。2.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聽從許先生的學說,是率領大家走向虛偽,怎麼能夠治理好國家呢?恶:怎么。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人的耳朵和眼睛的。一:统一。4.彼且恶乎待哉? 他還仰賴什麼呢?恶:什么。5.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

2、,而明臣之楚与不也如此我离开秦国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国,以顺从大王和张仪的策略和判断,而且可以表明我到底去不去楚。不:通“否”。6.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远:意动,认为远。7.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白白地把身體給野草做肥料,又有誰知道你呢!膏:动词,滋润。8.惠等哭,舆归营。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舆:用车子。三、翻译下列文言文1.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h)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

3、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翻译: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下後結出的葫蘆大得可以容納五石。用它來盛水,它卻因質地太脆無法提舉。切開它當瓢,又大而平淺無法容納東西。這不是嫌它不大,因為它無用,我把它砸了。”莊子說:“你真不善於使用大的物件。宋國

4、有個人善於製作防止手凍裂的藥,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絲絮為職業。有個客人聽說了,請求用一百金來買他的藥方。這個宋國人召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世代代靠這種藥從事漂洗絲絮,一年所得不過數金;現在一旦賣掉這個藥方馬上可得百金,請大家答應我賣掉它。這個客人買到藥方,就去遊說吳王。那時正逢越國有難,吳王就命他為將,在冬天跟越國人展開水戰,(吳人用了不龜手之藥),大敗越人,吳王就割地封侯來獎賞他。同樣是一帖防止手凍裂的藥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賞,有人卻只會用於漂洗絲絮,這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同啊。現在你有可容五石東西的大葫蘆,為什麼不把它系在身上作為腰舟而浮游於江湖呢?卻擔憂它大而無處可容納,可見你的心地過於淺陋狹隘

5、了!”2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n)臾(y)。”孔子曰:“求!無乃爾是过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出於柙(xi),龜玉毀於櫝(d)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6、。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翻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顓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顓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都不想呢。”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

7、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

8、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3. 景公問于晏子曰:“治國何患?”晏子對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謂也?”對曰:“夫社,束木而塗之,鼠因往託焉。熏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塗,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夫國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內則蔽善惡於君上,外則賣權重于百姓,不誅之則為亂,誅之則為人主所案據,腹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翻译:齊景公(薑姓,名杵臼)問晏子:“治理國家怕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怕的是那些土地廟中的老鼠。”景公問:“說的是什麼意思?”晏子答道:“土地廟,(是)把木頭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這裏指並排而立),並給它們塗上泥,老鼠於是前往棲居於此。用煙火

9、熏則怕燒毀木頭,用水灌則又怕毀壞塗泥。這種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殺的原因,是由於土地廟的緣故啊。國家也有社鼠啊,國君身邊的小人就是土地廟中的老鼠啊。在朝廷內便對國君蒙蔽善惡,在朝廷外便向百姓賣弄權勢,不誅除他們,(他們)會作亂;要誅除他們吧,(他們)又受到國君的保護,視他們為心腹並包庇他們,這就是國家的社鼠。”4昔者仲尼與於蜡(zh)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大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n)寡孤獨廢疾者皆

10、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翻译: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

11、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壮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

12、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

13、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四、给下段文言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文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对曰阳子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曰诺既饮其妻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乎盍亟索士整庇州犁州犁:伯宗的儿子。焉得毕阳及栾弗忌栾弗忌:晋国大夫。之难诸大夫害伯宗将谋而杀之毕阳实送州犁于荆国语晋语五卷十一答案: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

14、,何也?”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对曰:“阳子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曰:“诺。”既饮,其妻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乎!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得毕阳。及栾弗忌之难,诸大夫害伯宗,将谋而杀之。毕阳送宋州犁于荆。国语晋语五|卷十一译文伯宗退朝以后,喜气洋洋地回到家中。他的妻子问道:“你今天面露喜色,是什么原因啊?”伯宗回答说:“我在朝廷中发言,大夫们都称赞我像阳处父那样机智善辩。”妻子回答说“阳子这个人华而不实,善于谈论而无谋略,因此遭到杀身之难。你高兴什么呢?”伯宗说:“我设宴请大夫

15、们一起饮酒,和他们谈话,你不妨听一听。”妻子说:“那好吧。”宴会结束以后,他的妻子说:“那些大夫们确实不如你。但是人们不能拥戴才智在人之上的贤者,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灾难必然因此要降到你头上!何不赶快物色一个能干的人来保护你的儿子伯州犁呀。”伯宗找到了贤人毕阳。等到栾弗忌被害,那些大夫们妬恨伯宗,将他谋害处死。毕阳把伯州犁护送到了楚国。子列子穷【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