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509326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溶解的快与慢教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三、学情分析: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些,学生很容易想到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

2、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玻璃棒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两颗、食盐、勺子1、水槽1。六、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在液体中看不见颗粒,看不见沉淀,分布均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教师引入:我们都喝过牛奶,在冲牛奶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学生答:把奶粉放入杯子,然后倒开水,搅拌就可以喝了。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搅拌?(因为可以让奶粉溶得快一些)师:搅拌真的能让溶解加快吗?我们可

3、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如何做呢?让学生小组谈论,制定出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将试验计划补充完整,并将表格投影。(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的水。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指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提出新的条件:我们冲奶粉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开水呢?(因为开水也可以让奶粉溶得更快些。)真的是这样么?那么我们也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证明吧。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补充完整:取

4、大约30毫升热水(60摄氏度左右)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实验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食盐溶解的更快。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得出结论:热水能让溶解加快。(二)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出示水果糖:一块水果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水果糖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水果糖溶解;将水果糖压碎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

5、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七、板书设计:5.溶解的快与慢影响溶解的因素:搅拌 温度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将更多的时间分布在第一部分“哪一个溶解得快”,也就是对比搅拌和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整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问题假设验证证实”这个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从提出问题,到让学生假设都比较顺利,但是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时,没

6、能够抓准本节课的主线,学生的回答和方法偏离时没能够用简练到位的语言将学生牵回到主题中,导致在本环节耗时过多。而这一部分由于学生自身还没能很好的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因此本环节更多的是我在引导,指向性提问较多。根据课本设计,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为“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本环节意为让学生经历过第一部分的实验后,让学生借鉴其方法来完全自行经历一个“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本节课我在前面耗时过多,在这一部分学生并不能拥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整的经历这一过程,导致本节课很多学生没能较好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此外,在课堂中我提问的指向性太明显,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学生更多的时候被我的提问所困在较为狭小的思维空间中,虽然课堂进行的较为顺畅,但学生的感受更像是在上数学课,无法充分感受科学课的真正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