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875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次模拟考试(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选择题 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攒射(cun) 手癣(xun) 膀胱(hung) 风靡(m)一时B巨擘(b) 慰藉(ji) 词藻(zo) 放浪形骸(hi)C按捺(ni) 戏谑(xu) 脑髓(su) 明眸善睐(1i)D编纂(zun) 眼睑(jin)痤疮(cu) 风声鹤戾(l)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无数莘莘学子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学成时却就业无门,这种现实困境使就业问题成为这次大会上代表们热议的话题。B. 在举国对房

2、价过高的一片声讨中,个别政协委员说房价和发达国家比并不高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民们对此评头品足。C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D此次李辉揭露文怀沙造假事件酿成轩然大波,反响强烈,它实际上是知识界的一次自我清算,也在某种背景上说明人们对“大师”泛滥的现状已经忍无可忍。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后来先后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和章回演义小说,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顶峰时期。B语录体散文著作论语是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名著,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

3、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C阿Q 正传选自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作者继承我国文学的传统,采用“传”的形式结构全篇,用喜剧的外套包装了一个悲剧的故事。D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都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4下面7个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制作陶瓷发动机的材料则是以非氧化物陶瓷氮化硅、碳化硅和一种特殊的氧化物陶瓷增韧,氧化锆为主要原料。这类陶瓷,大都以粘土及氧化物为原料。一台用陶瓷材料制作的绝热复合柴油机,重量减轻了30,热效率由33提高到50,油耗下降30。不仅节能,而且节省大量贵重金属。其实,那只不过是陶瓷家

4、族中最古老的祖先罢了。它的特点是强度高、硬度高、蠕变小、抗氧化、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热膨胀系数小,可以在1200以上高温下保持其室温强度,能长期使用,因此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陶瓷。提起陶瓷,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景德镇陶瓷,或联想起宜兴那种易碎的沙锅。A. B.C. D.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

5、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

6、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5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

7、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6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C

8、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jun免除)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

9、,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十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天蒙蒙亮)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

10、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女墙),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潘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略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是:认为正确,肯定 B江东大早,擢知信州 知:主持(掌管)政事,做知府 C震不省,卒按以法 按:追究,查办 D潘江门兵未合 合:关住,关闭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震

11、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有言其过者辄喜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事为尽力,所活无算震遣吏捕治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A B. C D 10高考资源网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写了唐震做官清正、不畏强权的事迹:他的一生中先后多次顶着压力办案,甚至曾因之丢官。 B“以公廉称”是全文叙事的总纲,下文选取的材料多由此而发,从而使得全文的叙事显得有条不紊。 C这篇文章选材比较典型,眼光比较独特,抓住唐震处理政务的个性化言行,塑造了个恪尽职守,至死不渝的忠臣形象。 D以事写人,以小见大,是史传类文章常用的手法,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以唐震的生活小事,凸现他的性格特

12、征与精神品质。第卷(120分)四、(24分) 11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10分)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1)翻译画线的句子。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4分)译文: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6分)译文: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

13、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的是“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答:(2)丹阳送韦参军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答: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1)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唐李白将进酒)(2) 真的猛士,敢于,敢于。(鲁迅记念刘和珍君)(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宋苏轼赤壁赋) (4) 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

14、7题。文明得“不好意思” 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念、生命意识、经验思想、艺术感受、认识方法等等,更是动辄追溯两千多年,让他们感叹不已,尤其费解的是,在对人生和生命的体验认识上,他们几乎无法理解那种中国特有的感伤和玄奥。一首小诗就让他们迷惑不解:怎见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何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们只会觉得中国人的感情如此麻烦,喝酒便喝酒,高兴便高兴,怎么会又问天又问地,生出如许烦忧愁闷? 有历史和没有历史,历史长和历史短就是不一样给他们讲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首先要追溯到我们古代的历史小说,讲一点小说中的历史传统和传统小说中的历史观,原本只想略略提及,不想却又生出许多枝节。就说水浒传开篇的那首词,过去读书时都是偷懒略过去的,这次一读却让自己大吃一惊。这小说家虽属“非专业”词人,却也作得这般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