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航海宝船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6831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航海宝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郑和航海宝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郑和航海宝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郑和航海宝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郑和航海宝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和航海宝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航海宝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和航海宝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

2、尺。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第一次:27800人第二次:27000人第四次:27670人第七次:27550人按照船队编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是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

3、、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水平。 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少

4、将是中国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潜心研究郑和宝船多年。郑少将表示,虽然史书记载的大号宝船据推算排水量近2万吨,但实际伴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长61.2米,宽13.8米,排水量1000余吨”的“二千料宝船”。这种宝船拥有在当时极为先进的工艺水平。动力推进系统:硬帆+旋转橹 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动主要依靠风帆借助风力以及水手划水。在动力推进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的环节郑和宝船都采用了独特的设计。首先,与当时欧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软帆不同,郑和宝船使用了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

5、面来风。与船桨不同,郑和宝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船形结构:底尖上阔、首昂艉高+横舱壁 船形影响船速和船体的平稳。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郑明说,这种船形在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的木板可以进一步减小船体向两侧晃动的幅度。郑明告诉记者,研究发现,郑和宝船还根据不同船型和航区在船

6、的主尺度比例设计上也有所不同,以兼顾快速性和稳定性。大抵运输船更强调平稳,而兵船更强调速度。 郑和宝船的船体结构还有一个当时独一无二的设计就是设有多道横舱壁。用木板将船内隔成不同船舱,并且彼此密封。这样不仅加强了船的结构,而且具有分舱水密抗沉作用。这种设计还有利于分类载货。例如茶叶、丝绸、各国进贡宝物都可以分开存放。船用装置:开孔舵与巨锚 船在海面航行主要靠船舵控制方向。郑和宝船的船舵采用可以升降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舵叶入水深度。船在深水区航行,遇到大风浪或者乱流的时候,将舵叶下缘降到船底以下,可以使舵不受影响;而在浅水区航行或者锚泊时候则可将舵提升到高位,不致搁浅损伤舵叶。而且郑和宝船的船舵

7、是平衡舵。这是继承宋代的发明,操控比较轻便,而明代又进一步发明了开孔舵,既能够保持舵效,又使得操舵更加轻便。 在郑和宝船上,带爪木杆石锭(锚)与带横棒多爪铁锚等,普遍用在海船上,还制作了特大型铁锚,这在世界造船历史上都是领先的。郑明介绍说,早在汉代,中华木帆船建造工艺就使用榫接铁钉综合技术。明代船舶工艺发展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使较复杂的木结构可以通过各种船钉拼合、挂锔上卡加固,从而使中华古木帆船的尺度、吨位、性能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郑和的特混编队指挥编队的航行与作战,是军事航海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郑和在500多年前,能运用自如地率领庞大的船队往来亚非航线上,对古代的军事航海学做出了卓越

8、贡献,实有进行探讨的必要。 (一)船队的种类与编制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其船舶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种。1、宝船:是船队中最大的最主要的船舶,相当于当今旗舰或主力舰,为领导成员和外国使凶所乘坐,为船队的核心。2、马船:又称马快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马匹等军需物资的兼用船。3、粮船:主要用于运输船队所需粮食和后勤供应物品,使船队沿途能得到充分的补给,相当于今日的干货补给船。4、坐船:全称战座船,是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船,为军事指挥人员及幕僚乘坐。亦可作为分遣护航舰队中的指挥船。5、战船:船型比坐船小,为专任护航和作战之用。6、水船:

9、为专门贮藏、运载淡水用的辅助船。郑和船队全体船员最多时为27000余人,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其船队人员有: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一百零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二员,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余丁二名,正使太监七名,监承五员,少监十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此处所记者,侧重于领导管理人员。而祝允明在前闻记中下西洋条所记的随行人员,则侧重航行技术人员的分工,计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

10、、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匠、搭材等匠,水手,民梢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名。综上所述,可看出船队的编制可分为四大职能部门,用现代语可称为中心”。1、指挥决策中心:主要人员有正、副使太监和少监、内监等,是掌握全船队航行、外交作战、贸易等重大行动决策和指挥中枢机构。2、航海业务中心:主要人员有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民梢、阴阳宫、铁锚、木*,搭材等航海与帆缆等技术人员。其中,火长负责全船的航行安全,类似当今商船的船长或驾驶员或军舰上的航海长。舵工在火长的指挥下操舵。班碇手负责起抛锚和离靠码头的操作。水手、民梢负责升落风帆、摇橹划奖和日常清洁保养工作。阴阳官负责观测天象,预报气象。铁

11、锚,木*,搭材等匠,负责打造修理铁木器材设备。3、外事、后勤中心:有负责外事活动、礼宾工作的鸿胪寺序班,对外宣传的教谕,教管钱粮和后勤供应的户部郎中,负责翻译的通事,负责采购供应的买办,负责会计出纳的书算手,起草文书的舍人,负责防治疾病的医官、医士等。4、军事护航中心: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各级军事人员。主要负责航行或停泊中的外部安全,防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郑和船队实质上是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曾有人力图回避船队的军事力量,似乎认为这与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外交、友好往来的使命相悖。历史事实已证明了有一定武装力量和执行和平使命并不好盾。在当时,郑和船队具有一定的

12、武装自卫力量是远洋航行所必不可少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对郑和船队曾有如下评价: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比明代海军匹敌 (二)船队队形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在航行中必须以一定的队形前进。以保持井然有序和便于指挥。郑和船队的编队,有大*和分*之分,大*即指全部船队的编队,分*是指部分船舶的编队(相当于现代的分舰队)。明代船舶编队一般以5-10艘为一*。大*与*的编队方法是比较灵活的,既可分,又可合,可在同一时间内分赴各地进行活动。至于郑和船队的具体队形,在一般史料史未记载,而仅在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有所述及,摘录如下:每日行船

13、,以四帅字号船为中军帐;以宝船三十二只为中军营,环绕帐外;以坐船三百号,分前后左右四营环绕中军营外。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前哨,出前营之前,以马船一百号实其后,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左哨,列于左,人字一撇撇开去,如鸟舒左翼;以粮船六十号,从前哨尾起,斜曳开列到左哨头止;又以马船一百号副于中;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右哨,列于右,人字一捺捺开去,如鸟舒右翼。以粮船六十号从前哨尾起,斜曳开到右哨头止;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以战船四十五号为后哨,留后分二队,如燕尾形;马船一百号当其当;以粮船六十号从左哨头起,斜曳收到后哨头止,如人有左肋;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以粮船六十叼从右哨头起,斜曳收到后哨头止,如人有右肋

14、;又以马船一百二十号实于中。据上文由张维华主编的郑和下西洋一书中有一编队示意图,酷似一个贵字形。这种队形与现代舰船的大型编队的航行序列卫幕队形很相似。队形最前方有前卫成人字队(或雁行队),而主力舰(旗舰)的大本营居中相当于中军帐,左右翼有展开的方位队,如鸟之舒两翼,大本营的主力舰周围还有卫幕舰任保卫,警戒之责。舰队的尾翼也有护卫舰警戒。这种船队的队形有下列优点:1、由帅字号船组成的中军帐,处于队形的核心,能环视周围各船队形,便于实施统一指挥。它优于单一队形,如单纵队、双纵队或单横队队形,避免了队形过长或过宽,首尾、左右不能相顾的缺陷。2、船队的前后左右均有战船形成卫幕,有利于保卫中军帐及辅助船

15、的安全。遇有战斗情况,位于四周的卫幕舰船易于展开迎敌。3、当遇有敌舰从队后来袭时,只要各船根据统一令,原地调头,首雁形分为为燕尾形,原来的后燕尾开变换为首雁形队,可使整编队迅速转成180。,以迎敌。罗懋鸽在书中所述队形中的船数总和竟有1416艘,纯属夸大,实不足凭信。但其所描述的队形,并非随意信笔,想必有所据,也是符合航行与作战的实际需要的。 (三)组织指挥与通讯联络指挥一个庞大的特混编队的行动和通讯联络是密不可分的。在没有无线电通讯手段的十五世纪,所能用的海上通讯手段只有视觉通讯和听觉通讯,也就是靠旗、灯和音响信号。从中军帐的帅船到外围的卫幕船,欲通畅无阴地传递信号,必须有严密的组织和严肃的纪律。据西洋记记载,郑和船队的通讯手段是: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务在前后相继,左右相挽,不致疏虞,如遇敢有故纵,违误军情,因而偾事者,即时枭首示众。可见其通讯联络纪律的严格程度。西洋记中对昼行认旗帜有具体说明,号带一条,大桅旗十顶,正五方旗五十顶,即代表不同含义的各色旗语。殊域周咨录中的以红布为幔,五色旗帜,大小凡二十条,亦甚相同。夜间通讯联络办法,主要靠灯笼,西洋记中有灯笼一百盏的记载。明代船队在夜航中以灯光为号,则是常见的。纪效新书中更有详细记述,各船以灯火为号,中军船放起火三枝,悬灯一盏其余四方各营是前营船悬灯二盏平列;左营悬灯二盏,各桅一盏;右营大、小各悬灯二盏平列,后营二盏,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