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6392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分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ERN/CEORN荒漠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和编码1 引言观测场地和观测设施在CERN/CEORN监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所有监测分析出的数据都与观测场地或观测设施密切相关,如果核心的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信息不确定、不完全,势必造成监测分析出来的数据失去他们的可用价值,这对CERN/CEORN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失。综合中心是CERN/CEORN各类生态系统的所有学科数据的集成者,因此综合中心会同CERN各分中心对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予以明确的定义和的分类,并进行相应的编码,进而在各生态站上推行这种分类和编码方法,从而使得CERN/CEORN的监测数据更加标准化,真正达

2、到实用的目的。为此,综合中心经过仔细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监测手册,并充分参考各生态站填写的样地调查表以及与各分中心、生态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以下观测场及观测设施的分类、编码方法及其信息填写标准表格,供大家讨论。编码方法确定后,需要对各站的样地逐一进行编码、相应信息的填写、样地图的编绘,最后将产生的一系列有关样地的信息报送CERN/CEORN科学委员会审定,最终建立CERN/CEORN的分布式框架下的统一样地资源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2 编码的意义2.1 编码的意义(1)将生态站的样地固定下来,每个生态站的样地具有固定的编码,防止生态站对于同一样地给予不同的随意代码而影响数据的可比性。

3、(2)建立各个样地的详细信息描述文档,将每个样地代码与样地详细信息文档建立起对照关系。(3)在数据表格中仅需包含样地代码一列,其他关于样地描述信息的列在数据表格中不用再重复填写,可以删去这些列,简化报表填写。2.2 编码原则(1)编码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各站、各学科、各类型的观测场设置情况和案例,给出统一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方法,这对样地的确定和编码非常重要。(2)基于分类体系、在满足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方便、人工记忆方便、唯一性(不重复)、简单性(编码中只包含最关键的信息)、完整性(能含盖所有情况)、确定性(没有二义性)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编码体系,使得每个样地具有唯一确定的代码。3观测场概念及分类、

4、编码3.1 观测场的概念3.1.1综合观测场CERN荒漠生态系统根据其特点设置两个综合观测场,分别为综合观测场一和综合观测场二。(1)综合观测场一针对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设置,用来监测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土壤、水分和小气候等要素的长期演变;(2)综合观测场二针对天然荒漠生态系统设置,监测天然荒漠的水分、生物、土壤等要素的长期演变。3.1.2 辅助观测场以及站区调查点3.1.2.1 针对农田综合观测场而设置的辅助观测场和站区调查点(1)辅助观测场第一类:空白、秸秆还田为了使农田生态系统的联网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并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需要在长期观测采样地以外另设置辅助观测采样地,测定空白(不施

5、用肥料或无灌溉条件)和其他管理方式下土壤和作物生产力的长期变化。 第二类:针对综合观测场,设置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管理方式的长期观测采样场地。从长期监测角度考虑,辅助观测场是对综合观测场监测类型的一种必要补充,这种补充可以理解为多方面的。例如,可以是某种观测类型上的对照和补充;或为了扩大重复设置;。第三类:由于有些水分观测项目在综合观测场、站区监测点、第一类、第二类辅助观测场中不能满足要求(例如对水源的监测、径流场、水分蒸发场等),因此有必要设立水分辅助观测场。辅助观测场的地理位置,可以是在综合观测场内的田块,也可以是综合观测场以外的其他地段。第一类、第二类辅助观测场可能同时包含土壤、生物

6、长期观测采样地和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第三类辅助观测场中只包含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2)站区调查点在综合观测场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耕作、轮作及土壤和综合观测场大体一致的2-3个农户田块作为站区监测点,观测内容和频度原则上同主监测点,但可略少。基本要求是每5年能计算出表征该台站农田的养分平衡和土壤性质的变化。农田日常管理由农户自行管理,一切耕作施肥措施均由农户自主决定,台站只进行记录不加干预3.1.2.2 针对荒漠综合观测场而设置的辅助观测场和站区调查点(1)辅助观测场第一类:辅助观测场实际是综合观测场的重复或补充。如果作为综合观测场的重复,其样地的土壤、植被等条件应和主观测点一致。如果作为主观测点的

7、补充,其土壤或植被类型相对于主观测点而言,应在该地区处于次主要地位。第二类:由于有些水分观测项目在综合观测场、第一类辅助观测场中不能满足要求(例如对水源的监测、径流场、水分蒸发场等),因此有必要设立水分辅助观测场。第一类辅助观测场可能同时包含土壤、生物长期观测采样地和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第二类辅助观测场中只包含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2)站区监测点在综合观测场的基础上分别选择系统放牧及土壤和综合观测场大体一致的荒漠地块作为站区监测点,观测内容和频度原则上同主监测点,但可略少。基本要求是每5年能计算出表征该台站荒地的养分平衡和土壤性质的变化。3.1.3 自动气象辐射观测场各生态站均按国家规定的自动

8、气象站要求统一设计和安装自动气象辐射观测场,自动气象辐射观测场的场地是相对独立的,对观测场地址的选择和仪器的安装有特殊的要求,有关自动气象辐射观测场的设置和设计参看有关章节。气象观测场中设置有水分观测设施,监测自然生态系统状态下的水物理要素的变化。3.1.4、3.1.5为新增的观测场类型,与之相关的以下内容尚待讨论3.1.4 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除了CERN/CEORN规定的联网观测任务之外,野外台站针对本生态站所在生态区域的热点或者典型科学问题所设立的进行长期观测、试验、研究的场所(预计未来长期的或者历史上长期的),本类型观测场能反映生态站的学科定位和研究特色,而且通常积累了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

9、试验数据,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这类观测研究行为的主体是野外台站,而非个人行为,所用观测场地属于野外台站,因此产权/所有权属于台站所有,数据所属权限清晰,台站应该将这部分数据及其背景数据很好地纳入台站的管理系统中来。3.1.5 短期试验研究观测场除了CERN/CEORN规定的用于联网观测的观测场、野外台站用于长期试验研究的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之外,台站内/外的研究人员通常会根据所要实施的项目/课题的研究需要在台站建立各自的观测试验场,这类观测场通常伴随着项目/课题执行的周期而存在,属于短期的试验研究观测场。在本类型观测场产生的数据或成果具有很强的学科前沿性、探索性。这类观测研究行为的主体是项目/课

10、题的首席研究员,属于个人行为,所用观测场地属于野外台站,因此数据的产权/所有权属于项目/课题研究人员所有(研究人员和台站共有?),目前数据所有人向野外台站提交数据的政策或途径尚不清晰,因此野外台站掌握这部分数据的权限、程度、时间不确定。在目前阶段,可以先对这类观测场的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将观测场上进行的项目/课题信息管理起来,至于该观测场上产生的数据的管理问题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解决。 3.2 观测场的分类码观测场分类观测场分类码气象观测场QX综合观测场ZH辅助观测场FZ站区调查点ZQ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SY短期试验研究观测场YJ3.3. 观测场的编码方式编码方法:XXXXX

11、XX 7位码从左至右,第1-3位为站代码,4-5位为观测场分类码,第6-7位为观测场在本类观测场中的序号,从01、02、03开始依次编号。荒漠生态站中会有ZH01,ZH02两个综合观测场,将农田综合观测场定为ZH01,将荒漠综合观测场定为 ZH02。绝大多数生态站只有QX01一个气象观测场,个别站会有QX01,QX02两个气象观测场;对于农田综合观测场的辅助观测场来说,将第一类中的空白、秸秆还田观测场分别定义为FZ01、FZ02;农田综合观测场的第二类辅助观测场、荒漠综合观测场的第一类辅助观测场编码从FZ03、FZ04、FZ05等开始按照观测场中观测内容的多少以及重要性或者必选性来顺序编号;先

12、编农田生态系统的,后编荒漠生态系统的。农田综合观测场的第三类水分辅助观测场和荒漠综合观测场的第二类水分辅助观测场,包括流动地表水、静止地表水、地下水、径流场等从FZ10、FZ11开始顺序编号,先编农田生态系统的的后编荒漠生态系统的。根据站区监测点的个数和重要性,依次将各个站区监测点定义为ZQ01、ZQ02,先编农田生态系统的,后编荒漠生态系统的。对于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用SY01、SY02、SY03。等按照观测场中观测内容的多少以及重要性来顺序编号;对于短期试验研究观测场,用YJ01、YJ02、YJ03。等按照观测场设立的时间前后以及重要性来顺序编号。4 长期观测采样地的概念及分类4.1 长期

13、观测采样地的概念长期采样地指在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站区监测点、气象观测场等场所设置的、专门用于生物、土壤、水分的联合或单项长期监测采样的固定场所。长期采样地主要用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行系统的生物、土壤和水文样品的采集和观测。长期采样地的设计要求满足为期100年的生物、土壤以及水文观测和采样需要。除了土壤、生物长期观测采样地之外,所有的水分设施或采样点也被视为长期观测采样地。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中的长期观测采样地是进行水、土、气、生要素中的若干要素的综合观测的田地,地理位置上隶属于长期试验研究观测场,长期观测采样地通常有不同的试验或处理方式,不同的试验或处理方式不应该视作不同样地,因此同一长

14、期观测采样地即使具有不同的试验或处理方式,也应该作为一块长期观测采样地来对待,给予一个代码。正如森林观测场中的长期观测采样地即使具有坡上、坡中、坡下的空间变异特性,但仍旧是视作同一样地,给予一个代码。试验处理方式在实体数据表中作为一列数据加以描述。4.2 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长期观测采样地按照监测的学科来分,分为2大类。(1) 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进行水分学科的长期采样的采样地。 除了土壤水分各测管外,将每一个水分设施作为一个长期观测采样地来看待; 一个观测场中的每一个土壤水分测管不视为单独的采样地,而是将一个观测场中的所有土壤水分测管的整体视为一个采样地,称为“土壤水分观测采样地”,它所代表

15、的范围是一个观测场中的所有土壤水分测管观测所覆盖的地块。举例:如在某个森林生态站,总共设置了3个土壤水分观测样地,第一块样地在综合观测场内,第二块样地是要求的气象站内观测,还有一块土壤水分辅助观测样地,则这种情形的编码方式是:XXFZH01CTS_01综合观测场土壤水分观测样地(包含至少3根中子管)XXFQX01CTS_01气象站土壤水分观测样地(包含2两根中子管)XXFFZ02CTS_01某个辅助观测场内的土壤水分辅助观测样地(包含一到多根中子管)(2) 土壤、生物长期观测采样地:进行土壤、生物单独或者联合长期采样的采样地。在物理空间上,有的土壤、生物长期观测采样地中包含有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3)气象长期观测采样地包括人工气象观测样地、自动气象观测样地、小气候观测样地。4.3 长期观测采样地的编码431 长期观测采样地的编码方法编码方法: 13位码观测场代码(第1-7位)+长期观测采样地分类码(第8-10位)+_(第11位) +长期观测采样地序号(第12-13位)前7位码为长期观测采样地所在的观测场代码;第8-10位为本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码;第11位为西文字符_;第12-13位为本长期观测采样地在本观测场中、本类长期观测采样地中的序号(以01、02、03等顺序编号)。4.3.2 水分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码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