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850623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考研政治大纲整理(方便打印笔记)(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向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

2、统一性: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与人的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人和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3 -联系与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分析方法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

3、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 4 -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劝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利学思维方法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及其客观性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5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休与中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

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6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的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5、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荞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8 -经济基础的内涵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石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

6、中的作用阶级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阶级分析方法- 9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杜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性质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含义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间题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0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商品经

7、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气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1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货币转化为资本所有制和所有权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待点- 12 -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积累的含义资本主义简单

8、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3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利润和平均利润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14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意识

9、形态的产生和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_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及本质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及作用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

10、地位- 16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7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改革3、马克思主义政

11、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改善党的领导(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百马克思主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

13、位和指导意义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21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扣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

14、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15、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24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16、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5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6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