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6187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项公式与数列求和全(教师版)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一、观察法:(关键是找出各项与项数n的关系.)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1)9,99,999,9999,(2)(3)(4)二、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3、 例2:等差数列是递减数列,且=48,=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等比数列中,已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分别为等差数列的第3项和第5项,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3:已知下列两数列的前n项和sn的公式,求的通项公式.(1). (2)练习1、已知数列an的前n和满足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任意

2、的正整数,都有成立,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4. 数列的前项和为,求数列的通项;三、累加法 :型如的递推关系简析:已知,,其中f(n)可以是关于n的一次、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分式函数,求通项.若f(n)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若f(n)是关于n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若f(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若f(n)是关于n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各式相加得.例4:已知数列6,9,14,21,30,求此数列的一个通项. 例5.已知,求的通项。例6. 若在数列中,求通项例7.已知数列满足,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练习:已知数列an中,a1=1,

3、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求四、累乗法:形如=(n)型(1)当f(n)为常数,即:(其中q是不为0的常数),此时数列为等比数列,=.(2)当f(n)为n的函数时,用累乘法.例8:在数列中,=1, (n+1)=n,求的表达式. 例9: 已知数列中,前项和与的关系是 ,试求通项公式. .例10已知数列an满足,求an的通项公式。练习:1. 2. 已知,求。 3、已知,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五、构造特殊数列法:构造1:形如,其中)型(1)若c=1时,数列为等差数列; (2)若d=0时,数列为等比数列;(3)若时,数列为线性递推数列,其通项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来求.方法如下:设,得,与题设比较系数得

4、,所以:,即构成以为首项,以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例11:已知数的递推关系为,且求通项. 例12:设数列的首项求的通项公式; 构造2:解法:只需构造数列,消去带来的差异例13设数列:,求.例14、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练习:1.已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为正整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求的通项公式。()当时,求证: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构造3: ()思路(构造等比数列):在两边同时除以qn+1,转化为类型一。例15在数列中,求数列的前项和。练习:1.在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求的通项。构造4:(p,q为常数且,q0

5、)设an+2=pan+1+qan变形为an+2-xan+1=y(an+1-xan),即an+2=(x+y)an+1-(xy)an,则可得到x+y=p,xy= -q,解得x,y,于是bn就是公比为y的等比数列(其中bn=an+1-xan),转化为类型一来解决。例16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例17. 已知数列中,,,求。练习:1、已知数列满足, .求的通项。 2、在数列中,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在数列中,求.4、,则_构造5:倒数为特殊数列:()或者an+1-an=pan+1an思路:(取倒数法)对递推式两边取倒数得,那么,令,这样,问题就可以转化为类型一进行求解了。例18

6、: 已知数列中且(),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9已知数列的首项,求的通项公式;练习:已知,求。练习:,求通项公式构造6: ():思路:(取对数法)对递推式两边取对数得,我们令,将问题转化成类型一来进行求解。例20数列满足a1=2,2+,求练习:已知,求六、待定系数法:例21:设数列的各项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和,若c1=2,c2=4,c3=7,c4=12,求通项公式cn七、迭代法:一般是递推关系含有的项数较多例2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a1+2a2+3a3+(n1)an1(n2),则an的通项例23:1、数列满足,且,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数列满足,且,求数列a

7、n的通项公式3、等比数列的前项的乘积,若,则4、已知数列中,求通项.八、讨论法(1)若(d为常数),则数列为“等和数列”,它是一个周期数列,周期为其通项分为奇数项和偶数项来讨论. (2)形如型若(p为常数),则数列为“等积数列”,它是一个周期数列,周期为2,其通项分奇数项和偶数项来讨论;若f(n)为n的函数(非常数)时可通过逐差法得,两式相除后,分奇偶项来分求通项.例24 :1、已知数列满足,则_2、已知为偶函数,且,当时,。若,则_3、将所有的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那么从2008到2010的顺序为()A. B. C. D.4、 数列满足,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5、数列满足 ,若,则_6、数列满

8、足,则_数列求和的方法一、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3、4、5、例1 已知,求的前n项和. 例2 设Sn1+2+3+n,nN*,求的最大值. 例3 在等比数列 an 中,已知对nN*, ,求例4 求_例5 求_例6 数列 an 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前n项和二、错位相减法:方法简介: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n项和,其中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例3 求和:()解析:由题可知,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的通项之积:设得 (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试一试1:求数列前n项的

9、和. 答案:练习:1、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得2、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首项公比证明: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若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证:当时,。解析:证明:解:是首项为,公比为1的等差数列 即。证明:-得 又单调递增 故当时。3、求和解析:当时,0; 当1时,; 当且时得 4.设正项等比数列的首项=,前n项和为,且。 求的通项;求的前n项和析: 由 得即0 ,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 ,得 即 5、下表给出一个“三角形数阵”: 已知每一列数成等差数列,从第三行起,每一行的数成等比数 , 列,每一行的公比都相等,记第i行第j列的数为 , ,求; 试写出关于的表达式;记第n行的和为

10、,求数列的前m项的和的表达式。解析:由题意知为等差数列,由知, 设得6、设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由知得7、等差数列中,公差,是与的等比中项,已知数列 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由已知得 解得或(舍)数列的通项是令的前n项和为得8、已知数列的首项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证明: 又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解:知 即 设 则得 又数列的前n项和9、在占地3250亩的荒山上建造森林公园,2000年春季开始当年植树100亩,以后每年春季都比上一年多植树50亩,直到荒山全部被绿化为止。问哪一年春季才能将荒山全部绿

11、化完?如果新植的树木每亩木材量为,树木的每年自然增长率为20%,那么全部绿化完时该森林公园的木材总量是多少?(精确到,计算时)解析:设从2000年起,经过n年将荒山全部绿化完,并设绿化面积的总和为 得 到2009年春季能将荒山全部绿化完。设从2000年起,第n年春季木材量为得10、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求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时, 又得三、倒序相加法方法简介: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然后再除以2得解.例4 求的值 . 答案S44.5四、分组法求和方法简介:有一类数列,既

12、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找通向项公式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例5 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 .试一试1 求之和 .简析:由于与、分别求和.五、裂项法求和:方法简介: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 通项分解(裂项及分母有理化)如:(1) ; (2)=;(3);4) (5) .例6 求数列的前n项和.例7 在数列an中,又,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试一试1:已知数列an:,求前n项和. 试一试2:.六、合并法求和例8 求cos1+ cos2+ cos3+ cos178+ cos179的值. 答案 0例9 数列an:,求S2002.(周期数列)例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