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8504787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刺的朋友【设计理念】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围绕着“我与自然”这一主题选编课文。在教学中,以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感受自然界中的有趣现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字,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学准备】1、 教师

2、准备课件、刺猬简笔画。2、 学生课前预习(朗读三次)课文。【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1、 做游戏,串词说话1.词语联想说话:依次出示第一组词语:“我”“孩子”“父母”“宝贝”,学生串词说一句话,每次使用同样的词语说一句和别人不同的话。依次出示第二组词语:“我”“朋友”“麦老师”“小麦老师”,学生依次开始逐级用两个词、三个词、四个词说一句话。【设计意图:在串词说话的游戏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感受对同一个人不同称呼当中的情感不同。为理解课文做铺垫。】二、揭题导入,质疑课题。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做(指读)带刺的朋友(板书),强调刺字是

3、本课的生字,标上拼音,学生再读课题。2.质疑课题: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随机板书:谁?干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课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三、整体感知,梳理文脉(一)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由读要求:2.检查字词识记。出示带拼音字词。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3.去掉拼音再读。出示去拼音词语。4.解决课题质疑问题。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课文写刺猬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两个字来概括。(偷枣)5.课文写的是刺猬偷枣,大家见过枣树吗?课件出示枣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结满一颗颗红枣,枣树有刺)6.引出描写红枣的句子。大家都被这一颗颗的红枣吸引住了。

4、课文是怎么描写红枣的?出示句子,谁能读?感受红枣的诱人。7.过渡:这样的红枣看着就让人眼馋,怪不得把小刺猬都引来了。8.识记:枣和刺字。刚才我们看到枣树上除了有红枣,还有刺。让学生了解古代表示荆刺的象形文字。观察“枣”和“刺”字的异同以及写法。指名说。9.范写“枣”“刺”,注意枣字上面部分第三笔是横折,撇捺要舒展,注意刺字左边部分第三笔是横折钩,捺变点。学生说笔画,书空,在书本练写。【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知道枣树有刺,渗透古代传统文化象形文字的演变,加深对“枣”和“刺”字的印象。】(二)再读课文,了解刺猬偷枣过程。1.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大家想知道吗?请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刺猬偷枣的动词。出示要

5、求。2.感受“爬”。小刺猬偷枣的第一个动作什么?指名汇报。随机板书:爬。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刺猬的“爬”?指名汇报。课件出示。3.理解:缓慢、诡秘。请学生朗读句子。小刺猬是怎么爬的?(缓慢)谁能读出缓慢的感觉?指名读。“圆乎乎”是一个叠词,谁还知道类似结构的词语?(黑洞洞、急火火)师带动作创设情景: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忽然,你看到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你会有什么感觉?(理解“诡秘”)4.指导朗读有关“爬”的句子。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小心、谨慎)5.体会“摇晃”。指导读好拟声词。小刺猬爬上枣树后,接着做了什么动作。指名说(板书:摇晃)小刺猬摇的怎么样?(哗哗作响、噼里啪啦)课

6、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句子。枣子掉得多不多?请学生读句子。师创设情景:我听到了大颗大颗枣子掉下来的声音。现在刺猬在用力摇,我听到了大大小小的枣子落下来的声音,谁来读出感觉?指名读。师继续创设情景:我听到了一阵红枣雨落下来的声音,指名读。我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红枣雨落下来的声音。全班读。6.想象练说。这么多枣子掉下来,小刺猬摇晃时肯定(很用力)。大家想象一下,小刺猬会怎样用力地摇晃枣树?课件出示练说要求。【设计意图:设计练说环节,学生由此语境,打开思维,联想出诸如“扭扭屁股、跳来跳去”等词汇。一下子,刺猬机灵、可爱的形象又鲜活了起来。】7. 了解拟声词,引出“掉”。像“哗哗”“噼里啪啦”这一类的词,带

7、有口字旁,又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把它叫做“拟声词”。谁还能在文中找出同样带有“口字旁”,表示声音的拟声词?(噗)什么声音?(噗)发生了什么事?(小刺猬掉下来啦!)板书:掉8.指导读好“噗”。情况怎么样?课件出示:(听声音,摔得还挺重呢!)谁来“噗的一声”,读出摔得挺重的感觉?指名读。齐读,读快一些,再读大声一些。整句读。9.感受刺猬的聪明。为什么一开始刺猬缓慢地爬上枣树,现在不爬下来,而是“掉”下来?10.老师范读。掉下来的刺猬又做了哪些动作?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10自然段,把其中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11.指名汇报。师引导理清顺序板书:归拢、打滚、扎、驮、跑。(三)回

8、忆刺猬偷枣经过,练说刺猬偷枣过程。1.回忆“刺猬偷枣”经过。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单说说刺猬偷枣的大致经过。2.小组交流,出示练说要求。3.指名说。师点拨,学生可配上动作。尝试到讲台表演说。【设计意图:课后第二题提出了复述刺猬偷枣过程的要求,这里我主要分为两次教学。这是第一次,在梳理了刺猬偷枣的大致过程并列出关键词语后,让学生借助板书和插图,简要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进行表达训练和积累。】4.小刺猬偷枣的本事这么高明,你读完后有什么感受?四、课堂小结,设置悬念。这节课,我们通过作者生动的语言,走进课文了解了刺猬偷枣的经过。看到了一只聪明机灵,让人喜爱的刺猬。作者是一开始就喜欢这只刺猬吗?这个秘密就隐藏在作者对刺猬的称呼变化里。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课堂的小结既留下了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示了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称呼变化。同时也是与课前的说话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