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水浒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1548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水浒传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试谈水浒传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试谈水浒传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试谈水浒传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试谈水浒传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谈水浒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水浒传(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谈西游记的道教内涵 苟波 提要:本文从情节模式、内容思想、人物形象三方面分析了道教对西游记 的影响。 苟波, 1965 年生,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教授。 主题词: 西游记道教内涵在明清时代反映神魔斗法内容的小说“神魔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独特 的作品。之所以说它独特,是因为别的“神魔小说”,如封神演义、北游记、韩 湘子全传或飞剑记、咒枣记、女仙外史等都明显以某某道教仙真为主人公 或主要形象,所以说这些小说受道教影响时都无甚争议。但西游记却不一样。由 于此小说主人公是几位和尚,主要情节也是围绕去“西天”取佛家“真经”展开,所以一 般人认为西游记主要受佛教影响,与一般“神魔小说”区别甚

2、大。民间也早就有西游 记释佛,封神释道之说。可见,人们对西游记这部作品中的佛教色彩是认识得 相当充分的。但西游记受道教思想和道教观念的极大影响则常常被一般人忽视了。 其实,西游记与别的“神魔小说”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虽然这部小说以僧人而非 神仙为主人公,但小说中的道教色彩仍然相当浓厚这是明清时代“神魔小说”在思想内 容方面的一个总体特征。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作一简要说明。 一、从“取经”谈“修仙磨难” 一般人在谈到西游记有别于别的“神魔小说”时都十分强调“西天取经”这一情节。他 们大都认为由于“取经”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几乎贯穿小说始终,而“取经”又是取佛家经 书,去的是佛教“西天”,小说

3、当然反映的是佛教观念。 此说自然不假。但我们只要暂时将目光从西游记上挪开,去看看别的“神魔小说”,我 们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只是“神魔小说”中一种“共有模式” 的变形。 在介绍这个“共有模式”之前,先让我们介绍一种道教修仙观念。 道教认为,凡人要成为神仙首先必须要在精神上、道德上至真至善。由于人生于凡世,受先 天的和环境的影响,一般人都有许多恶欲恶念以及由此引发的诸种恶行。因此,凡人要成 仙达道,最主要的就是要在道德上反复磨炼,达到思想上和行为上尽善尽美。因此,修仙最 主要的内容是道德上的去欲归真。 受这种修仙观念影响,道教内部出现了许多故事,其共同点都是神仙下凡“考验”修

4、仙者, 并设计许多方法对修仙者进行磨难。凡人只有在经历这一系列磨难,证明自己在思想和 行为上已经尽善尽美后,才能得真传而飞升。 葛洪的神仙传李八百就讲述了神仙李八百对凡人唐公窻施以 种种魔难,加以考验的故事 。他化装成凡人,成为唐公窻家的奴仆,装出得大病,满身生疮流脓 的样子,不仅让唐公窻 花费大量金钱,甚至还提出让身为主人的唐公窻夫妇为他舐疮治病。 在唐公窻一一满足其要 求后,“考验”才告结束,证明唐公窻已心无凡念,自然该成仙证真 。 这种只有经历磨难,才能去掉凡心俗念的道教思想在别的道教故事中也得到大力宣传。例如 张 道陵试赵升,设计了七次考验,来使赵升“去尽凡人之念”。神仙传魏伯阳中魏

5、伯 阳以所谓有毒之丹试弟子的道心,化胡经中老子试尹喜,让他斩杀父母妻子,以及大家 熟悉的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等,都在说明成仙需去欲还真、经历磨难的道理。 在了解了这些道教知识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游记及别的“神魔小说”,我们就不难发 现,“西天取经”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这种“经历磨难,最终成仙了道”的道教观念,或者说 由这种观念演化而成的情节模式几乎存在于每一部“神魔小说”中。 也就是说,西游记中的“西天取经”实际上是主人公成仙了道过程中的一种考验和磨难 ,而这种考验和磨难在几乎每部“神魔小说”作品中都存在,如北游记中真武帝平定各 地妖魔,铁树记中许逊率弟子六次斗蛟,飞剑集中吕洞宾“度尽凡人”的使命,

6、女仙外史中唐赛儿的“ 扶助明 君”大任,以及封神演义中扶周灭商等等。这些使命都 极具艰巨性,常常成为小说的中心情节和人物聚集的焦点。 之所以将小说主人公“西天取经”,经历“八十一次”磨难的故事也看成“成仙了道”前的 一种考验,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 随着宋元以来“三教合一”理论及实践的深入,成佛与成仙的区别日益缩小,特别是从 世俗中人的眼光看来,两者几乎相同,都代表着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彻底解放 ( 或解脱 ) 。这 点我们从西游记所描述的仙佛形象就可以看到。他们名称不同,但特征完全一样皆 居于天界仙境,处于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神仙体系中,长生不死,法术高超,互通往来,这是 典型的中国世俗社会

7、心目中的神佛形象。西游记第一回所谓“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 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之语,正是世俗社会“仙佛合一”观念的形象反映。 (2) 小说西游记中“西天取经”乃是“成仙证道”时的一种“磨难”的另一理由是:小 说有意识将主人公描写成受谪下世的仙官:孙悟空为天庭小吏、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 为卷帘大将,连白龙马也原为仙人。他们皆因犯有过失而失去仙籍,受谪于凡世。因此,他 们在凡世的一切行为,就自然与他们日后是否能重返仙界联系起来。从这个角度看,“西天 取经”实际上是一种立功赎罪的行为,是一种有罪仙人改过自新中的考验。我们看看别的“ 神魔小说”,就会发现其主人公,如北游记中的真武大帝,

8、南游记中的华光,女 仙外史中的 唐月 君,飞剑记中的吕洞宾,咒枣记的萨真人,以及封神演义中 的阐、截二派仙人,都是有“过失”在身的神仙。他们在人间的不同使命都是以洗涤罪恶, 重返天界为目标的。西游记与这些小说的结局也完全一致:主人公们功成圆满,重返天 界。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去西天途中的种种灾难,就可以发现,许多灾难乃是天上仙佛考验 师 徒们有意设计而成。甚至最后为了凑成八十一难又临时节外生枝。可见,“西天取经”乃是 道教“修仙磨难”观念的形象反映。这种“修仙磨难”乃是“神魔小说”的一种共同特征, 或说是一种基本模式。 二、西游记中的“内丹”思想 西游记受道教影响的另一重要依据就是道教“内丹”思

9、想在该小说中的大量反映。 西游记中,存在着许多介绍道教“内丹”修炼知识的文字。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孙悟空、 猪八戒、沙僧在谈及自己成仙经历时,都对“内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小说第十七回孙悟空对黑风山黑风大王介绍自己不凡经历时,就说: 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 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 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找长生路一条。 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 得传大品天仙诀,若无根本实难熬。 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 万事不思全寡欲,六根清净体坚牢。 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 小说第十九回,猪八戒也借自己成仙经历来宣传“内丹”知识: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上至

10、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 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乌金血。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 同样,小说第二十二回,沙僧在介绍其成仙经历时,也夸耀“内丹”之功: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 三千功满拜天颜,心志朝礼明华向。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 显然,小说中主要人物皆将“成仙”与修炼“内丹”直接联系起来,其中对“内丹”这种道 家修炼之术的夸耀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上述内容仅仅是说明作者具有一般道教知识背景的话,那么作者在 西

11、游记中大量引用“内丹”术语和道教经典,就不能不使我们相信西游记中表现出浓 厚的道教气息并非偶然。 如小说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的四首诗词南柯子,就出自道 教全真派道士马丹阳的渐悟集: “心地频频扫,尘情细细除,莫教坑堑陷毗卢。本性常清净,方可论元初。性 烛须挑剔, 曹溪任呼吸,勿令猿马气声粗。昼夜绵绵息,方显是功夫。 这首诗讲述的是道教内丹修炼时祛欲忘情的“筑基”之功,将心性修炼视为“修丹”首务, 强调“去欲”至上。这个观点也是道教全真派反复论证的基本观点。此词中“猿马”在马丹 阳原词中为“喘息”,特指“内丹”修炼中调节呼吸和运气的功夫。这儿代之以“猿马”二 字,则更强调

12、忘情祛欲,才能修成丹道的观念。 西游记第九十一回还引用了马丹阳渐悟集中另一首诗来说明“内丹”中的“养性” 功夫: 修禅何处用功夫,马劣猿颠速剪除。 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 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作者将马丹阳原诗中的“修行”改为“修禅”,这既与小说情节吻合,又强调了道教内丹修 炼中“心性修炼”的重要性,暗示佛道一途,皆以“修性为首务”的观念。这从此诗称“明 心见性”为“自在神丹”的说法也可看出。 正因为如此多的道教修炼知识见于西游记,所以学术界曾存在一种说法,认为西游记 乃是道教“证道奇书”,主旨是讲述道教“内丹”修炼原理,小说的情节安排、

13、人物设计 及相互关系皆在形象又含蓄地解释“内丹”原理和操作知识。清代学者陈士斌的西游真诠 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序都持这一观点。前者甚至对西游记祖本的每一章回都进行 了详细诠释,总字数达二、三十万,以说明西游记乃“证道奇书”。我在此引用刘一明 西游原旨序中一段,来展示这种观点大意: “西游记者,元初长春 邱真 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 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之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 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中写来;一辞一意,俱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 纽,修 ( 真 ) 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机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

14、,实返元返本之 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盖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三昧;四众白马,发河 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千魔百怪,劈 ( 外道 ) 傍 门之妄作;穷历异邦,指脚踏实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尽性者必须至命;三徒 归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 ( 更 ) 当修性。贞观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东,贞下有还原之秘要 ;如来造三藏真经,五圣取一藏传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 将西游记等同于道教丹书的观点自产生之日起就引起争论,也从未得到过大部分学者的 认同。但由于对西游记主题等基本问题至今学术界仍未有一个让大部分学者满意的说法 ,所以这种“证道”观点还是引起了相当多学者的注意。就

15、此问题,我个人认为,西游记 主旨是“诠释丹道”的说法无法让人们信服,至少说不准确。虽然西游记中的确有大 量 直接或间接阐释道教内丹的文字,甚至引用道教经典来增加其权威性,但要将全书故事及人 物关系视为“内丹”原理的演示,似又过分牵强。其实,我们只要将眼光放开一点,就会发 现,这种大量介绍、阐释道教修炼知识的文字,在别的“神魔小说”中也都能发现。加上前 面我们提到的“修仙磨难”基本模式,以及下文将要谈及的内容,我在此不妨来个大胆断言 :西游记以及别的“神魔小说”大量涉及道教知识的原因,是它们都寓含有一个“修道 成仙”的主题。此说能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考查,但西游记及别的“神魔小说”作者受 到道教修仙、修炼观念的巨大影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西游记中的神仙形象 我们在西游记前八回,以及后来的故事中,对居住于天界的神仙群有了充分了解。 在下文中,我们将发现,这个神仙群正是以道教神仙体系为基础来设计和描绘的。 道教认为,神仙之上等居于天,称为“天上仙境”。道教内部有“三十二 天”说,对神仙居住的天上境界进行设想和描绘。居住于“天界”的道教神灵以“三清” 为首,既包括五星七曜、北斗星君、四灵二十八宿、雷神、风伯等由古代崇天信仰演化而成 的神灵,又包括道教教义衍化出来的各种神仙,以及许多神话故事中人物和道教著名修仙之 士,如黄帝、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