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篇并战计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500112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篇并战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篇并战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篇并战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篇并战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篇并战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篇并战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篇并战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五 篇并战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当和其它部队集结到一起实行联合作战时,要频繁地变动布置的阵势,暗中调换它的主力,使它不能与它的部队相配合,等到战事发生、它快要失败时,然后乘机将它控制或兼并。“曳其轮也”,是周易未济。篇在论述该事物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时,采用的六个措施之一:即当他的大车正前进的时候,想办法把他的车轮给拖住、牵制住、或弄坏,车就停止不能动了。未济这篇文章主要讲:事业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应充分认识、把握和运用“物以群分、方以类聚”的特点,使物尽可能地各得其所,各有所用,相互配合,夺取胜利。它在论述“未济”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所

2、遇到的困难时,都提出了应注意的事项、和克服与解决困难的方法。但在使用“偷梁换柱”的计谋时,却只采用了“曳其轮”的方法。车轮不动,一个大车也就停在了那里!车上的东西还需要人把它搬走。并战之际,彼此不分,巧妙如此,对方也就运转不灵了。偷梁换柱:比喻暗中改变、改换事物的本质,或抽换它的内容,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主要特点是暗中玩弄手段,以乙代甲,以假代真。军亊上如此,用在其它方面也一样。读过李敖中国性研究的人都知道,论语的编辑们就和人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玩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把戏,直到现在,人们还信以为真。李敖在中的性交文字我也五十以学易中说:史记孔子世家讲孔子晚年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

3、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段文字很可疑,整部论语中根本无喜易的记载,在古文论语中只有一段话:“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段话,在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解释得极明白:“鲁读易为亦,今从古。”若从古以后,鲁文便成了:“假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由此可见,孔子同易的关系是后人附会出来的。虽然如此,但“五十以学易”却一直在流传。李敖说:“如今我也五十岁了,我姑且也圣人一番。”这是其一,在文字上下工夫、做手脚。其二,在内容上,论语中讲的“大过”与周易大过篇中讲的“大过”根本不是一回事。论语讲的是50岁以后再读书学习,亦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而周易大过篇中讲的“大过”,则是社会生活中需

4、要有超常规的、大大的夸越,即打破常规,不顾一切,向前冲击。例如“过涉灭顶,凶,无咎”。讲的是:处在需要大的过度的行为时,不能犹虑、等待、思前想后。就象需要渉水过河,而又不知水的深浅、流速,但又必须立刻过河。明知不可为,而又不得不为,这就象英雄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向秀丽、欧阳海等等都是如此!他们志在救时!是时间需要、时代需要、事业需要、社会需要!明知凶险而为之。这就是“大过”不言错的历史来源与根据。历史上,由大过篇产生出的献身精神、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奋不顾己在古今英雄谱上,写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篇章。可偷梁换柱呢,真有高手!论语的编辑们是其中之一。二千多年来,儒家一直在鼓吹“克己复礼”,积力

5、主张恢复西周时的分封制,“兴亡国,举逸民”。他们怎么会有“超常规”的“大过”的行为呢?真是活见鬼,说梦话。他们好象在写小说,但又不是小说作家。高明的作家在其小说中所写的人和亊、情和景,总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红楼梦里,作家就能让王熙凤适时地想出一个“偷梁换柱”之计,以薛宝钗冒充林黛玉、骗得贾宝玉高高兴兴地与新娘子拜天地、入洞房。军事上,偷梁换柱的案例就更多了。不过智慧与计谋的运用,却有上下之分,高低之别,天才与蠢才也同时存在。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势力强大的威慑、影响弱小的,应用警告的方式方法来诱导它、教训它。“刚中而应,行险而顺”,它是

6、周易师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产生命题与命题限定范围的内容。“彖辞”在解释其意义时说:有刚毅雄健的主帅在军中,将士们英勇善战,老百姓又拥护支持,夺取胜利是肯定的!师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叫,坎下坤上。呼读方法:坎为水,坤是地。地下藏着水,象征兵源于民,故命名为“师”。师,指师旅、兵众、部队。师旅之兴,就是要征服对方,治理天下。所以要选刚毅雄健、文武双全、才德兼备之人为统帅。因为他会以包容的胸怀、宽厚地对待人民、不断地积蓄和培养自己的力量,形成众望所归之势。其命题内容限定的范围是:“师,贞。丈人,吉,无咎。”译成白话文:军旅出动,兴师问罪,正义为先。应选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主帅统兵作战,吉祥。丈

7、人,是古代对长辈男子的尊称。要选出这些条件具备的人为主帅,当然会吉祥而无过错。“彖辞”在解释其意义时说:“师正也,兵众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这“刚中而应,行险而顺”,是用阴阳学说的术语在解释符号逻辑语言,即:一阳以刚居中,上下五阴从之。又叫“一以率众,众顺而从之。”这里的“毒”不是毒物、毒害的“毒”,作“治理”讲。指桑骂槐:原是比喻。内容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指着和尚骂秃驴。主要特点是“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用在政治方面,就是再现统治权术,慑服群小,统领部下,威镇四方。当然,也包括民间常说的抱怨、打鸡骂狗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象我们这一茬人

8、,都经过“中苏论战”。中苏两党的分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60年,苏共把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关系。后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1962年又在我国新疆自治区制造了“伊犁暴乱事件”。1963年苏共中央又发表了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将中苏两党的争论公开于全世界。为了回答苏共的挑战,中苏两党之间便进行了一场公开的论战。当时,苏联实力雄厚,可我们也不害怕,但论战开始时,还是采用了“指桑骂槐”的策略。首先把矛头指向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批判陶里亚蒂是修正主义,背叛马列主义,史称“九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9、一篇文章,标题叫把叛徒的嘴脸拿来示众,公开批判的是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主席铁托,实质上指责的是赫鲁晓夫。“九评”未完,赫鲁晓夫下台。这时,赵朴初写了某公三哭一组词,最具有指桑骂槐的意义:哭东尼,哭西尼,哭罢两尼哭自己。在军事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要算中越边界反击战了。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宁可假装糊涂痴呆不知道而不付予行动,也不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是周易屯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产生命题“屯”的根据。主要讲:处在屯难、艰难的时候,宜用“韬光养晦”(用晦而明)之策,装疯卖傻,为什么?天机不可泄露!屯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

10、言叫,震下坎上。呼读方法:震为雷,坎是水、是云。头上乌云滚滚,耳边雷声阵阵,什么时候下雨?等着吧,天机不可泄露。如果雷雨大作,天昏地暗,会给人和物都带来灾难,动而前进会陷入坎险,一切不顺利,故命名为“屯”。屯是艰难。屯难是艰难困苦,一切不顺利。处在这否闭、黒暗和混乱的环境中,怎样才能保存自己呢?就得用“假痴不癫”(用晦而明)的智谋了。假痴不癫:又叫装疯卖傻、“用晦而明”。它指假装疯疯癫癫,外形象个傻子、疯子一样,自污自贱,内心却异常清醒、清楚。它作为一种权术、智谋,外形的自污自贱,是为掩盖内心的抱负而不泄露,以求自存自保的谋略。人,必须经受过挫折、委曲和打击,而且能够在委曲、挫折和打击之下坚持

11、过來,才能变成个蒸不熟、煮不烂、锤不碎、砸不扁的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才会知道权谋、策略和预见能力的重要性。人们常说的天才、庸才、蠢才和愚昧无知,在此时此刻也就显现了岀来。所谓的灵性、悟性,以及是否怀着侥倖之心想躲避,或者麻木不知而随从,都是在这短暂的瞬间决定的。这就是机会、机遇。所说的“时乎时不再来”就是如此灵机一动而生的,即关键一刻。例如周文王囚羑里时,就采用了柔弱、随顺的策略,人家把他的儿子杀了做成饱子他也吃,假装不知道。但他内心却一直盘算着如何脱离险境。后通过散宜生等去贿赂殷的大臣,才得到获释。他回西周后,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为后来的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

12、。再说纣王,他一心伐东夷,虽取得了胜利,但国内的青壮年都被征兵开赴到前线,老百姓又赋税过重、生活太苦。箕子等屡屡进谏无效,一些大臣又遭诬陷、有的又被害。箕子从战争和政策的失败中得出教训,看到了未来。在灾难即将来临之际,他自污自贱装疯于市,将光明与正义都隐藏起来。箕子装疯,一直装到武王灭纣之后,才恢复了原来的面目。他把“五行”说献给了武王,后任职于西周。再如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因不能取胜,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对抗。司马懿兵精粮足将广,时间长了,诸葛亮坚持不住,想求速战而又不能。诸葛亮想了一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个包裹。司马打开一看,是一套妇女服装。他假装不解其意,当即穿起来在帐中走动,让将士们

13、观看。并厚待来人,还送赠礼品,最后修书一封带给诸葛。诸葛亮一看,仰面长叹:司马懿强我多矣!从此一病不起,死在了五丈原。我们都还知道陈永贵劝邓读的故事。邓二次复出工作之后,一天,从人民大会堂散会出来,陈永贵看见邓,热情地走过去拉住手说:同志,我们在一起工作了。这回可得好好干,千万别再犯错误,有时间好好学。看到陈永贵的热情、认真劲,停了停,邓说:内容丰富,关键要记住二条:一是实事求是,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在“假痴不癫”的智谋中,聪明与不够聪明,在特定环境下一锤定音。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故意露出破绽,并给一定的利益与充分方便的条件,挑逗怂恿对方步

14、步向前深入,然后切断它的增援,让它钻入事先设计好的口袋里死地。“遇毒,位不当也”,这是“象辞”在解释周易噬嗑篇“六三”、即第三个阶段所遇到的情况时,作出的结论:太贪婪了,也不看一看能不能吃?拿过来就啃,卡住了,怪谁呢!噬嗑这篇文章的符号逻辑语言,叫:震下离上。呼读方法:震为雷、为动,离是电、是光明。雷电交加,威力显赫,发出光明。两相咬合,会把树木、房屋、人和牲畜等击毁,故命名为“噬嗑”。噬嗑即咬合。其主要内容是讲:怎样才能咬合。咬断其中的障碍物而后便会合起来。比喻,凡事不通者,中间必有障碍;凡事不齐者,必有失度与越轨者,犹如人间利用监狱来治理社会一样。咬合,怎样咬合?在该事物发展变化到第三阶段

15、时,这位“六三”太贪婪、太嘴馋,有点饥不择食:“噬腊肉,遇毒。”腊肉,指把小的动物连骨头带肉一起晒干以后叫腊肉。只因太贪了,他连骨头带肉一起吃,卡住了,即“遇毒”咬手、咽不进、吐不岀,被缠住了,怪谁呢?“位不当也”,这是“象辞”以阴阳学说的术语,用阴、阳之位在解释符号逻辑语言时得出的结论,说:“三”本应是阳爻阳位,现在却是阴居阳位,所以称之为:“位不当也。”不探其源,知道就可以了。上屋抽梯:又叫“上楼抽梯”。语出孙子九地篇:“兴师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原指领兵出征,有进无退,如同登上高楼而梯子被人搬走了一样。这里指的是诱敌深入,给予方便,然后再断其后,阻其援。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火烧芦葫峪”之战。诸葛亮率蜀军出祁山与魏兵司马懿父子作战,战事不利,很难取胜。司马懿父子又率兵紧紧追赶。诸葛亮选好了战场,准备在芦葫峪和魏兵一决雌雄。于是派兵挑逗魏军,向前冲击,小胜又立即撤退,轮番怂恿魏军步步向前。司马懿也深知兵法,步步小心。在探知蜀军虚实、前进道路状况之后,也准备和蜀军大战一场。司马懿计划完成之后,派兵追赶蜀军。快到芦葫峪时,司马懿不走了,观察地形。诸葛亮着急了,又派兵将引诱,司马懿立即起动兵马尾追不舍。兵到山谷,蜀军突然不见,山路被堵,司马懿急传令退兵时,已来不及了。山上滚木檑石柴草和火把等物一起投下来,退路已被山石堵住。火烧魏军无处躲藏,火势越来越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