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84985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0.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眼科带教2(白、青)(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官科护理,眼科陈洁, 白内障患者的护理 第四章第四节,学 习 目 标,掌握白内障的分类、病因、临床分期及特点、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白内障指晶状体混浊。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盲人27003500万,其中白内障约有16002100万,而我国约有白内障患者500万人。,世界盲人约27003500万,白内障约有16002100万,我国约有白内障500万人,判断白内障的依据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白内障的诊断标准:1、晶状体浑浊 2、视力低于0.73、排除其他眼部疾病,晶状体的组织结构:,晶体是双凸面透明组织,位

2、于虹膜、瞳孔后、玻璃体前。,晶体分为三部分: 包围晶体的囊膜 上皮细胞组织 晶体的基质 皮质层 核层,晶状体的解剖,晶状体的特点 形似双凸透镜 无血管、有弹性的透明组织 具有复杂的代谢过程 营养主要来自房水 与睫状肌共同完成调节作用 晶状体的病变 失去透明性 位置的异常,白内障的分类,根据病因: 外伤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 中毒性白内障 发育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按发病时间: 先天性 后天性按晶体混浊形态: 点状白内障 冠状白内障 板层白内障按晶体浑浊程度: 初期白内障 膨胀期白内障 成熟期白内障 过熟期白内障,白内障的分类,一、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发生在50

3、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多为双眼发病,但发病可有先后。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视力减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代谢、全身性疾病、辐射、酗酒、吸烟、妇女生育多等有关。,临床表现,双眼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早期眼前固定不动黑点,晚期只剩下光感。可有单眼复视、多视、屈光改变等表现。,初发期仅有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混浊,晶状体大部分透明。瞳孔区未受累,视力无障碍,大多数人视力可正常。,膨胀期或未成熟期 晶体混浊从周边逐渐扩散向中央发展,斜照法检查可见瞳孔区有新月形投影,称虹膜投影。 视力明显减退 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肿胀,晶状体

4、体积增大,推虹膜向前,使前房变浅而有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 眼底检查模糊。,混浊渐近中央,视力减退明显,见虹膜投影,前房变浅,有青光眼发作可能。,成熟期 晶体全部混浊 ,呈乳白色晶状体肿胀消退,前房深度恢复正常 视力降至光感或手动 新月形虹膜阴影消失 眼底无法看见,过熟期晶状体水分继续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前房加深,出现虹膜震颤病程继续发展,晶状体皮质液化,核下沉后可使视力突然提高液化的皮质漏到囊外时,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核脱入前房或玻璃体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皮质液化 核下沉光感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护理评估,1、健康史 询问糖尿病、

5、高血压病史及控制情况;询问患者视力下降的时间、程度、发展速度;观察患者生活自理情况。 2、心理社会因素 因视力下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并有害怕失明、恐惧手术、担心术后复明效果而焦虑、紧张。 3、辅检结果(眼压、角膜内皮计数、眼部AB超检查)。,护理诊断,1、感知改变:视力障碍 与晶状体混浊有关2、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与白内障有关3、潜在并发症: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伤口感染,治疗原则:手术为主,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根据患者情况,有重点的做好入院宣教。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有序、常用物品固定摆放,避免跌倒与撞伤。3、坚强生活护理,及时了解满足患者需求。4、向患者讲解白内障的相关知识,以

6、及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注意事项。5、监测血糖,血压变化,给予相应知识指导,遵医嘱正确用药。6、监测眼压,生命体征变化。,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告知患者白内障为复明手术,术后视力会明显提高,嘱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术后过于兴奋;安慰未行人工晶体植入术者、配镜后也可能得到较好的矫正视力;眼底疾病、糖尿病、眼外伤术后恢复欠佳,影视患者预知术后效果,有思想准备。,耐心、细心、贴心,术前护理,1、术前常规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生命体征 测量、监测血糖,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类眼药水滴眼并告知作用及注意事项。2、循序渐进指导患者眼位训练,教会病人眼球上、下、左、右转动的方法。3、

7、遵医嘱散瞳。4、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第一个纽扣解开,避免压迫颈部,影响面部血运,腰带不宜过紧)。5、有咳嗽的患者遵医嘱术前口服或口含止咳药。,术前需要做的准备,点眼药水,泪道冲洗,(一)预防术后眼内感染1、密切观察术眼局部情况,注意分泌物多少、切口的愈合情况、角膜透明度等。2、遵医嘱术眼滴抗生素眼液及激素治疗。3、局部护理:协助医生每日进行无菌换药,必要时术后加盖眼罩,避免术眼受压或碰伤。4、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手术后一般不会疼痛,可能出现有眼花、轻度异物感,属正常现象。如发生明显眼痛、恶心、呕吐,视力突然下降或其它不适,应立即报告医生。 5.、手术后两周内避免脏水进入眼内,不要对手术眼

8、施加压力并预防外伤。,术后需要的护理,(二)预防人工晶体 移位的护理1、协助患者平卧或健侧卧位,避免术眼受外力,避免剧烈运动、低头弯腰动作,勿揉术眼;轻声说话,控制咳嗽和打喷嚏。有咳嗽或呕吐者,要服用镇嗽或止吐药物,以防人工晶体移位。2、避免负重,长时间低头伏案等,避免过多活动头部。吃饭、大小便可起床,但动作要缓慢些。避免眼睛过度疲劳。3、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有营养无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充足饮水(1000ml/d),促进伤口愈合并预防便秘,以防用力过度而导致人工晶体移位。两天无大便或排便困难者,可给予缓泻剂。4、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活动的区域移开,地面防水、防滑,防止病人因摔倒造成人工晶体移

9、位。,术后需要的护理,(三)潜在并发症 的预防护理1、术后注意生命体征是否异常,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眼痛、结膜充血、水肿情况,以及术眼分泌物的量及性质。2、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如眼压过高及切口裂开、感染等。3、手术后一天打开眼部敷料,局部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滴眼。,术后需要的护理,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宜,忌刺激性饮食,多食用粗纤维的食物,避免咀嚼硬的食物(如坚果类),保持大便通畅;禁烟禁酒。2、三个月内避免做剧烈运动、用力咳嗽、打喷嚏、揉眼等。3、注意个人卫生,勿用脏水洗脸,不洁净的毛巾擦眼等。4、注意劳逸结合,不可长读书看报、看电视电脑等,注意让眼睛休息,避免视疲劳。5、

10、外出可戴墨镜,避免强光刺激。6、按时用药、复诊,遇突发状况及时就诊。7、如需配镜,于术后3个月验光配镜。,健康指导,护理评价,患者适应生活环境,情绪稳定。视力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糖尿病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的发生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的白内障,临床上分为: 合并年龄相关性皮质性白内障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二、糖尿病性白内障,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由于血糖增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转化为山梨醇,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纤维肿胀变性而致混浊。,1、由于晶体混浊及视网膜病变的损害,可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白内障发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6倍,进展较快,易成熟。2、真性糖尿

11、病性白内障多发于严重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前后囊下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迅速扩展为全部晶体混浊。3、血糖升高时,房水进入晶状体使之肿胀变凸,形成近视;反之形成远视。这种可随血糖控制而缓慢进行或停止甚至逆转。,护理评估,1、健康史 了解糖尿病发病情况和治疗经过,有无家族史。 2、心理社会因素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和并发症的出现可能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或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家庭和朋友的支持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辅检结果(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检眼镜可帮助确诊)。,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 术后伤口感染并出血,严控血糖,血糖正常

12、时行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在术前治疗。,治疗原则,护理措施,治疗与用药护理1、遵医嘱应用降糖药物,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及血糖变化,如低血糖反应。2、手术护理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护理。3、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易发生出血及感染,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无菌操作。,1、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如遇到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2、饮食宜含丰富的蛋白质、钙、微量元素,多食鱼类及含维生素食物;忌用糖、淀粉类。3、指导家属提供生活帮助,避免患者损伤发生。4、并发性白内障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应控制血糖;慢性葡

13、萄膜炎应积极查找病因,并坚持治疗,预防复发。,健康指导,先天性白内障是胎儿发育过程中,晶状体发育生长障碍的结果,表现为各种形态与部位的晶状体混浊。多为双侧,大多数在出生前即已存在,小部分在生后才逐渐形成。是儿童常见眼病。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三、先天性白内障,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内源性 与染色体基因有关, 有遗传性。 外源性 母体怀孕期间特别是头三个月,宫内病毒感染或药物、放射线或全身病变影响胎儿晶状体发育。,1、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多为婴幼儿,因不能自述,常依耐其父母观察才发现。2、常合并其他眼病,如斜视、眼球震颤、先天性小眼球等。,先天性白内障(绕核性混浊)先天性白内障(前极浑浊)

14、,先天性白内障(点状混浊) 先天性白内障(珊瑚状浑浊),护理评估,1、健康史 了解患儿母亲是否曾有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等,家族是否有相似病例。 2、心理社会因素 通常患儿父母对孩子的视力障碍非常担心,对疾病的知识缺乏。 3、辅检结果(染色体、血糖、尿糖、酮体检查等,可帮助了解病因)。,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 弱视、斜视、眼球震颤。,治疗原则:恢复视力, 减少弱视和盲,一般护理 已发生弱视婴幼儿,应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弱视训练:如遮盖疗法、光学药物压抑法、精细动作训练法等。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长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与用药护理 需手术治疗者按眼科手术和全麻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