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9797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人看作是信息加 工的机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 当代认知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奈瑟认为:“ 认知是指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 和使用感觉输入的所有过程。”认知心理 学家常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作比拟来 说明人类的学习和人脑加工信息的过程, 因而把研究的焦点放在追溯、描述心理运 演的顺序和它们的产品上。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早在1868年,荷兰心理学家唐德斯就 发表了有关信息加工研究方法的论文。他 认为,反应时(reaction time)反映了神 经冲动传导速度这类基本因素,因此可以 用来作为分析比较复杂的行为反应

2、的基本 成分。这种反应时测量方法,成了现代信 息加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艾宾浩斯1885年对无意义音节记忆 的 研究,也是这方面的探索。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兴起 ,为心理学家分析和推断心理过程提供了一个重 要工具。因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人们有可能分 析人的内部心理状态和过程。 西蒙等人在50年代后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以表明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心理现象,因而 ,心理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根据信息加工系统 予以阐明。 人被看成是信息加工者。凭借信息加工模式 ,能把格式塔心理学关于认知和记忆重组的某些 推测,用一种类似计算机程序的方式编制出来。 这就

3、为研究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 。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信息加工理论概述 有人区分了对当今信息加工理论有影响的三种 理论:(1)由埃斯蒂斯和斯彭思等人最早提出的 学习的数学理论;(2)强调以选择性注意为起点 、长时记忆痕迹为终点的信号探示理论;(3)注 重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机模型理论。 按照斯奈尔贝克的观点,目前,被认为属于 信息加工理论范围的,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1)侧重于数理统计分析的信息论;(2)侧重 于计算机模拟的信息加工理论;(3)侧重于实际 应用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信息论和信息分析 美国学者香农(C.Shannon)

4、被公认为是信息 论之父,他为了解决信息编码的问题,提高通信 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进行 了数学处理。他舍弃通信系统中消息的具体内容 ,把信息源发生的信息仅仅看作一个抽象的量; 他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到通信领域,提出了信息 熵的数学公式,从量的方面来描述信息的传递与 提取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量的概念;他设计了 一套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测量信息的方法,从而奠 定了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们改编了香农的信息测度和理 论。呈现给被试的刺激是与通讯系统中的 信息源和传送者相应的。通道被作为人类 被试的特征;被试对信号加以编码和作出 正确的反应是最大精确度,被称为

5、是他的 通道能量。 信息分析把主要焦点放在被试在一系 列尝试中对所呈现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致 性程度上。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计算机模拟 把人视作信息加工者,这一观念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家们发现,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用 来描述人类思维和学习的方式。一些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来 模拟人类问题解决过程和学习过程。这样,心理学家就不 再只是推测在“暗箱”内部所发生的事情了。 关于计算机与人类信息加工方面,有两个主要的发展 :一方面,用人类思维过程作为改进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程 序的指南。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对计算机加工的兴趣, 集中在模拟人类问题 解决过程上。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

6、论 最初用计算机成功模拟人类思维是由纽厄尔与 西蒙设计的,这个程序称为“逻辑理论专家”的 程序能用来证明形式逻辑中的各种定理。 1972年他们又设计了一种更为精细的问题解 决系统,称之为“一般问题解决者”。这个程序 所认为是人类问题解决活动之基础的大量策略组 合在一起,不但能够证明逻辑定理,而且能够下 棋、谱曲等。 由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行为所涉及 的基本结构,称之为“信息加工系统”(IPS) 。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有些心理学家,在承认计算机模拟对心理学 发展所起作用的同时,认为计算机不能实际模拟 人类的认知过程。如,奈瑟认为,计

7、算机程序编 制一般只涉及心智的因素,忽视情绪或情感方面 的因素;计算机程序中的记忆太完美了,以致不 能作来代表人类的信息存贮过程;计算机程序在 类推人类信息加工的复杂性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 ,这些局限使得它不能适当地描述和检验人类学 习和信息加工。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 几乎所有信息加工论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 由习得和使用信息构成的。他们的一个基本假设 是: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由 于这种信息流只是一种猜想,是永远不可能直接 观察到的。所以心理学家们构建了不同的模式来 推导这种信息流;这取决于理论家想要说明哪一 种内部过程。一般而言,信息加工论者主要

8、关注 (1)人类记忆系统的性质;(2)记忆系统中知 识表征和贮存方式。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人类记忆的性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把记忆系统看 作是一个有复杂结构的系统,它加工和组织一个 人拥有的全部知识;它是一个起组织作用的活跃 的系统。换言之,人类的记忆积极地选择将要被 加工的材料,把他们转换成有意义的信息,并贮 存许多信息供来日使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最感兴趣的,是 两种记忆信息加工模式:阿特金森希弗林模 式和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阿特金森希弗林模式 阿特金森希弗林提出的记忆信息 加工模式,由三个组成结构:(1)感觉登 记;(2

9、)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在 他们看来,重要的是这三种记忆贮存不应 被看做大脑中所占的特定部位,而应把它 们看作是记忆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或运演的 特征。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克雷克洛克哈特模式 其基本观点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与其说 是由于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的“地方”产生的,不 如说是由于它们获得的加工类型产生的。也就是 说,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仅仅是不同加工水平的 差异。 他们把记忆看做是一个加工的连续体,而不 是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或者说在各阶段之间存在 着一个信息迁移的问题,因此,克雷克与洛克哈 特否认可以把记忆分割成几种不同的阶段。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

10、理论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信息贮存的方式 在记忆系统中被贮存的信息,不是与刺激输入 一一对应的直接复制,因为感官接受的物理信号 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完美表征,为了便于回忆, 人们须以某种方式转换物理信号。转换或重新编 码会增加以后回忆信息的可能性,但这是以失去 某些细节为代价的。 对信息贮存形式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1) 佩维奥提出的双重编码模式;(2)图尔文对情节 记忆与语义记忆的区分;(3)言语网络模式。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双重编码模式 心理学家佩维奥在研究中发现,在具体 性文字中的信息,比用抽象性文字传递的 信息,学起来更容易一些。 佩维奥用双重编码这一假设来解释上

11、述 结果。在他看来,信息既可以用言语 序列贮存,也可以用映象空间贮存。 正是由于凭借这种双重表象,具体性文字 才能够比较容易回忆,因为它们可以使用 两种方式来提取。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 图尔文总结了有关记忆研究,对情节记忆和语 义记忆作了区分。 情节记忆是指我们具有的有关以往经历过的某 些特定事件方面的信息,它主要用来贮存人生中 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如第一次做什么事的情节 在记忆中是最深的。 语义记忆是语言运用所必需的记忆,它涉及 有组织地贮存我们对整个世界以及语言及其运用 方法方面的知识。语义记忆是指语法规则、化学 公式、运算规则等方面的有组织的知识。 第九章

1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语义网络模式 语义网络模式是用一种交节点来描绘概 念与从属概念层次结构关系的。 目前,主要有三种语义网络模式:(1) 安德森提出的命题网络;(2)诺曼与鲁梅 尔哈特提出的活跃的结构网络;(3)组厄 尔与西蒙提出的产品系统。 这三种模式都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 知识作了分析。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我们可以说,在长时记忆中信息不同 的表征方式,是研究者研究不同现象的结 果。这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信息对表征系 统有不同的要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术 语中,语义记忆的种种要素往往也被称为 图式。因为,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人们 是根据这种图式赋予事件的意义,来理解 语言和解决问题的

13、。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信息加工的过程 一般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注意刺激 ;(2)刺激编码;(3)信息的贮存与提取。 (一)注意刺激 当物理信号被感觉登记时,人类的记忆系统 就开始加工信息。这些物理信号只停留极短暂的 时间,一般为百分之几秒,其职能是在相当短暂 的时间内保持信息,以便予以加工。没有感觉登 记,我们会由于没有时间加工许多持续时间 极 短的刺激,而在感知世界时会有更多困难。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二)刺激编码 当人们注意到刺激时,这些刺激就处 于短时记忆中。据认为,短时记忆处理信 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能局限在我们能够 注意到的观念上。除非我们不断地思考或

14、复述这些信息,否则信息很快就会从短时 记忆中消失。 要把信息长久地记忆 下来,就需要长 进记忆 。这种加工被称为编码 ,即要转换 刺激,以便贮存,便于回忆。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贮存与提取信息 编码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把信息贮存在长时记 忆中,信息的回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贮 存的形式,以及该信息与长时记忆中以往的内容 的关系。如职业棋手与初学者看一盘棋布局后, 回忆的能力相差很大。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由于 长时记忆中贮存信息的“组块”大小不同,二是 由于对新信息编码的方式不同。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痕迹得到贮存后, 提取或恢复这些记忆痕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记忆痕迹的

15、强度;(2)与提示线索的联 系。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四、信息加工学习原理 (一)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架非常复杂的机器 ,试图发现这个“暗箱”内所发生的情况。因此 ,信息加工论者常把人类认知系统表述为代表信 息加工和贮存的一系列方框,是它们在来回传递 信息,每一个方框代表一种在人头脑中发生的信 息转换。 (二)人类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 (三)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四)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五、评论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 许多思维过程,使得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 不再那么神秘。但信息加工理论并不是一 切从头开始的,他吸收了行为主义和传统 认知理论的有益成果。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启迪作用: (1)刺激选择不象埃斯蒂斯所说的那样是一 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 征,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 ; (2)短时记忆 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 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不给 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是不会理想的 ; (3)“组块”理论要求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 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 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 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 第九章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