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97699 上传时间:2019-12-16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衡》中的连词“而” - 副本(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衡中的连词“而” 姓名:周作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孙玉文 20040501 内容提要 “而”是古代汉语中的个常用连词,用法很多,功能复杂,而且它与汉 语句法的许多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全面考察了东汉论衡中的连词“而”。根据连词“而”连接的A 、 B 两部分语法性质的不同,把论衡中的“而”字作了分类,对“而”的各 类用法进行了细致充分的描写;文章把论衡中的“而”作了穷尽性统计, 通过这种定量分析,对“而”字各小类的语法功能、语义性质作了全面的探讨; 文章还把论衡中的“而”与左传中的“而”作了比较分析,指出东汉 时期连词“而”与先秦相比

2、功能上已经有些变化,“而”的功能正处在逐渐衰退 之中;文章还对“而”的功能与判断句的关系、“主而谓”结构的性质进行了讨 论。 文章分为四部分:( 1 ) 单旬中的“而”;( 2 ) 复句中的“而”;( 3 ) “而”与 其他词组成的双音结构:( 4 ) 结语。 【关键词】:论衡连词“而”语法功能 A b s t r a c t “E r ”i sac o n j u n c t i o no f t e nu s e di nA r c h a i cC h i n e s e N o to n l yh a si tl o t s o f u s a g e s a sw e l la sc

3、 o m p l i c a t e df u n c t i o n s ,b u ta l s oi th a sr e l a t i o n st ot h em a n y a s p e c t so f C h i n e s es y n t a x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u d i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E f o fL u n H e n gi n t h eE a s t e r nH a r tD y n a s t y A c c o r d i

4、n gt o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o fg r a m m a ro fA a n dBw h i c ha l el i n k e d b y “E r ”t h ec o n j u n c t i o n “E f o fL a n H e n gh a sb e e n c l a s s i f i e da n de v e r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i t s u s a g e sh a sb e e nd e s c r i b e dc a r e f u l l y a n dd e

5、t a i l e d l y ;T h ep a p e rm a k e saf u l ls t a t i s t i c so f “E r i nL u n H e n g B yw a y o ft h i sq u a n t i t i v ea n a l y s i s ,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a n ds e m a n t i cf e a t u r eo fi t s s u b - d i v i d e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h a v eb e e nd o n e

6、a no v e r a l lr e s e a r c h ;M o r e o v e r ,t h e w r i t i n g s i n d i c a t e st h a t “E f w a sd y i n go u t g r a d u a l l y i nt h e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 t h a ts o m ef u n c t i o n so fi t :e x i s t e di nP r o Q i nd a y s h a v ed i s a p p e a r e d b yc o m p a r

7、 i s o nb e t w e e nL u n H e n ga n dZ u o Z h u a n T h ea r t i c l e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1 ) t h ew o r d ”E f i ns i m p l e s e n S e n c e ;( 2 ) t h ew o r d “E f t i nc o m p o u n ds e n t e n c e ;( 3 ) d i s y l l a b i c S t r t l c t k t r e f o r m e db y “

8、E r ”a n do t h e rw o r d s ;( 4 ) c o n c l u s i o n K e yw o r d s :( ( L u nH a n g ) ) ( 论衡) c o n j u n c t i o n “E r ( 而) ” g r a m m a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引言 “而”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连词,用法很多,也很复杂,历来看法不一。 不仅如此,它与汉语句法的许多方面都有关系,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这些用“而” 字的地方绝大部分都不用了。这就涉及到“而”字的消失与相关句法现象的关系, 比如,上古汉语的连动结构,两个动

9、词性成分之间一般有“而”字发展到中古, “而”字渐渐消失,如果两个动词( 包括形容词) 之间是“动作结果”关系, 后来就发展成了使成式,这是使成式形成的种途径。可以说,“而”字的消失, 实际上就是汉语句子的谓语由多个谓词转变为单一谓词的过程。因此,对连词 “而”进行历史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汉语句法结构的演变。 关于古汉语中连词“而”的研究,已有了相当多的成果。元代卢以纬的助 语辞和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多是从文章修辞和语言鉴赏的角度对连词“而” 作出解释;马氏文通之前的研究如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 释词、吴昌莹的经词衍释等主要从训诂的角度对“而”进行解释,近人裴 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也属相同

10、情况;马氏文通则第一次从语法的角度对 连词“而”作了语法功能上的说明,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有的作了专书“而” 字的研究,有的探讨“而”字各种用法的来源。 一 从语法学角度对“而”的探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移 V ( 1 ) 泛时的研究。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吕易湘( t 9 5 9 ) ,张世禄、申 小龙( 1 9 8 7 ) ,王克仲( 1 9 8 0 ) ,于富章( 1 9 8 3 ) ,张耿光( 1 9 8 1 ) ,陈宝勤( 1 9 9 4 ) 等。 ( 2 ) 共时的专书研究,如谢质彬( 1 9 8 0 ) ,俞正贻( 1 9 9 4 ) 等。 ( 3 ) 探讨“而”的来源,如董莲

11、池( 1 9 9 0 ) ,蓝鹰( 1 9 9 0 ) 等。 以上文章无疑大大推动了连词“而”的研究,同时也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 虚词不能仅仅用词义训释式的传统训诂学方法来解释,应该从虚词所连接的句法 成分的情况探讨它的语法功能。 l 不过,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先秦文献为对象。我们认为,对“而” 作共时的探讨,先秦以下的文献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字发展和消失 来说,先秦以下的文献( 特别是上古晚期和中古文献) 应该是更重要的。此外, 共时的研究固然可以使人们了解“而”字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但不同时期“而” 宇功能的变化( 发展、演变) 乃至最终消失也许是历史句法学更值得关注的。 从

12、汉语史分期角度看,东汉王充的论衡既可以看作上古时期的作品,又 可以看作中古时期的作品,当然也可以看作上古到中古过渡时期的材料;而这个 过渡时期也正是汉语句法结构发生大的变化的时期( 如宾语前置式的逐渐消失、 系词“是”的广泛应用、使成式的产生、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大发展等) 。对论 衡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这一过渡时期汉语句法的共时面貌,如 果再与前后不同时期的汉语句法现象进行比较,则可进一步认清汉语句法的发 展。这样的研究也已有了一些,如程湘清( 1 9 9 2 ) 、冯春田( 1 9 9 2 ) 、孙锡信( 1 9 9 5 ) 、 蒋绍愚( 1 9 9 9 2 0 0 0 ) 等。

13、本文以论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而”进行穷尽性的研究分析, 全面细致地探讨连词“而”的语法语义功能,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对连词“而” 的语法功能、“而”的历史演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论衡中共出现2 3 5 0 次“而”,这里面有几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 一、误字: 1 “而”字实为其它字( 1 例) : 清角,木音也,故致风( 而) ( 雨) ,如木为风,雨与风俱。( 2 4 2 ) 黄晖校:“而当作雨,形近而误。上文清角之曲,再奏之,大风至, 大雨随止。下文奏清角时,天偶风雨。并其证。” 2 其它字实为“而”字( 2 例) : 传书言:孔子当泗水( 之) ( 而 葬,泗水为之却流。此言

14、孔子之德,能使 水却,不湍其墓也。世人信之。( 1 8 7 ) 黄晖校:“孙日:之当作而,御览五五六引作而。晖按:孙说 是。纪妖篇、晏殊类要四引此文,亦并作而。” 功假荒服,尧尚有忧,舜安( 能) ( 而) 无事。故经曰:“上帝引逸”, 谓虞舜也。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故孔子日:“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 3 4 0 ) 刘盼遂集解:“能当作而,语助词也。后人因论衡文字中常用而 为能,往往改还本事,不悉此处之而用为连词,又误解尧尚有忧,至舜 更不容无事,遂径改之,而与下文上帝引逸,谓虞舜也及舜恭己无为而天 下治诸语全相柢牾矣。” 二、添连词“而”( 1 例) :

15、 难日:“盂贲推人( 面) 人仆,接人而( 起接) 人立。”( 7 9 1 ) 黄晖校:“当作接人人立,与推人人仆句法同。而起接三字涉上 下文衍。”刘盼遂集解:“起字盖涉下文不能复起之起7 而衍。此文当 是孟贲推人而人仆,按人而人立。传钞者慎乱之耳。”这里我们从刘校。 三、“而”为衍文( 3 例) : 隘,何说? ( 5 7 3 ) 言甲与子殊位,太岁立予不居甲,为移徙者运之,而复居里! 盘查面复屋甲, 为移徙时者,亦宜复禁东西徙。( 1 0 2 5 ) 广汉杨翁仲( 能) 听鸟兽之音,乘蹇马之野,田间有放眇马( 者) ,相去( 数 里) ,鸣声相闻。翁仲谓其御日:“彼放马翅些里面目眇。”(

16、1 0 7 8 ) 四、有一些“而”不是连词( 1 8 例) 而是,何其前轻之疾而后重之甚也? 如非是前王,前不去,而后去之,是后 王不肖甚于前。( 4 5 6 ) 刘盼遂集解:“而是犹如是也。而、如双声通借,下旬云如 非是可证。” 夫土虎不能而致风,土龙安能而致雨? 古者畜龙,乘车驾龙,故有豢龙氏、 御龙氏。夏后之庭,二龙常在:季年夏衰,二龙低伏。( 6 9 4 ) 两个“能,为衍文,两个“而”为能义,黄晖校:“二能字并衍。而、 。下划横线的都是衍文。下两铡同。 3 能7 古通,本书多而、能互用。此能字,盖而字旁注误入正文。 下文误同。” 真龙在地,犹无云雨,况伪象乎? 礼,画雷樽象雷之形,雷樽不闻能致雷, 士龙安能而动雨? ( 6 9 5 ) 以上两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