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92783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级下语文教案(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童年的朋友课时主备人间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2、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在于理解并体会外祖母与我的关系。教学准备预习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回忆自己童年的朋友,写一篇关于童年朋友的作文。教具教 学过 程旁 注一 导入新课1、记忆中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的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2、作者介绍:(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二、自主学习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

2、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教 学 过 程旁 注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

3、互解答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

4、方法?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五 、小结1、通过本文,你知道用哪些方法描写人物吗?2、高尔基笔下的外祖母对他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由此,你觉得写人还可以写些什么?六、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一段。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童年。3、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重写童年的朋友。1、绺 鬃 诅咒 镶2、明确: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里。)3、明确:内容见课本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4、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明确:比喻、对比、排比。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教后记课

5、题一 面课时主备人间教学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有关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记叙要素。2、分析课文情节层次,理解文章写事与写人的关系,初步感知人物。重点难点重点分析课文记叙要素及课文情节层次。难点在于理解文章写事与写人的关系。教学准备预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完成预习作业。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整理你所知道的鲁迅的资料教具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了解记叙文的知识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什么呢?记叙文中的顺序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安排材料的先后。主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此外,还有按照事物的性质安排顺序、按照感

6、情的发展变化安排顺序等。3、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安排记叙的材料,都有哪些方式?通常用到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二、结合有关记叙文的知识,导入新课“顺叙”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过程来安排材料,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时间先后的过程。所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在文章中是统一的。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一面,就是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三、自主学习 浏览课文,初步明确以下问题:本文写的人物是谁?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的作者是谁?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叫做“六要素”。明确:鲁迅作者和鲁迅的一

7、次见面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教 学 过 程旁 注四、理清情节。本文以空行隔开,分为两个部分,记叙主要在第一部分。1、学生快读课文,划分第一部分层次。本文第一部分写了作者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然后离开内山书店的全过程。本文第一部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次:317段,写内山热情接待和“我”买书困难。第三层次:1838段,写“我”和鲁迅的会面。2、在书上划出本文写记叙要素的有关语句。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事情的经过:主要人物(鲁迅)的出

8、场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中国人。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喝走了出来。事情的结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五、理解:1、从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记一件事呢,还是写一个人? 2、为什么说本文的重点放在写人上?六、布置作业1、通过对事情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2、文中是如画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的?划出相关内容进行说明。结构层次板书: 去内山书店原因一:想买书有困难;与鲁迅一面之缘二:作者的感想五、1本文是既写人又记事。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的活动构成事件,事件当中表现人物。但从文章的整体倾向来看,又有重点在于写人或记事的不同。从

9、本文的整体看,虽然记的是一件事而重点却在写人。2、一般地说,记叙文记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写人。这篇文章写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的“一面”之缘,就更是如此。本文通篇都是记事,但事情的每一个部分的记叙都围绕着写人。教后记课 题一 面课时主备人间教学目标感受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与影响。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以小见大的写法。难点在于学习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其作用。教学准备预习划出文中关于人物描写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初背文章第二部分,了解这部分议论的内容及作用。教具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导入:鲁迅先生去世后,纪念鲁迅的

10、文章层出不穷。只和鲁迅见过一面的普通工人也能写下如此感人的文章,可见鲁迅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鲁迅先生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呢?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2、 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呢?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有视角。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

11、体的环境中去。表现性格。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4、下面,根据这三点分析课文中的外貌描写。找出文中对鲁迅肖像描写的三段,比较其异同。A、刚走进门不久: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的长衫B、老人走出来时:“瘦得叫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脸色黄里带白;头发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隶体写的“一”字。1、本文写鲁迅,用笔最多的是外貌描写,这是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2、这是由本文记的事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记实。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嗜好: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轮廓描写近观外形:

12、瘦削而精神矍铄顽强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形象。表达崇敬之情教 学 过 程旁 注C、鲁迅贱卖赠书后惊异:细致刻画长衫的质地“羽衫”,烟嘴一头已经熏黑。5、齐读三次肖像描写,问文中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怎样的品质?6、文中渗透着“我”对鲁迅怎样的感情?有哪些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当我醒悟到眼前赠书者是一位崇敬的伟人时,没有过多的对话却胜似千言万语。兴奋的“结结巴巴”快要跳出来; “向四周望一望”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这些称呼。同志:志同道合 朋友:亲密无间 父亲:崇敬热爱师傅:效仿学习 战士:奋战不息二、理解文章第二部分1、同学齐读,教师明确:本部分以抒情议论为

13、主,那么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获得了精神的支柱,也就更加坚强起来。表达了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及顽强战斗的信念,对鲁迅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三、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以小见大1、“小”,一般指选题的小。“大”,是指“小题”背后蕴藏的巨大意义。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里的“小”和“大”各指什么?其中的“大”主要是借助何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2、学生阅读思考交流。3、教师总结:在“以小见大”的文章中,作者常常随事而感,借物咏怀,借景抒情等,他们或抒情,或议论,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可以学习并借鉴这种

14、写作方法。四、总结并布置作业:学习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人。5、瘦,但精神很好。突出他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6渗透着“我”对鲁迅先生无限热爱,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于用语言表达。“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表现“我”对鲁迅由衷的敬爱之情。“小”指作者见到鲁迅先生一面,鲁迅先生赠书给我的事情。“大”指这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心,及将整个生命献给人类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教后记课 题我的老师课时主备人间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2、体会“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品德。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难点理解作者流露于笔端的对老师的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