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渔歌号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91949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渔歌号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舟山渔歌号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舟山渔歌号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舟山渔歌号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舟山渔歌号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舟山渔歌号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渔歌号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舟山渔歌号子“旧日之音”难再寻如今,在舟山,真正了解渔歌、号子的人越来越少。作为帆船时代的产物,舟山渔歌在多年前随着木帆船的消失而逐渐为人所淡忘。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故去,如何抢救、传承和延续祖先流传下来的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燃眉之急。“一拉金嘞嗨唷!二拉银嘞嗨唷!三拉珠宝亮晶晶,大海不负抲鱼人”一段起网号子,那粗犷、豪迈的声音能让人恍如置身渔场,看到结实的手臂将沉甸甸的渔网逐渐拉出海面,起网的汉子们齐声高唱,布满汗水的古铜色脸上,期待的神情交织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场景,我在几十年前木帆船上看到过”市民李先生回忆说。已近花甲之年的李先生14岁下海捕鱼,他回忆说,在那个时代,渔歌、号子同

2、样是一种生产工具。它们的作用除了指挥船只开航、生产之外,还能激励人心。“一六哎嗨,要里格赛力啰;要好啰咳啦,要啰好来咳啦。要啰好啰,三来;要啰好,哎撒啦啦啦,啦啦啦啦。哎,撒啦啦啦,啦啦啦啦,阿家哩啰,阿家哩啰”李先生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当年船上的一六号。唱起这首粗犷有力的号子,他的脸上泛起红光。“这些渔歌、号子大多在木帆船上使用,因为那时,船只的行动完全靠人力,而且不是一人之力,而是需要合众人之力。像起蓬拔网摇橹之类,多不是一人所能完成的。而渔歌、号子不仅能统合众人的力量,还能为海上单调的生活增添活力。”李先生说,“后来木帆船逐渐淘汰,改成机械船舶后,这样的劳动场景不复存在,而渔歌、号子也没了

3、生存的空间。”渔歌“包罗万象”现在,我们要去了解渔歌、号子,只能借助史料记载。在相关资料中,对于“渔歌”有这样的定义:“渔歌,顾名思义,就是渔民捕鱼、织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渔歌是民歌,属于民谣。民谣作为老百姓的口头诗,是民众评价活动。渔歌作为民谣的一种类型,同样也是民众评价活动。舟山渔歌就是舟山地区的民众评价活动。”舟山渔歌、号子成形的具体年代已经很难考证,因为这种口耳相传的歌谣,很难找到源头。说到底,渔歌是在渔民的生活中“为满足众人生活之需要”而形成的。渔歌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无所不具。舟山渔民的创造力是如此地丰富,他们甚至能将一幅舟山渔场海图用歌谣唱出来。这

4、些渔歌可以说是老一代渔民海上生涯的总结,易唱易记,形象生动,能满足渔民传授生产知识的需要。这类渔歌代代相传,很难说有具体的创作者和时间。凡渔歌总是与满足人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这种需要可以是生产上的,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从而体现着渔民的意愿。曾经,舟山渔歌随着走南闯北的舟山渔民,传遍中国的沿海,而且兼容并蓄,内容不断拓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吸收了各地的渔歌内容,而且也为其他地域的渔歌所收容。所以,到后来有些渔歌在舟山渔场可以听到,在吕泗渔场也可以听到,甚至在广东、福建沿海的渔歌中都能听到。有些渔歌可以流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些渔歌之所以能流传这么广这么久,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最

5、主要的原因是这些渔歌所涉及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体现的情感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与传播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发生“共鸣”。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共鸣”,使听的人愿意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内容和形式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也正是这种思想上的“共鸣”,使得听的人产生把这种已经加上自己情感的渔歌传播出去的冲动。于是,渔歌也就不胫而走,不断地流传了。舟山渔歌亟待传承近年来,对于面临灭绝的舟山渔歌,我市加大了抢救、发掘和保护力度。舟山渔歌作为我市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正不断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从歌词、曲谱搜集、整理到调整、完善、搬上舞台以及对传承人的培养和对外交流上,

6、这种重视都在不断得到体现。今年开始,舟山渔歌进入浙江海洋学院的大门,在“象牙塔”内寻找传承人。而且不仅是舟山本地的,连湖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等也组织学生来舟山进行渔歌采风活动。这不能不说是舟山渔歌保护的一大契机。不过,有了学生,并不代表继承的问题就解决了。“虽然学生们学得都很认真,但毕竟他们从未撑船出海过,没有经历过浪尖上讨生活的艰苦岁月,所以,不管在教室里怎么教,他们都很难唱出我们的那种味道。”舟山渔歌号子的传承人洪国壮如是说。“要保护和发展舟山渔歌确实很难。”这次参加舟山群岛中国渔歌邀请赛渔歌(号子)研讨会的舟山队代表也这样表示:到现在,舟山渔歌已经失去了其生活的特有环境,要在这样的状况下将舟

7、山渔歌传承保护,犹如保护一株无根的树木,或是一潭无源的死水,能延续多久,很难说。为此,舟山渔歌也在不断地寻求与外界源泉的交流、沟通。这次在舟山举办中国渔歌邀请赛,就有这方面的趋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邱平海说:舟山渔歌中所包涵的为人处世和价值观,是值得现代人汲取的,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提取出来,放在世人眼前。因此,保护舟山渔歌,不应只是静态的、过去时的。而是要让它真正进入民众的生活,为人们提供愉悦的精神元素。专家“号脉”拯救“国宝”此次的渔歌(号子)研讨会,也请来了国内的各路专家,让他们为舟山渔歌的发掘、保护、传承出谋划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音乐学主编张振涛说:对于渔歌

8、、号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重视“活态传承”。张振涛认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一种形式,科学的抢救和保护才是目的。作为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大的难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是与传承人紧密相连的。对传承人的筛选和保护是保护工作的重点。这一点在国外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例如:日本是把传承人定为“人间国宝”,每年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补助,同时还赋予他们相当高的社会地位。在韩国则是每个月给“活的人间珍品”相当于850美元的生活补贴,还为他们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他的特殊待遇。“所以我们还需要探索,既要保障传承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也要保证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张振涛说。“另外,我觉

9、得从学校中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可以将其作为主渠道。”“我们应该提倡,让每个孩子至少会唱家乡的一种歌,用当地的方言唱。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对家乡产生一种热爱,而且能让那些民歌得以在下一代身上继续传承和发扬。”张振涛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青认为,保护和传承应该发挥其经济效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竞技效益是显而易见的。文化不是个花钱的主儿,相反,它是个赚钱的主儿,是个真正的宝贝。”“在舟山这样的旅游城市,发挥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应,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杨青说。作曲家、中国轻音乐协会常务理事雷蕾则提出,保护渔歌、号子这样的非物质

10、文化遗产,需要不断创新。“我认为,创新和挖掘、保护并不矛盾。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容上毕竟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我们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进行再创作后,搬上舞台,这样,才能更好地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质朴的东西,也一定能得到现代人的认同和喜爱。同时,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那些原汁原味的东西,实实在在保留下来,以供后人继续研究。挖掘,不能仅因为迎合市场而将其全部改变。”舟山渔歌、舟山锣鼓是浙江民间文艺百花苑中一朵耀眼的奇葩。舟山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何直升介绍了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舟山民间的渔歌,它不仅富有浓郁的海洋气息和渔乡风情,而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

11、活知识。它紧扣“海”字主题,运用艺术手法,通过口授传承,把海洋航行、海洋生活、海洋气象,以及船网工具、渔类习性、船员职责等知识,以歌谣形式一代一代往下传。舟山渔歌传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摇撸号子、拔篷号子、起锚号子、渔家乐、鱼鼓调等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一是高亢激昂,节奏善变:拔篷时,起先由于风小,阻力小,用力也小,所以节奏比较缓;当拔到一定高度时由于风渐渐变大,阻力随之增加,渔民用劲加大,所以节奏加强,用一连串的“嘿唑”。 二是渔歌中的许多“号子”没有词, 这里的“词”实际上只是标记着音的符号。然而,抑扬顿挫的起篷调子尽管起着协调众多渔民起篷动作的作用,但仍然体现着渔民在劳动中的豪爽粗犷的情感和劳

12、动中的愉悦心情。三是有调少词、方言演唱。渔歌调式比较多变,但词比较简单、明快、通俗易懂,多采用口语、语气词,用方言,琅琅上口。 四是即兴编词,自由发挥,开口成调,较为随性,起到了一种集中使用力量的作用。五是演唱方式一唱众和、集体演唱。船上作业是一人喊口令,众人附和,往往以一个人领唱,多人附和的艺术表现方式,多见于劳动场面。舟山地区当地老歌手洪国壮在会议中为我们演唱的原生态渔歌。例如:起网号子:“(领)沙啦啦子(齐)嗨唷!(领)沙啦啦子(齐)嗨唷!(领)沙啦啦子 ”。 这种气势磅礴、雄伟刚烈的号子。感染了在座的老师们,引发了思想上“共鸣”。音乐系主任黄明智教授对于反映渔家人浓厚的生活情趣,用简单

13、的曲调演绎民间文化艺术所凝结的一种真切感情,感到非常质朴、充分体现了原始的舟山渔歌特色,在交流中极力去体会原生态的旋律韵味。音乐系教授饶文心老师对于舟山渔歌历史衍变、分布区域,及当前生态情况进行了交流。哲学视野中的舟山渔歌 作者:陈新汉 更新时间:2007-04-06 10:58:26 转贴自:舟山网 舟山渔歌是渔民的评价活动渔歌,顾名思义,就是渔民捕鱼、织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民歌。渔歌是民歌,属于民谣。民谣是“那些牧童灶妪村妇野叟以天籁的方言方音,发表他们真挚浓厚的情意”的口唱形式,最能道出民心民意。民谣作为老百姓的口头诗,是民众评价活动。渔歌作为民谣的一种类型,同样也是民众评价活动。

14、舟山渔歌就是舟山地区的民众评价活动。其一,从舟山渔歌的形成看。舟山渔歌是在渔民的生活中“为满足众人生活之需要”而形成的。如舟山渔场蛮蛮长:“南洋到北洋,舟山渔场蛮蛮长。三门湾口猫头洋,石浦对出大目洋,六横虾峙桃花港,洋鞍渔场在东向。普陀门口莲花洋,转过普陀是黄大洋,黄大洋东首是中街,黄大洋北边岱衢港。穿过岱衢港黄泽洋、马目靠着灰鳖洋,玉盘山下玉盘洋,枸杞壁下站两厢,嵊山渔场夹中央。花鸟以北大戢洋,再往北上佘山洋,穿出佘山上吕泗,已经不属舟山洋。”真是幅渔区的海图。这些渔歌口传唱和,是老一代渔民海上生涯的总结,易唱易记,形象生动,能满足渔民传授生产知识的需要。这类渔歌代代相传,很难说有具体的创作

15、者和时间。凡渔歌总是与满足人们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这种需要可以是生产上的,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从而体现着渔民的意愿。渔歌中的许多“号子”没有词。例如一六号:“(领)一六哎嗨,(齐)要里格赛力啰;(领)要好啰咳啦,(齐)要啰好来咳啦。(领)要啰好啰,(齐)三来;(领)要啰好,(齐)哎撒啦啦啦,啦啦啦啦。(领)哎,撒啦啦啦,啦啦啦啦,(齐)阿家哩啰,阿家哩啰。”这里的“词”实际上只是标记着音的符号,没有什么具体的意思。然而,抑扬顿挫的起篷调子尽管起着协调众多渔民起篷动作的作用,但仍然体现着渔民在劳动中的豪爽粗犷的情感和劳动中的愉悦心情。其二,从舟山渔歌的流传看。在一首渔歌的流传之初,其内容和形式往往都不够完善,在流传中不断地完善,直到大家都比较满意,于是这首渔歌也就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形态,由此也就融合了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