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480086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86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820182019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 分) 然而 100 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 年后的今 天,黑人仍然 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的流亡者。今天我 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 的情况公之于众。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 要求兑换诺言而 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A萎靡 危言耸听 汇合 B萎缩 骇人听闻 汇集 C萎靡 骇人听闻 汇合 D萎缩 危言耸听 汇集 2下列各句

2、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 3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中的古代地理名称理解错 误的一项是(3 分)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在战国时泛称六国之地。以其在泰山之 东,故名。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是指黄河北岸的魏地。 C“沛公欲王关中。”“关中”一般是指战国至秦汉间,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

3、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 。 。 ,因为文化传 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 我们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说法,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A. B. C. D. - 2 - 5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 杀人如不能举(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队)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申告) 使来者读之,悲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4、) 越国以鄙远(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大)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收成不好,荒年)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敬畏)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D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 可以尽豫游之乐(巡游)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同“敛”,收敛) 二、文言文阅读(21 分)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 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 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 得

5、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 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 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 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 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

6、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 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 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鼓:振动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恰好 - 3 - C则山下皆石穴罅 罅:裂缝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3 分) A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和以动衬静手法,把大石、栖鹘和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 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 B文中用“磔磔”“噌吰”“窾坎镗鞳”等贴切的拟声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这些拟声词又都是联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 C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 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 D作者对儿子迈说的一段话,表明他深信自己通过实践已找到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的原因。 8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分)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6 分)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8、,自以为得其实。(5 分) 9结合第 3 段,请简要概括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 (4 分) 三、古诗词鉴赏(9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

9、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 4 -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2)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9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 。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 (2)亦以明死生之大, 。 (张溥五人墓碑记 ) (3)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 (4) ,择善而从之。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

10、(司马迁屈原列传 ) (7) ,说怿女美。 (诗经 静女 ) (8)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诗经 无衣 ) (9)信而见疑, 。 (司马迁屈原列传 ) 五、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 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 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 本纪 ,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 其中亦

11、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 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 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 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 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 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 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 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 ,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

12、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 - 5 - 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 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 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 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 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 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 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 ,力倡“二重证据法” , 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

13、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 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 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 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 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 尚许慎的说文解字 ,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 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 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

14、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 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 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 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 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 ,证明了史记殷本纪 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在 20 世纪 20 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 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 - 6 - 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 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