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478051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PTX 页数:98 大小:16.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提升.(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基于规范的课程执行力 提升提升 怎样认识教学常规? 建立课程与教学的“规准”。 以学科核心素养整合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评价要点和资源环境,重 构课程建设规准。 基于课程标准,明确目标导向、活动落实、过程评价、精准指导的课 堂教学要素,重建课堂教学规准。 强调备课研课、作业管理、评价分析工作走向以客观制度管理为主体 ,重建教学管理规准。 任学宝研究新问题、引领新理念、构建服务新 机制 教学常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和规范教 学行为的主要依据,能否有效落实是提高 教学效率、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 温州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常规: 背景:深化课改、课

2、堂变革、核心素养 依据:“以学论教,顺学而教” 内容:“教的常规”、“学的常规” 课程执行者、课程建设者 关注: 学情研判(特别是学习起点) 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习惯(学习素养) 温州市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常规管理调研报告 1. 常规过于细琐,不切实际; 2. “教学常规具体内容”的落实执行情况城乡存在较大 差异(农村学校比较注重教学常规整体的完整性和规范 性,城市学校比较关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 3.重视学期教学计划,忽视单元教学计划; 4.备课常规存在重形式,不重质量的问题; 5.作业、测评、辅导等常规执行中缺乏生本 温州市初中教学规范(2016版) 规范性:基本性要求

3、规范性:基本性要求 学科性:发展性要求学科性:发展性要求 新在何处? 新常规强调教学策划,从备一节课转变为备一门课,让教师重视学期教学计 划、单元计划设计,达成学期学习目标。 备课过程中就要注重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新常规引领日常教学,教 师要注重对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凸显核心素养的培育。 强调作业(习题)丰富多样的同时,新常规也加强作业(命题)规范,提高作 业(习题)质量。 除了考试外,更注重综合评价。根据基础教育的基础性、综合性和成长性的特 点,在纸笔测试的同时,也要对日常学习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兴趣和习惯等 进行表现性评价,从而对孩子的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表述形式上,兼顾规

4、范性(总体要求)和发展性、学科性(学科教学建议 )。 总体要求备课常规 一、学期计划 要素: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进度 二、单元计划 要素:单元目标、单元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分配 三、课时方案 要素: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上课常规 要素:课前准备、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评价反 馈、板书呈现 作业常规 要素:作业设计、作业批改、作业反馈 评价常规 要素: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测评要求、分析反 馈 总体要求 历史与社会教学建议: 1. 课程定位:综合课程 2. 教材使用:有效利用 3. 课程建设:适度开发 4. 综合学习:注重联系

5、 5. 创设情境:源自生活 6. 信息获取:关键能力 7. 主动问答:问题意识 8. 自主讨论:学为中心 9. 自评互判:评价主体 10. 社会参与:价值导向 历史与社会课型要求: 一、新授课 1. 侧重地理内容的综合学习 2. 侧重历史内容的综合学习 3. 综合探究课的学习 二、学科拓展课 三、复习课 (主线明确、构建网络、拓展提升、练习跟进) 四、讲评课 (典型分析、迁移巩固、主体地位、激励评价) 解读1:强化目标意识 学习(教学 )不应该是一场 没有目的地的旅 行! 没有教学目标一样能上好课! 学期计划之【教学目标】 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制定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目标制定要围绕 立德树人的教育

6、宗旨,立足学生的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教 材编写的内在逻辑,导向明确,重点突出,要求多维,定位准确。 单元计划之【单元目标】 明确目标。依据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着重体现单元内容 的教育教学价值,确定可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方案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表述要明确、具体、操作性 强。 季风的影响学习目标之比较 盛世文化学习目标 怎样制定学习目标? 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湄公河平原的人文环 境的基本特征,及自然环境 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 之间的密切关系。 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根据教材内容归纳

7、湄公河 平原的人文特点,理解理解理解自然 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 文化之间的关系。 学学学 什什什 么么么 ? 知知知 识识识 维维维 度度度 什什什 么么么 程程程 度度度 ? 认认认 知知知 维维维 度度度 学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的意义: 1.分类表可以帮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他们的目标(那些他们自己选择和别人 提供的目标)。也就是说分类表可以帮助教育者回答我们所说的“学习目标 ”。 2.由于对目标的理解,教师能够使用分类表按照目标对如何教授和评估他们 的学生进行最好的决策。也就是说,分类表可以帮助教育者回答“教学问题 ”和“评估问题”。 3.分类表可以帮助他们确定目标、评估和

8、教学活动怎样以有意义、有用的方 式相配合。也就是说,分类表可以帮助教育者回答“一致性的问题”。 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 学习目标的意义化: 定向:符合国家意志、民族认同、核心价值观等; 定位:符合学生特殊年龄的认知规律等; 定结果:学了须见结果,能落实所学知识与能力等。 学习目标的真实性: 学习任务的真实性(能完成,不花哨,不拔高); 学习经验的真实性(联系生活,具备生活体验) 目标分层的科学性: 解读2:重视资源利用 教科书图册 作业本教师用书光盘 教材解读 一、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结构,明晰知识背后的价值 (一)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可能相关的课程目标 236简述德国 统一、美国内

9、战、 俄国废除农奴制、 日本明治维新,评 析相关事件和人物 对各自国家的发展 所产生的影响。 要点提示:俾斯麦与德国统一、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废除农奴制、 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与对外扩张。近代世界,一些 强国、大国的社会变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旅程,表现出各自不同 的特点。 活动动建议议:选择专题 ,引导学生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究。如:德国统 一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美国内战的原因,及其对美国的发展的影响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目的,及其对俄国发展的作用;日本明治维新 为什么能够成功,及其对日本的崛起的意义。 教材解读 一、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结构,明晰知识背后的价值 (一)研读课程标准,分析可能相

10、关的课程目标 (二)分析教材结构,解读编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第七单元引言:“19世纪60年代受工业文明浪潮的推动,一些国家发生 重大变革,成为后起的现代化国家。普鲁士的武力统一为德国赢来了统一 的市场;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这些大国崛起之路各不相同,但都抓 住了历史机遇。 第三课引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向世界范围 延伸。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纷纷掀起变革,发生了德国统一等重大事件,这些国家陆续在现代化 的发展道路上崛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资本主义的扩展:德国统一 编者意图分析: 一是完整揭示工业

11、文明发展逻辑的需要。19世纪中晚期德、俄、美、日的社会变革, 是在工业文明影响下进行的,表现出不同条件的国家走向工业文明的不同经历,它们共同构成 了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壮阔图景。 二是它能展示各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德、俄、美、日的社会变革使资产阶级都掌 握了政权,但各国社会变革后政治差异明显,使得其未来发展道路迥异,对本国及世界历史进 程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三是借以此来揭示无论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变革,其方式均由各国国情决定的 道理,从而为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合理性作了伏笔或铺垫。 最终指向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2、” 教材解读 一、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结构,明晰知识背后的价值 二、依据学情、疏通教材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指向内容领域 学生的问题问题的性质 德国统一背景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是什么?德国为 什么会分裂?(为什么19世纪的德意志会分裂?)为什么拿 破仑覆灭后,欧洲国家要建立一个德意志联邦?德国统一前 资本主义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德国统一前的政治经济状况怎 样? 概念、原理类 问题 奥地利还有哪些民族的人?事实类问题 德国统一过程德意志在统一过程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进行三次王朝战争 ? 概念、原理类 问题 为什么德国是威廉一世统一的?他是什么人?俾斯麦被称为 铁血宰相,那么

13、厉害为什么不自己当帝?为什么俾斯麦成为 宰相?俾斯麦所说的铁和血指的是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 和血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普鲁士和德国最后是合并了吗? 事实类问题 德国统一影响为什么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没有实现?德的统一最后 埋下什么隐患? 概念、原理类 问题 学情研判 难点:对德国统一前的政治经济状况、德国统一过程的特点、德国统一后消极影响的理解 教材解读 一、结合课标、分析教材结构,明晰知识背后的价值 二、依据学情、疏通教材文本,确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三、围绕目标,区分教材知识类别,认清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符号与事实性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2.概念与原理性知识,既属于“是什

14、么”的陈述性知识,更属于“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 3.技能与方法性知识,属于“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它包括运用概念和原理对外办事的程序 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价值与意义性知识,即关于功能 和意义的知识。 涉及知识知识类 型 所属教学目 标 认知要 求 活动环节设计 德意志邦联的成立事实性 知识 概述德国统 一的史实 描述 环节一: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66-69页,列 出教材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厘清史实)德意志的分裂 法兰克福会议 三次“王朝战争”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的统一,推 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 迅速扩展 原理性 知识 理解 环节二

15、:同桌讨论,建立各个历史事件间的 关联。(史实关联) 环节三:小组讨论 :这些事件中具有因果联 系的事件有哪些?为什么?(因果探求) 德国的统一为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 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德 国的统一奠定未来军国主义的传 统。德意志民族的民主、自由愿望 并未得到充分实现,这一切都给 20世纪德国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价值性 知识、 程序性 知识 评析德国统 一对德国发 展产生的影 响 评价分 析 环节四:教师铺垫 材料的讲解德意志统一具 有的特点与影响。并请学生思考德意志统一 的特点与影响间的关系。(特征分析) 环节五:在教师示范基础上,请学生评价德 意志统一。(意义建构) 感悟德国统一之路对中国发展的借 鉴意义 价值性 知识 感悟走中国特 色统一之 路、和平崛起 之路的必要 性。 感悟 环节六:活动讨论 :1.完成年代尺的填空。 2.德意志统一之路有哪些经验或教训值得我 们深思呢? 配套图册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 图1 图4 图3 图2 丰富历史细节 再现历史现场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地图,在笔 记本上记录自己的发现,即从地图 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逐一提问: 1.世界贸易路线、人口流动路线与 新航路三者有何联系? 2.比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