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超全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77333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PT 页数:218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心理学超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学习心理学超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学习心理学超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学习心理学超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学习心理学超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心理学超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心理学超全(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容目录 第一部分 学习总论 第二部分 学习分论 第三部分 学习条件论 第一部分 学习总论 第一章 学习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三章 学习的理论 第一章 学习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 第二节 教师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心理学? 学习目标 一、识记、掌握 1.学习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2.赫尔巴特的4段教学法 3.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美国的桑代克 于1903年写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是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1885年艾宾浩斯出版论记忆一书。 第一节 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一、区别 (一)定义 1.学习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 或练习的影

2、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p21)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 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p15 ) (二)标志性著作 1.学习心理学:论记忆1885艾宾浩 斯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1903桑 代克,确立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和 名称。 (三)侧重点 1.学习心理学:侧重于讲授与学直接有关 的心理学内容。 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 笃行 2.教育心理学:学、教、学和教 (1)以学习为主线 (奥苏伯尔)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可以确定为教 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引 用。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 1978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 一条原理的

3、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 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 据此进行教学。 (2)教师的教 a.盖奇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根据 教学过程模型加以组织。该模型始 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征,接着介 绍有关学习动机的观点,然后讨论 教学方法、练习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与应用,以教学评价过程告终。 (2)教师的教 b .彼得罗夫斯基的观点:教育心 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教学和教育的 心理学规律。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明了、联想 、系统、方法 赫尔巴特的统觉团 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 念集团。 二、两者的联系 广义讲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后 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狭义讲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是教 育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第二节 学习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帮助教师评价和指导 自己的教学 二、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 题 有效教师的课堂管理 1.全面关注 2.同时处理多种情形 3.减少课堂干扰 4.让每位学生参与 5.教师充满热情的教学 6.建设性地批评学生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第二章 学习的性质与分类 识记、掌握 一、识记 学习 智慧技能 运动技能 二、简答题 1.加涅的学习过程5分类法。 2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 一、学习的定义 1.鲍尔(G.H.Bower) (2)确定元 认

5、知学习的步骤和为培养元认知能力而组织一系列材 料的学习; (3)用大量多样的例子对所教的元认知策略进 行具体的指导和讲解; (4)设计许多运用这些元认知策略 来解决的问题,供学生反复练习; (5)对练习中解决问题 的结果及过程进行反馈与评价,修正策略运用中的缺 点或疏漏; (6)积极监控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进程,及 时指导。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动机水平影响着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效果 1.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讲清、元认知能力培养的价值,使其抱有肯定 、积极的态度。 2. 必须对学生进行策略有效性评价训练,使他们从亲身体验中体会到好 成绩与策略运用的关系,切实认识到好成绩依赖于适当的策略,在练习

6、中使策略的运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二、使学生明确意识到他们正在进行的元认知训练 让学生熟记策略的名称,可促进有意识地运用它们。策 略表述得越清楚、完整,学生收获越大,对接收信息较慢的学生更是这 样。 三、需要个体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 四、元认知能力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 关 三、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是学习不 可缺少的工具,帮助将新旧信息整合在 一起,存于长时记忆中; 元认知策略,是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 运用,对于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 决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 概述 问题解决的模式 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方法 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

7、力的差异 促进问题解决能力提高的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识记、掌握 一、名词解释 问题解决 反推法 二、简答题 1.奥、鲁问题解决的模式是什么? 2.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节 概述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 p160 问题:首次遇到且无现成可回忆的经验 来解决的一种情境。 问题解决:实现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 的顺利过渡。 问题情境、问题空间、目标状态 三、问题解决的类型 . 根据问题是否清楚、明确分为: 清晰的问题解决与模糊的问题解决 .根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程序不同分为 : 非常规性与常规性的问题解决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模式与过程 一、奥苏伯尔、鲁宾逊

8、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6 (一)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二)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 (三)填补空隙过程 (四)解答之后的检验 二、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表征问题(表层理解、深层理解) (三)形成问题解决计划与监控 (四)执行问题解决计划 (五)回顾与总结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方法 一、重新表述问题 二、尝试错误 三、启发式策略 四、类比法 五、分半法 六、头脑风暴法 三、启发式策略 (一)手段-目标分析法:将问题分为 若干个子问题,通过完成子目标来最终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反推法:对目标进行界定,以目 标为起点求出达标的条件并与已知条件 进行对比的方法。 四、类比法:将当前问

9、题同与之结构相 似但内容不同的问题进行比较或比喻, 揭示两者的相通之处。 六、头脑风暴法 (一)核心:产生尽可能多的方法,然 后从中挑选出最恰当的一种。 (二)步骤: 1 .对问题进行界定 2.产生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并延缓评价 3.制定挑选问题解决策略的标准 4.根据这些标准,选出最有效的策略。 第四节 新手熟手专家教师的比较 一、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一)有意义知觉模式的差异:模式识别和表征能 力 (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 (三)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机遇推理) (四)表征问题的时间差异 (五)表征问题的深度差异 (六)自我监控技能的差异。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 关注

10、生存阶段 关注环境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三、专家型教师的特征 (一)丰富和组织化的专业知识 1.专业知识类型 2.专业知识组织(课程计划、教学的 背景知识) (二)高效率 1.技能自动化 2.计划、监督和评价 (三)创造性的洞察力 1.重新定义问题 2.思考问题的3种重要方式 (区分有关与无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善于类比 ) 新手 熟手 专家 年限 15 510 10 人格 活泼 随和、乐群 情绪稳定 特征 热情、外向 宽容 自信、善于 自调、批判性强 工作 绩效目标为主 任务目标 内部动机强 动机 而稳定、情感投入高 职业承诺 低 低 高 职业倦怠 高 高 低 情境 感受到支持、有满意感 不

11、高 强 心理 心理契约、幸福感较高 较低 高 第五节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建议 一、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一)丰富观念性知识(二)运用学习方法,如“出声 思维法”等 二、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一)确定必须掌握的一般技能 (二)分解成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掌握 (三)促进技能间的组合 练习与反馈 三、教学生学会运用策略 (一)对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二)找出策略适用的一般性情境 第七章 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态度、品德及其组成 态度、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态度、品德形成与改变的过程与条件 良好态度、品德的培养 学习目标 识记、掌握 一、名词解释 态度、 认知失调 观察学习 替代强化 二、简答题

12、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什么?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的子过程有哪些? 3.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第一节 态度和品德的性质 一、概念 (一)态度的界定及构成 1.态度: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 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 反应的倾向性。 2.构成成分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二)品德/德性 品德: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反映,是个 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 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 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范围不同 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稳定 的态度 (2)价值或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 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的观点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第二节 态度和品德形成与改变的理论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43 (一)个人、环境、行为的关系图 (二)观察学习 两类学习:观察学习、亲历学习 1.定义: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 后果而发生的学习。又称替代学习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生成过程 4.动机过程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p233 对偶故事法 自我中心阶段(2-5) 权威阶段(6-7、8) 可逆性阶段(8-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