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8475955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所名校】2017-2018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桓叔(昭候之叔)于曲沃。师服预言:“吾闻

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师服意在A. 离间宗亲关系B. 取消分封制度C. 维系统治秩序部D. 建立中央集权2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 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 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 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 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3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掙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3、。”该段材料描述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察举制D. 郡县制4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 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 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C. 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D. 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5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

4、“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A. 分封制 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6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西周地方实行的是分封制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是因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汉代实行分封制度A B. C. D.

5、7“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 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B. 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C. 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D. 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8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对唐太宗的话理解正确

6、的是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9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 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10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

7、,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A. 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B.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C. 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D. 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11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主要反映了明代A. 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 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C. 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12“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 传达皇帝旨意B.

8、 参与行政决策C. 总领全国政务D. 负责监察百官13“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端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阔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 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 妨碍皇权高度集中C. 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1414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 秦朝 B. 两汉 C. 魏晋南北朝 D. 唐宋

9、15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A. 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B. 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C. “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D. 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16“魏末北齐的孝廉秀才,则已是寒门出身的通路。至于北周根本选无清浊(门第高低)”这说明南北朝时期A察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形式B

10、世家大族已经失去选官的垄断权C九品中正制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D选官变化顺应世家大族衰落趋势17对于古代中国的某一制度创新,美国人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它不主张任人唯亲。”与这一制度直接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 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18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

11、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 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B. 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 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 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1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

12、能20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A. 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 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C. 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 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21格罗特指出陶片放逐法是为了“在整个共同体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据材料可知该方法A. 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B. 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C. 实现多数派达成一致D. 强制少数派费同现有政体22古代雅典法律明确规定,公民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

13、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一规定A. 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B. 限制了雅典人的生活自由C.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以法律形式规范公民参政2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说明雅典民主A. 范围狭窄B. 方式落后C. 性质原始D. 形式开放24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

14、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A.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 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 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5十二铜表法确认遗嘱继承为主、法定继承为辅的原则。同时规定,法定继承不得和遗嘱继承并用。凡遗嘱有效时,就不适用法定继承。这种规定A. 不尊重个人意愿B. 表明罗马法中私法规范需要完善C. 允许财产留给无血缘关系的人D. 被后世欧美各国继续沿用26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A. 君权至上的精神 B. 公民主权的精神C. 自由平等的精神 D. 三权分立的精神2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提到:“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该材料反映罗马法A. 注重证据,讲究公正B. 保护私有财产与政治权利C. 成文法与习惯法并重D. 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8下图为公元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