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64904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建设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谈对民间棋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索义乌市上溪镇溪华小学 丁志平 策略一:做好学校情境分析学校情境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首要前提。学校情境分析大体可以分为学校内部情境分析和学校外部情境分析两大类。学校外部情境分析主要包括有关社会、知识与信息、教育的改革等的分析;学校内部情境分析主要包括本学校学生、师资、办学条件等分析。1学校外部情境分析:民间棋文化是我国历史遗产中的民族瑰宝,也是世界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乡土艺术更加受到了人民的欣赏、认可与接受。如“西瓜棋”、“牛角棋”等就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历史变迁,由于种种原因,

2、使得这些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面临失传。一批文化工作者一再呼吁要抢救、保护这些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传统民间棋文化呼唤着下一代的传承人,让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社区资源:我校附近村落里拥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棋,有一定的挖掘潜力。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2学校内部情境分析:教师资源:我校地处边远山区,全校共21名教师,其中8名55岁以上,这对实施校本课程无疑是不利的;其中12名教龄均在5年以下,没能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从上述的师资情况来,要实施校本课程这一崭新的领域,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老教师脑中有着丰富的民间棋,挖掘老教师脑中孩童时代的民间棋类,利用青年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快的特点,让

3、他们承担开发校本课程的重任。选择民间棋作为校本课程,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的两对矛盾。3综合分析评估,确定内容:基于以上思考与我们学校条件,我们认为:挖掘农村地方乡土民间棋文化资源,进行农村小学民间棋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十分必要,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也是民间棋文化传承的需要,是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一代新人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策略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制定,既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方针,更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要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特色的

4、发展。本课题研究旨在以民间棋类文化为土壤,立足地方,立足学校,以“学生为本,发展为本”,通过挖掘与整理民间棋类资源(主要是“西瓜棋”为代表的民间棋和相关的民间棋文化资源等),设计多种多样的棋类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民间棋类,通过多种形式、不同渠道的渗透,让学生“走进民间,感受民族文化”,使学生在民间棋文化活动中参与、体验,形成对家乡民间棋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从而积极参与民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策略三:确定开发与利用原则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原则校长、教师、家长、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共同体,也是校本课程开

5、发的主体。必须充分听取与尊重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需求,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民主氛围,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学生,归宿点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的传统与优势,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可开发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办出学校特色,体现创新精神。4、树立科学的资源意识原则。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依赖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

6、校扩展到社区,辐射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策略四:多管齐下,将课程实施到位1强化校本研训以高效的校本培训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师资队伍。“西瓜棋、牛角棋、赶母猪棋” 等是最具本地色彩的民间传统棋类。为继承和发展家乡的民间传统棋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多管齐下,充分挖掘校内外的一切资源,从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拜师学艺利用本校内外熟悉民间棋的教师和农村民间老人来校担任辅导员,定期辅导教师,提高学校教师的民间棋类的综合水平。(2)专家引领教研室刘焕阳、斯文辉,原市课改办洪振华等多位领导专家

7、多次来校指导,组织教师培训学习等,为教师释疑解惑,提供帮助,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3)同伴互助坚持每学期两次的“民间棋文化教育校本研究”活动:学术沙龙、校本研讨课、交流会、教工棋艺比赛等,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研讨活动,让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2坚持求实创新利用多种途径,努力拓展民间棋文化的资源资料搜集渠道广泛, 我们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资源开发:(1)利用本校教师、家长资源,向他们搜集民间棋。我校教师、学生家长,他们都有着丰富的阅历,虽然童年时经济条件不好,但他们有着自己的快乐活动,其中下民间棋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

8、分。如:“牛角棋”、“金木水火土”、“赶母猪”(又名“大小和尚”)、“蜈蚣棋”等。(2)利用校本课任教师、学生资源,开发自创棋。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校本课程开发也是如此。我校趁此有利机会,发挥教师、学生的求异、求新能力,开发各种自创棋。如“自由棋”、“吃子跳棋”、“数字跳棋”、“四子棋”、“扣子象棋”、“标兵象棋”、“多面手象棋”、“连珠棋”、“质数合数棋”等。(3)利用图书资源,搜集我国的民间棋我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棋类,自然也有自己的丰富资源。如:“华容道”、“牛郎会织女”、“排十五”、“236”、“床位棋”、“窗棋”、“梯子棋”、“蒙古包棋”等。(

9、4)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电脑棋类(包括引进外国棋)网络是一个资源宝库,电脑棋是当然不在少数。如“孔明棋”、“苹果棋”、“拦路棋”等。(5)利用市场资源,搜集各种商品棋。中国小商品城是“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天堂”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商品棋。如:“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3重视教师实施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课程活动,把民间棋文化教育落到实处。一门好的课程内容,有了计划,不重视落实到课堂活动这一主阵地中去,结果还是等于零。因此,我校把课程落实作为关键环节来抓。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特色的课程,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校本课程才能顺利实施。如果没有他们

10、的参与,校本课程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归宿。学生的兴趣是校本课程最大的生命力。我校教师重视在实施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情感体验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实施校本课程中创设学生有兴趣性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机会,提供丰富的、多样性的刺激。如在一年级实施民间棋猫捉鼠棋时,就考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猫捉老鼠,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以游戏的形式“猫捉老鼠”来探索游戏技巧。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游戏技巧后,让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分角色扮演猫和老鼠进行挑战,竭力激发学生的

11、兴趣。而后进行课间操,学生表演儿歌猫捉老鼠,最后进行情感升华,讲一讲猫和老鼠反目的故事,教育学生同学之间和睦相处。4推进家校互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家庭,进入社区,感受乡土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久经沧桑的乡土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百姓的生活,植根于农村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我们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培育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大资源。学校拓宽教学空间,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开展“民间棋在我心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感受民间艺术文化,又为社区服务。他们向老人虚心学习、求教,收集民间棋,品味民间传统艺术那浓浓的乡土气息。他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老爷爷讲民间棋的历史、下棋的技巧;校园中

12、,阵阵清脆的下棋声;灯光下,学生正向父母亲讲述着自己动人的棋故事情节,不时和父母交流、讨论5依托活动展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充满地方特色的民间棋活动强化学生的素养。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为目标,充分创造充满民间棋类的特色活动,搭设学生表演展示舞台,以展示为激励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民间艺术大舞台上展示自我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体验艺术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民间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1) “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民间棋类专题展板”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丰富的民间棋文化,感受民间棋文化的无穷魅力。“百棋大赛”更是精彩之举,第一环节:全校

13、师生全员参与,学生在操场的篮球场和排球场上自由创作民间棋棋盘,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之后教师评选百个精彩棋盘。第二环节:棋力大战,自由选择棋友,协商比赛的棋种,胜者加分。(2)设立“校本专栏”和“校本专柜”。“校本专栏”分为学校专栏和班级专栏,介绍民间棋文化和棋故事,以及近期校本课程的进展情况;展示民间棋文化的历史渊源;展示学生自己幼稚而又成熟的作品;展示学生开展民间棋类活动的风采。“校本专柜”是专为学生创作的精品棋盘而设的,提供日常交流平台,使学生一踏进班级,就可以与民间棋文化进行交流对话。他们虚心求教,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成了校园中最绚丽的一抹色彩。(3)建造“西瓜棋绿化坛”和“特色棋室

14、”。西瓜棋绿化坛是学校为了增进学生民间棋类活动的交流,专门投入资金建设的学校校本课程活动基地。那里,是学生课余切磋棋艺的好去处,用学生当棋子;在那里,留下了各班同学的活动足迹;在那里,有些同学曾有幸代表班级与其他同学在此“浴血奋战”,在那里,留下了许多同学的故事。棋室里,布置着一批与教室中不同的桌子,每张桌上都有两个棋盘,其中一个是固定的,是我校民间棋的代表西瓜棋,另外一个棋盘是由老师根据学生兴趣而选择的。教室后面是精品棋盘展示台。(4)开展创特色活动。采用特色棋申报制度:采用各班实施教师在期初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确定申报各班特色棋,即各班的“主打民间棋”,以确定实施重点目标,经过一定周期的实施后

15、,平行班之间举行棋赛,如本班特色棋半数以上战胜对手的,学校审核后予以挂牌。经过各实施老师的努力,目前各班的特色棋班牌都已挂牌。值得欣慰的是各班的漂亮的特色棋班牌图稿都是实施老师自己用电脑设计的。(5)创设民间棋交流平台。分为棋艺交流平台与下棋感受交流平台。棋艺交流平台设在班内与班外的结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分别布置民间棋精美棋盘、棋子,为学生提供棋艺较量的机会。下棋感觉交流平台为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棋文章比赛,精选部分作品布置在宣传中学习、交流。6评价保障开展民间棋文化教育的评价研究,构建民间棋类教学评价机制。“小小民间棋,是思维的体操。”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既朴素而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表达了人们的智慧,为普通群众的劳动生活增添无数的色彩。我们立足于民间棋文化,立足于我们的实践者,分别制订了教师和学生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民间棋文化在校园中的良性发展。(1)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着眼于学校实际,根据民间棋类的自身特点,结合课程改革,从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行为和教学成效三方面制订了学校教师艺术教育情况评价标准。溪华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评价表 姓名:评价项目A(优)B(良)C(一般)D(差)一、教师素质1.教育理念2.基本功(棋力)3.对资源的开发能力二、教育教学行为4.活动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