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小精神文化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64342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小精神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松小精神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松小精神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松小精神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松小精神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小精神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小精神文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烟小学精神文化松小理念:这些理念虽然肤浅、零散,幼稚、粗糙,缺乏统领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也缺乏层次分明的逻辑递进关系,甚至有些理念有跟风的趋向,但都源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点滴的积累,是经过实践总结提出来的,是全体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觉得很实在,也很珍贵。这些理念在学生成长中起了很好的激励引导作用,在教师中起了示范引领用作用,在学校管理中起到了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松烟小学经历了聘好人,管好人,用好人,做好人的历程,正经历着育好人、成就人的发展。现粗略整理,敬请领导专家指正。学校精神文化养成好习惯、美丽你我他(1)感受好习惯,告别脏乱差,发现身边之美,融入你我他;(2)辨别好习惯,远离假丑恶,展

2、现自我之美,愉悦你我他;(3)践行好习惯,拒绝黄赌毒,创造大爱之美,温馨你我他;(4)传承好习惯,亲近真善美,享受人文之美,美丽你我他。养成三个(道德、学习、生活)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教学特色文化传承珠算文化,促进心智发展1、 把珠心算融入学习习惯之中,让学生正确拨珠,正确书写;2、 把珠心算融入学科整合之中,开启智慧,启迪思维; 3、 把珠心算融入品质教育之中,感受中华文明成果。人物形象:山山、柳柳(附图)1、 山山:取自“他山之石”之山;2、 柳柳:取自“柳湖书院”之柳。一、 办学理念:【砺志厉学,明德笃行】办学理念解读:砺志:励志;锐意。词源于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

3、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磨刀石的意思,指代磨练的含义。“砺志”即 “磨砺意志”。厉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明德: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善良光明的德性。笃行:“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二、 管理理念:【团队成就人,全面发展人】以信念支撑建设责任的

4、团队,以能力支撑打造实力的团队,以行动支撑建设活力的团队,用品质支撑打造发展的团队。管理理念解读(一)团队成就人团队无处不在,人生活在不同的团队之中。团队要有统一的信念、共同目标、一致的行动。团队追求集体意识,服务心态、大局观念,团队需要主人翁精神,有独挡一面的勇气和魅力,团队的灵魂在于共同的信念,核心在于团结协作,通力合作,形成凝聚力,创造共赢成果的同时,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做任何事情都是:难在不动,慢在犹豫,停在情绪,断在沟通,苦在学习,累在能力,输在经验,败在放弃,成在坚持(擅自网上百科名片)。信念是坚持不懈的源动力,能力是事在必成的内驱力,行动是奋力拼搏的推动力品质是内涵发展的向心

5、力。(二)全面发展人人的发展的应该是个性发展。遵循师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师生的个性发展方向,尽力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师生的相处呼唤平等和谐的关系。三、办学目标:【科学育人,和谐发展,创建快乐与幸福的教育】理念解读科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小学生的心身成长规律,关注个性发展,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成就人;和谐发展:以平等的姿态,健康的心态,包容的情怀,宽容的美德,热情的作风,自我修炼和磨砺;创建快乐与幸福的教育:快乐在于健康的心态,幸福在于不懈的努力拼搏和创造,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感受、享受爱的滋润。注:办学目标在原“科学育人、和谐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基”的

6、基础上,于2010年根据余庆教育1122理念提炼。四、育人目标 1、理念:【养成好习惯,美丽你我他】 分四个层次(1)感受好习惯,告别脏乱差,发现身边之美,融入你我他;(2)辨别好习惯,远离假丑恶,展现自我之美,愉悦你我他;(3)践行好习惯,拒绝黄赌毒,创造大爱之美,温馨你我他;(4)传承好习惯,亲近真善美,享受人文之美,美丽你我他。2、内容:养成三个(道德、学习、生活)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理念解读:好习惯起于引导,形于感知,成于自觉,止于自然。行为是思想的影子、语言的镜子、德性的老子。学生的一切习惯都源于道德、学习、生活的习惯,好习惯是长期养成的,是学生“四美”(心灵美、

7、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具体表现。师说名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保护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特长,让每一个学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自己,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尊重并呵护每个生命的自由和成长,树立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不设计学生成长的方式和生活方式。注1:该理念的“三个好习惯”得益于与风冈县龙泉二小校园文化交流的启示,为迎接2002年“余庆县示范学校验收”,学校召开校园文化研讨会提炼。注2、学校标牌:班级好习惯、细养成。办公室:履职乐教、常教常新注3、学校编写了好习惯、细养成校本教材(分低中高年段)注4:我校先后积累了由教师总结的“好习惯、坏习惯”的感悟。1、好习惯是说一次你能做到千百

8、次,坏习惯是说一千次你做不到一次。2、好习惯是你走过时别人不在意你。坏习惯是你走过时有人在注视着你3、好习惯是别人把你当成榜样,坏习惯是别人把你当成镜子4、好习惯是你愿意改变自己,不愿意影响他人5、好习惯是你弥补别人的过失行为坏习惯是你远离别人的过失行为并诅咒这种行为6、好习惯是你增添他人快乐的心情,坏习惯是你打破别人的快乐心情7、好习惯是你做到了应该做到的坏习惯是你做不到能够做到的8、好习惯是你能管得住自己的脚、手、口。坏习惯是你不管自己的脚、手、口9、好习惯是你克制自己,关爱别人坏习惯是你放纵自己,损害他人10、好习惯用规矩约束自己,坏是用规矩度量别人。11、好习惯是你走到哪都一样,坏习惯

9、是你走到哪都不一样12、好习惯是当别人指责时你羞愧无比,坏习惯是别人批评你时你火昌三丈。13、好习惯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坏习惯是人前人后不一样。14、好习惯是对家人生人一个样,坏习惯是对亲人生人两个样。15、好习惯是知道就做得到,坏习惯是明知也做不到。16、好习惯是你情不自禁地改变,坏习惯是无动于衷地任随17、好习惯是自然而然,坏习惯是装腔作势。18、好习惯是人后自然而然,坏习惯是人前装腔作势。19、好习惯是用把过失归自己,坏习惯是为过失找理由20、好习惯是别人批评时难过,坏习惯是别人批评时冒火。五、教育模式:【期望 鼓励 成功】理念解读期望:期望是教师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

10、心理期待,决定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自信心和教学态度,影响着教师“关注学生”程度,和良好的育人的态度和“育好人”的信心。树立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注:取自于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鼓励: “功利、物质的刺激可以焕发教师一时的积极性,但不是永久的,这只是第一层面的唤醒。关键是要在第二层面上,即唤醒教师内在的激情。唤醒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行为,鼓励是现代教育观倡导的有效方法。 学生内心需要与期望是人们行为的动因,学生的努力程度与教师的恰当的鼓励会产生自励的感情和刻苦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注:取自于美国行为科学家爱德华劳勒和莱曼波特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成功:成

11、功就是教师要达成所设定育人目标和教学目标。成功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既一个追求、奋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满意的结果。成功教师的引领和学生自身的努力只有辛辛勤的付出,才有收获的成功。要靠,学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习惯就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学生的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注:教育模式总结于2002年,为迎接“余庆县示范学校验收”,学校召开校文化研讨会提炼。六、“三育”教育方法:【身育、心育、理育】理念解读“身育”

12、为基础和示范,“心育”为核心和灵魂,“理育”是方法和途径。身育:取自陶行知先生的名句:“高为师,身正为范”及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华民族理解教育的一个深刻之处,正在于将“学高”和“身正”、知识和道义、做人和做学问,把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融为一体。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人,又是被学习的模范和榜样。知识渊博所以成为教师,品德高尚所以成为模范和榜样。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身育要求教师言行一致,能表达自己的感情,爱心和先进的思想,衣着仪

13、表堪称学生楷模。心育:心育即是教师尊重学生,具有爱生如子的内心愿望和“爱心育人”的行为动机,以爱生爱,以心育心的教育,只有内化于心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包括心理科学知识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性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及其他各种心理指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心育有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理育:俗话话说: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讲事实、摆道理”、“有理走遍走,无理寸步难行”核发是明理导行。说明

14、讲理、知理、懂理、明理、行理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有理有节的教育学生,用师德要求尊重学生人格,身理、心理特点。理育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但要求学生懂大道理,而且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人做的的基本道理,使之知理、明理、讲理、循理。七、学校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理念解读:使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具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四字“学、用、思、创”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学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用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广博的知识,能尊重教育规律,新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把方法用对,措施得当,教法得体,运用自如。思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知不足而后进

15、,学会自我反思,发扬优势,查找不足,改进育人方法,教学水平。创知识越多、方法越多,灵感越多,善于推陈出新,更新理念、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育人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注:学校精神总结于2009年,根据松烟浦村钱邦芑的 “他山”石刻取义,源于他山文化的传道的办学宗旨和“柳湖书院”求学的人文风情。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思想和文化支撑建设精神的团队;以能力和水平支撑打造实力团队;以行动和活动支撑活力团队;以品质和个性支撑打造发展的团队。八、学校口号:【天天精神,天天向上】理念解读:天天精神:高效的工作效率和学习动力来源于充沛的体力和高亢的精神状态,师生要按格作息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天天向上:进步犹如滴水穿石,从点点滴滴的努力开始,从细微的进步积累,以顽强的毅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培养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最终成就自己。注:学校口号提炼于2010年,在六一游艺活动中得到启示,保侍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既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信念追求,也是工作和学习的状态。九、“四中”教育模型以生为本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