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62993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9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 点 B R A N D 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 助推文化改革发展 文 侯秀娟 ( 山西省社会科学办联合会党组书记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0 ) 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 就不 可能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就没有人民群 众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也就没有全民族 精 神力量 的充分 发挥 , 一个 国家 、 一个 民 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科 联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优势, 积极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发挥好哲 学社会科学 的支撑 引领作用 , 助推我省的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党 的十七届六 中全会 , 站在历史和时 代的高度, 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

2、文 化强闰的战略任务 , 发 出了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新 高潮 的动员令 。这既 为社科 联发挥优势指 明了方 向 , 也为我们发挥作 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必须进一步 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使命 感和责任感 ,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对于 文化大 发展 大繁荣 的支撑 与引领作 用 , 为 L L I 西的转型跨越发展献智献策。 以学 习贯彻 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 线 。 强化理论武装 强化理论武装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 克思 主义 , 坚持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 际形势 , 面对艰 巨繁重 的国内改革发

3、展稳 定任务 , 特别是面对今年 即将召开 的党 的 t八大, 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 大旗帜 , 坚持和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道路 , 坚持和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这是我们迎接十八大和学习宣传 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抓紧抓好的首要任 务。 我 们要 深入开 展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的学习研究活动, 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 中 国共 产党领导 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 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 深刻认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也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 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 6 B R AN

4、 D 201 2 践 , 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 针对社会热 点难点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 有说服力的回答, 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 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 澄清模糊认 识 , 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 坚定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旗帜的自觉性 ,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信心和信念。 以转型跨越发展为重点 。 强化社科 研究 研究 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深化对 理论 和实际问题 的研究 , 是社科T作者 的 职责和使命。围绕省委 、 省政府的中心工 作 , 组织学会 、 研究 会进行重 点课题研究 , 是我们发挥自身

5、优势的重中之重。 转 型跨越 发展 , 办好 “ 两件 大事 ” , 既 是我省今 后发 展的方向和 目标 , 也是我们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抓好转型综改试 验区建设 的研 究 , 组织社科专家学者深入 转型 综改 先行 区进行 实地 考察 , 调 查研 究, 为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献计献 策; 抓好“ 四化” 的研究, 推进工业新型化、 农 业现代 化 、 市域城镇 化 、 城乡 生态化 的 理论研究 ; 抓好文化强省建设的研究 , 围 绕如何实施 “ 大作品表现、 大集团运作 、 大景点支撑 、 大服务 引领 、 大会展集聚” 战 略, 推进佛教与边塞文化、 晋商文化、 根祖 文化 、

6、 太行文化 、 黄河文化等五大产业区 的发展研 究 ; 抓好改 善 民生 的研究 , 开展 创业就业、 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 体系研究, 开展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 救助体系建设研究 ; 抓好加 强和创新 社会 管理的研究, 努力促进形成权益有保障、 诉求有渠道、 矛盾能化解 、 怨气可释放、 危 机能控 制 的既 充满活力 又和谐 稳定 的社 会局面; 抓好党的建设的研究 , 开展提高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研究, 特别要开展 好社 会组织关 于党 的建设 和学 习型党组 织建设 的研究 。 以建设文化强省为 目标 。 强化资源 整合 文化强省是我省贯彻落实文化强 国 战略的具体体

7、现, 也是实现我省转型跨越 发展的重要措施。而整合资源, 发挥资源 的聚集效应 , 是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重 要手段 。 山西 社科 联是一个人才荟萃 、 学科齐 全 、 覆 盖 面广 的组 织 , 所 属学 会 、 研 究 会 1 3 2 个, 学会团体会员 3 9 0 0 个 , 会员5 万多 人, 其中高级专家 、 理论骨干2 0 0 0多人。 学会涵盖了文 、 史 、 哲 、 经 、 法 、 管等人文学 科 , 涉及党 政机关 、 高 等院校 、 党 校系统 、 科研 院所 、 企业事业 单位 、 新 社会组织 等 方方面面。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 学 科优势、 覆盖面广的优势 ,

8、 凝聚各方智慧 , 整合社会资源 , 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合 力 , 彰显社会科 学的支撑 和引领功能。要 组织广 大社科工 作者 , 既要 抓研 究 、 出成 果 , 从理论上进 一步深刻 挖掘提升山西文 化的价值 ; 又要抓项目, 引导专家学者深 入实际, 将 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实 践, 促进产学研联合 , 积极开展文企联合 , 推出一些文化项 目,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的 文化旅 游业 和文化创 意产业 提供智力 支 持。 以推进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为支撑, 强化社科普及 历史 和现实 表明 , 任何 一个 国家 、 民 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必须有一种强 有力 的文化来 引领 。而

9、这种 强有 力的文 化 , 必须 有凝 结 和贯 穿 其 中的最 深层 内 核, 这就是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魂 , 也是 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之魂 , 更是社会科学 宣 传普及的主基调。 我们要强化教育引导 , 增进社会共 识 , 健全制度保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融入学会工作 、 学习研究 、 交流探讨 的全过程 , 贯穿于生活 、 T 作 、 学 习的各方 ( 下转 第8 页) 视 点 B R A N D 基础和前提。煤炭产业要立足资源循环 发展 、 就地转化 、 价值提升, 实现以煤为 基 、 多元发展的格局 ; 焦 化产业按 照“ 焦化 并举 、

10、 以化为主” 的原则 , 通过产能置换有 计划关停现有分散的焦化项 目和淘汰落 后产能, 实现焦炉煤气、 煤焦油、 粗苯的规 模 化深加 工利用 。冶金产 业通过 大型骨 干企业整合重组, 重点建设优质钢和铝 、 镁深加工生产基地 , 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能 源的梯级利用。电力产业以建设晋北、 晋 中、 晋东南二大煤电基地为重点, 鼓励建 设大中型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加快煤层 气的开发利用, 鼓励发展风能、 太阳能、 生 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煤化工产业重点 发展煤制油、 煤制烯烃 、 煤制天然气、 煤制 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加快建设和整合 一 批产业园区。通过产业集聚、 产

11、业耦合 延伸, 走高端化 、 配套化、 集约化发展的道 路。新建同区要加强规划指导, 明确产业 定位和发展 目标 ,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废 物交换利用 、 能量梯 级利用和污染物集 中 处理。现有园区改造要依托园区核心企 业的强大辐射作用, 引进关键补链项目, 建立 起资源 再利用 和再循 环为主要组 成 部分的循环经济链条。 做强做细循环产业链是路径。煤炭 产业要按照“ 立足煤 、 延伸煤、 超越煤” 的 原则, 依托煤炭精深加工, 形成“ 煤电材 、 煤焦化、 煤气化 、 煤液化” 等一系列循环 链 。电力产业构建 “ 原煤洗煤 矸石坑口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 循环链, 重点利用粉煤灰制新

12、型建材。冶 金产业构建“ 采掘焦化冶金 电力建材” 循环链 , 提高尾矿、 冶炼渣 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推广高炉 煤气余压发电、 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技 术。煤化工产业围绕“ 气、 醇、 烯、 苯、 油” 五条主线, 积极发展煤制油, 粗苯加氢精 制甲苯、 二甲苯等, 推进焦炉煤气制甲醇 并转化烯烃, 煤焦油精细化加工生产。 加快循环型社会体系建设 , 实现城镇 化战略。构建以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分类 回收为主的静脉产业体系。建设以污水 、 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为主的资源循环利 用体系, 实现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 调。建设以供水、 供热 、 交通系统为主的 循环型基础设施体系, 着力提

13、升城镇质量 与品位。建设以政府主导 、 企业和公众为 主体的绿色消费体系, 提高城镇化基础设 施发展标准及配套率, 创建宜居城镇。 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引导 , 推动发 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法规和地方法规体系 建设, 加大 循环经济促进法 的贯彻落实 力度 , 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 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 使各部门在土 地、 环评 、 资金 、 奖励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 的推进机制; 同时,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 广 泛开展多层次 、 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 教育 , 普及循环经济基本知识, 增强资源 意识 、 节 约意识 和环境意 识 , 开展 生态环 境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 形成政府

14、和企业 互动 、 公民参与并监督的良好氛围。 机遇和挑战并存。循环经济作为一 种倡导生态、 经济、 社会和谐共生的全新 经济发展模式 , 在山西具有天时地利人和 的发展优势, 是全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资源 型经济转 型发展 的“ 强心剂 ” 和 “ 生 力 军 ” , “ 十二 五 ” 末 期 要 达 到 9 0 , 2 0 1 6 年达到 9 5 , 这将 为 “ 山西省 国家资 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建设 奠定坚实的基础 , 助推 山西实现转型跨 越。 一 一 一 一 l 一 一 一 - - 一 - I - - ( 上接 第 6页 ) 面, 体现到课堂 、 讲坛 、 会场

15、各领域, 办好 “ 山西社科网” 学术论丛 山西社科联 以及省属学会 、 研究会主办 、 联办 、 协办 的 学术报刊和理论网站。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 习研究 、 宣传教育活动中, 我们要坚持“ 贴 近群众、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的原则 , 从 细微之处 人手 。彰显先进 文化力 量 的微 观实践 。着力凝练打造新时期 “ 山西精 神” , 与山西 日报理论评论部联合开展“ 山 西精神大家谈” 征文活动。凝练“ 山西精 神” , 要 充分 吸收在 战火硝烟 中用热血铸 就的太行精神 、 吕梁精神 , 在沙漠荒野上 顽强生长的右玉精神, 驰纵几百年的晋商 精神中蕴涵的坚忍不拔 、 锐意进取 、 务实 诚信 、 敢于超越的可贵品格的基础上 , 形 成体现山西特色, 具有深厚社会、 文化和 历史底蕴, 人民群众普遍接受、 容易传承 的核心价值理念的“ 山西精神” , 从而凝聚 力量 , 提升形象 。 8 BR AND 201 2 以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组织 为宗 旨, 强化人才培养 建设 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