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形象分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58825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鸿渐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方鸿渐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方鸿渐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方鸿渐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方鸿渐形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鸿渐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鸿渐形象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评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姓名:牟克毅学号:20081620030661指导教师:张青莲完成日期:2010.5.25分校:白银电大郭城工作站甘肃电大开放教育2010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分校:白银工作站郭城职中班级代号:08秋汉语言学生姓名:牟克毅学号081620030661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成绩评为分。签字(盖章)张青莲2010 年 5 月 6 日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答辩通过,成绩评为 分签字(盖章)乔仲良张青莲2010年5月 6 日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审 核 通 过签字(盖章) 2010年5 月

2、 20 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 2010年 5 月日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一、事业上一败涂地。方鸿渐远赴三闾大学教书,这可看作他事业的开端。然而三闾大学一片乌烟瘴气,方鸿渐在现实面前,懦弱、没有反抗能力,从而被排挤解聘。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推荐下到一家报馆工作。后来,方鸿渐看到朋友的朋友因为民族气节辞职了,也愤而继之,不愿为敌伪服务。二 、家庭中危机四伏。方鸿渐和孙柔嘉结婚,实际上是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而已。待到订婚才发觉她精明,工于心计。婚后的生活犹如进入了“金漆的鸟笼”。他们性格不同,新家和旧家

3、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三,围城是方鸿渐的必然人生。由于方鸿渐的病态人格特点导致了他的围城人生的必然性。四、方鸿渐形象的讽刺意义。作者通过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意在写出某一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同时,影射政府的无能,官场的腐败。痛斥西方文明对于中国文明的侵蚀,表达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可能褪变的担忧。关键词:钱钟书 围城 方鸿渐 形象评钱钟书围城中方鸿渐的形象围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以无与伦比的讽刺艺术魅力和解析旧中国都市知识分子怯懦人格根源及透辟的现实主义魅力而获得了“现代儒林外史”的美称。围城以其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旧

4、中国都市的知识分子,在接受了西方现代化新思潮的洗礼后,成为特定时代下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畸形儿”,正因如此,使其在性格上产生了很大的矛盾性。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这种矛盾使他在事业上一败涂地;家庭中危机四伏,也导致了他身陷“围城”的必然人生。在其悲剧形成的同时,方鸿渐的形象塑造也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本文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方鸿渐的事业、爱情婚姻、围城人生、讽刺意义。一、事业上一败涂地方鸿渐在事业上可以说是很失败的。如果说学业有成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的话

5、,方鸿渐事业的失败首先源于他在学业上的失败。在家境中落的情况下,在西学东渐、出国镀金成为时尚的驱动下,这位出身于封建世家的方鸿渐抱着好奇、游历与获取功名的想法,接受岳丈大人的资助走出了国门。然而,在留学期间他“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以致于不能得到文凭。方鸿渐形容博士文凭“仿佛有夏娃,亚当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却又在无法摆脱崇洋风气的左右下,不得不买张假文凭向家里交待,为了藏拙,还故意做作地在家信中“千叮万嘱”,“生平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但当了“洋博士”的方鸿渐“荣归故里”之时,在本县两个记者口口声声叫他“方博士”时,他

6、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及至后来,他在演讲中高谈阔论“梅毒”、“鸦片”时,方鸿渐不学无术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小说第四到七章展现了方鸿渐事业上的悲剧。方鸿渐留学归来后,适逢兵荒马乱的年代,虽然买了个博士学位,可是工作并不稳定。先是在“准岳父”的安排下,到其所开的点金银行人小职员,整天无所事事,没有作为。情场失意后,失魂落魄之下竟因无法满足周太太的好奇心,而受到冷落。他惹怒了周家人,感觉周家呆不下去了。而赵辛楣为了支走他所谓的“同情兄”,把方鸿渐推荐给刚成立不久的国立三闾大学。方鸿渐准备向唐晓芙求婚时收到了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电报,聘他为教授。方鸿渐与唐晓芙的爱情结束时,他也得罪了周太太

7、。迷茫之中决定去新的单位三闾大学当教授。方鸿渐自知他是“因失恋而失业”,与其被扫地出门,不如自己收拾行李回到了老家。为遮掩事实,转移注意力,他把三闾大学聘其做教授的事在父母面前炫耀了一番,并告之不日动身。本以为换个环境和职业是件好事,未曾想这美好的愿望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竟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当他和组织者赵辛楣聚会的那刻起,事情就已经露出了陷阱的端倪。在出行的途中,同行者的自私,路途的艰辛,食宿条件的粗劣,战况的紧张,经费的困难,无一不使人感到失望。而到达目的地后所经历的事情,更是让人想要急于逃离这座围城。先是他到三闾大学后,高松年出尔反尔让他当副教授,他心中不爽。 接着他发现三闾大学虽然是高等学府

8、,却散发着当时官场的腐败气息。在三闾大学,派系林立、营蝇结党、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充满了乌烟瘴气。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事方鸿渐更显得手足无措。他能看穿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妇的中文系教授李梅亭,但仍得与他同行共职于一校;他揭穿了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却被其暗算;是酒色之徒老奸巨滑的校长高松年看他大势已去而解聘了他,他还得写信感谢人家送的礼金;还有那依附官僚、结党自固的汪处厚,专事吹捧、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陆子潇与顾尔谦,他虽瞧不起他们,但仍不得不周旋于其间。方鸿渐性格正直,他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中尔虞我诈的行为,因而哪一派都不是,自然也就成为他们争夺和斗争的牺牲品。方鸿渐想独立,但却怎么

9、也离不开朋友赵辛媚的举荐。而处处依靠赵辛楣工作还是难保,在三闾大学,赵辛楣因寂寞难耐而做出出格事件,狼狈而走后,方鸿渐也大势已去,不得不离开。回到上海,最后又是在赵辛楣的推荐下到一家报馆工作。后来,保管的总编辑王先生因为民族气节辞职了。方鸿渐看到朋友的朋友辞职了,也愤而继之,不愿为敌伪服务。 方鸿渐再度失业后,孙柔嘉要他进自己的姑母的工厂做事,他大喊道:“资本家走狗的走狗是不做的。”可是他偏偏忘记曾经做“丈人”的周经理也是地地道道的资本家。 “任何人对文化的选择,首先都要受制于文化对他自身的限制。”复杂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他复杂而矛盾的人生理想和性格特征。方鸿渐生存活于三,四十年代,正直中国新旧

10、文化的交替阶段,才留学西洋,受西方现代文化尊重个性、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个人发展的影响,方鸿渐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但在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专制的束缚下,他的理想和愿望化为泡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将社会的外在表现规划为个体的内在欲求,从而使人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异化自我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在方鸿渐生活的外部环境和悲剧人生的客观因素中,更积淀和内化于他的心灵深处,直接构筑着他的“精神围城”,在这两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夹击下,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认真而又玩世,正直而又脆弱。外界的交际、玩弄权术是方

11、鸿渐所学不来的,也是他为人嗤之以鼻的,因而更加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处处碰壁,处处失败。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方鸿渐在事业上的一败涂地。二、家庭中危机四伏方鸿渐在家庭中更是危机四伏。孙柔嘉是故事的“女一号”,小说中关于她与方鸿渐情感发展的篇幅最长,而在第八到九章着重表现了方鸿渐婚姻的悲剧。方鸿渐在与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经历了一番周折后,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遇到了孙柔嘉。当他在三闾大学的教书生涯无以为继时,事业失败的打击令他想找一个感情的依靠,此时的孙柔嘉无疑是最佳人选。方鸿渐与孙柔嘉之间很难说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两人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是环境压力促成的。况且,在方鸿渐的意识里,孙柔嘉只是个女孩

12、子,事事都要请教自己。然而令方鸿渐没想到的是,正是孙柔嘉把她推入了婚姻的围城。方鸿渐待到订婚才发觉孙柔嘉精明,工于心计,在羞涩缄默的外表下有着“专横的意志和多疑善妒的敏感”,“不但很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所以方鸿渐的感觉是“仿佛有了女主人。”但已深陷“围城”之中,婚后的生活犹如进入了“金漆的鸟笼”,被亲戚看不起,被太太那无聊的唠叨、不休的吵闹所苦恼和困扰。孙、方这场婚姻,从他们的外部环境来观察,注定了必然以失败而告终。他们的婚姻掺入了太多旁人的因素:与方鸿渐相连的是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父亲自称开明其实并不理解儿子,他之所以同意儿子与孙柔嘉的订婚,不是因为别的,而是他认为“孙小姐的父亲在报馆

13、做事,报馆里的人会敲竹杠,应当会有钱,并且鸿渐痴人有福,第一次订婚的周家很有钱。后来看中苏鸿业的女儿,也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这次应该不会太糟。孙小姐又是大学毕业,也在外面做事,将来能够自立的。”而当鸿渐来信报告结婚,要他寄钱时,方遁翁便认为原先的判断错误,“也对自由恋和新式女人发表了不恭敬的意见”。母亲非常看重封建家庭的传统礼节,认为女人应该讲究三从四德,孝顺公婆,她对新过门的媳妇没对自己叩头,以及有时很晚才进门看望他们二老,心里很是不舒服,认为学校里出来的不懂规矩,礼貌不周到。而弟弟弟媳则虎视眈眈妒忌心重。二少奶奶、三少奶奶本来是素有旧怨,但此时却冰释前嫌,结成了同盟。她们对老大写信回家寄钱结

14、婚有意见,便怀疑大少奶奶回家后会“双喜临门”,否则不会这么急着想操办婚事。而两人亲自到方鸿渐夫妇新租的小屋内探视嫁妆的行为,更引发了孙柔嘉对方鸿渐的埋怨,所以这样的家庭当然让她受不了。与孙柔嘉相连的则是洋味十足的姑母家,姑母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帖帖还不够,要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她曾对孙小姐说“鸿渐这个人,本领没有,脾气倒很大,柔嘉,男人像小孩子一样,不能spoil的,你太依顺他”姑母的居高临下同样令方鸿渐无法消受,于是矛盾就产生了。结婚实在不只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前就一番考察就涉及祖宗三代,围城中也曾有类似的描写:“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就是羡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

15、哥。”结婚后更不必说,三姑六婆的搬嘴(如李妈每次都将他们吵架的事告密),“内阁高参”的指导,无不有机会闹一场夫妻吵架。事实上两个家庭代表着保守与开放两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和思维方式,代表着中西文明的碰撞,而方鸿渐的婚姻悲剧也这正是这种碰撞所造成的牺牲品。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在家庭中,方鸿渐是弱势的一方。他与孙柔嘉进行历次冲突之后,总是被迫回到他那个本不愿回到的家中,回到孙柔嘉给他限定的这个活动范围之内,其实,这个家庭的成立就是孙柔嘉的一手安排,是一个孙柔嘉为他设好的局。在小说最后一次激烈的家庭冲突之后,方鸿渐茫然地在街上乱走,在无奈之中又被迫回到了这个家他没有勇气更没有能力独立安排自

16、己的人生。小说用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描写方鸿渐家庭的矛盾,形象地表现了方鸿渐深陷婚姻“围城”的痛苦。三、围城是方鸿渐必然的人生作者认为人生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是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方鸿渐的婚姻可看作“围城”,他的人生万事都可看作“围城”。方鸿渐的人生之路可谓每况愈下,走了一条不断失败、失落、幻灭的道路。作者用方鸿渐的人生旅程来隐喻人生的这一困境。在求学中,在婚恋中,在谋职中,在家庭中,方鸿渐无一不是以追求始,以失败终,在左冲右突中,却怎么也摆脱不掉人生的这一困境。人生的这座围城象一道无形的紧箍,使人陷入一种无奈、无助的境遇中。这都是由于方鸿渐的病态人格特点而导致了他的失败。首先,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