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57164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2 年1 2 湖南省昆虫学会光辉五十年1 5 3 和妒 - “静N 啐w 舻x r 淞隅郴弓N 粥滴不瞄弼 而叫嘏一隅嘲岱舻* E N 弓讧看缸嚣蝴 i :10 ,1 , 。1 “。“1 1 。1 1 。1 、| ”。1 1 叫。1 j 1 尊。_ 二, 蠡搽“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应用进展i 耄囊 : j I k 。j 1 ,1 , _ “_ 叫_ I 1 _ _ _l _ JIlIl,1l 1 J ,h r ;h :。l 鹅毒毒薯尊乏毒乏誊翔篙菇,。巍莫j 童晓每 妻 ;i :i 毫崇毒杀譬鬻 备“v “。“汕“。“: 扣“j “j j “- , m 。o * :1 ho ;r

2、 知+ k i “7 o * 二“v 雾- _ 0 他:叶o 皆南琳学院昆虫蒋潺研宠所。溯南株溯7 生1 2 9 a ) 、j 心眷三 := _ 雪i 譬孑露 j I h o , : : 二 I h “。,p I l , h , p ,1 lJ ,I “ J : :h : J I r ; 她竹诖= 仁,删 ,啦= 憎q = 叫目叫:8 b o 抒q i 聿哿 地 世碍协扣;,恤一埘q 把N 蟓抑 = 咀,水删+ w 缸 擒要昆虫轩状病毒表遮系统( B E V 5 ) 是当今基固工程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关于它的应用日新月异本文从 杆状病毒厦其袭选系统的基本特点,扦状病毒的垂直传播轩杖病毒表达系统表

3、达扑源基因的最新进展,杆状 病毒杀虫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练述 关键调昆虫杆状病毒件F 状病毒表达暮统I 杆状病毒杀虫荆 S t u d i e sP r o g r e s so n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n s e c tB a c u l o v i r u sE x p r e s s i o nS y s t e m L i uG a o - - q i a n g ,W e iM e i - - e a i ,W a n gX i a o - - l i n g ( I n t t t u t eo fl l l 辩t tR e o u 抖- C e n

4、t r I lS o u t hF o r e , t r yU n l v e r s t t y g h u z h o u 4 1 2 0 0 6 H u n a n ) A b s t r a c t jI n s c c th e e u l o V t g t e x p a e s s t o ns y s t e mh a Jb e e no 睫o ft h ef o u rm a i ne x p r e 螂ns y s t e mi nl i e n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 r e a r ea m p l e _ n dv a r i

5、e da p p h c a t t o n 姐i t 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e l e m e n t a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h e c u o v u u a 日db a c u l o v i r u e x p r e s s i o ns y s t e m t h ev e r t i c a l 仃I n s m h 。啪o fb e c u l o v i r u t h ed e v e l o p i n g p p l H t 肌0 1B a c u l o v m e x p r e s s

6、i o ns y s t e ma n dt h ep f o g 晴o nh e c u l o v l r u s m 州K 如a 比r e v i e w e d K e yw o r 出:i m e c tb a c u l o v i r e s l h c u l o v k we x p r e s s i o ns y s t e m ;h e c e l o v t r a - m 睇t k 鼬 随着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和昆虫病毒分子 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建立了杆状病毒 表达系统( b a c u l o v i r u se x p r e s s i o n v e c

7、t o r s y s t e m ,B E V S ) ,由于这个系统具有完备的 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 能力等,现已成为当前基因工程四大表达系 统之- - ”。近年来有关它的应用日新月异,本 文拟对其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全面的综述 1 杆状病毒概述 1 1 杆状病毒的基本特性 杆状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 N P V ) 属和颗粒体病毒( G V ) 属。昆虫是它们的自然 寄主,且杆状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o 】 杆状病毒粒子是由杆状核衣壳( r o d s h a p e dn u c l e o c a p s , d ) 和包被它的二层脂质 蛋白囊膜( e n v e l

8、o p e ) 所组成。核衣壳包括衣 壳( c a p s i d ) 蛋白和髓核( c o r e ) 。其中衣壳蛋白 是杆状病毒粒子的主要结构蛋白 髓核由病 毒D N A 分子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碱性蛋白构 成。碱性蛋白同D N A 紧密结合以维持其复 杂有序的超螺旋结构,并且能够增强杆状病 毒D N A 的感染性o 。 杆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产生两种 类型的病毒:一种是包涵型病毒( o c c l u d e d v i r u s ,O V ) ,又称多角体获得型病毒 ( p o l y h e d r o n d e r i v e dv i r u s ,P D V ) 另一个 是

9、芽生型病毒( b u d d e dv i r u s ,B V ) ,又称胞外 病毒(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v i r u s ,E C V ) “】 根据囊膜中核衣壳数量的不同,多角体 病毒粒子可被分为单粒包埋型和多粒包埋 型。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 s i n g l e n u c l e o c a p s i dn u c l e a rp o l y h e d r o s i sv i r u s , S N P V ) ,其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而多 1 5 4 湖南省昆虫学会成立5 0 周年庆典暨2 0 0 2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 0

10、0 2 年1 2 月 粒包埋蛰核型多角体病毒 ( m u h i n u c l e o e a p s i dn u c l e a rp o l y h e d r o s i s v i r u s ,M N P V ) ,其囊膜内含有多个核衣 壳” 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目前人们只 是勾画了杆状病毒的结构框架,其详细的结 构和相对应的功能尚不明了 1 2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特点 昆虫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作为当前基因工 程四大表达系统之一,具有下列优点s 1 、对 人、畜和植物安全 2 ,对外源基因容纳量大 3 、高效表达外源基因 4 、多角体是一个特异 性标记,便于重组病毒的挑选;5

11、 ,大幅降低饲 料寄主昆虫的成本,并能获得大量有重要价 值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6 与细菌表达系统 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 统具有完备的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 如磷酸 化、糖基化蛋白酶特异性水解和酰胺化等) , 且合成的蛋白质稳定,具有与天然蛋白相同 的生理活性C 4 - S 1 3 杆状病毒在昆虫中的垂直传播 杆状病毒的传播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 播。前者无需媒介介导的感染 后者指媒介介 导的传播。直接传播又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 直传播“】。 发现杆状病毒在昆虫中的垂直传播现象 首先是由国外学者发现的。如莎草粘虫 S p o d o p t e r ae x e m p t a 草地夜

12、蛾S f r u g i p e r d a 海灰翅夜蛾S L i t t o r a l i s 等中的垂直传播现 象。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在国外取得一些 成果,我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单位很少。 证明杆状病毒在昆虫中的垂直传播实验 是M o r i 等利用杆状病毒介导荧光素酶基因 在家蚕中的表达实验。我国刘祖强等利用绿 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基因构建重组杆状病 毒并感染昆虫,从基因水平上证明宿主昆虫 在低剂量重组病毒感染之后不仅能稳定携 带,而且能通过生殖系统垂直传播到子代昆 虫,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在昆虫体内的传代 表达J 2 昆虫杆状病毒载体系统表达 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 自从1 9 8 3 年

13、S m i t h 和S u m m e r s 首次利 用苜蓿Y 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 A c M N P V ) 表达人8 一干扰素以来,至今已 有数百种外源基因在杆状病毒载体系统中得 到表达”】。 我国是8 0 年代末才开始做利用昆虫细 胞或虫体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外源基因产 物的研究的目前在生物反应器真正应用的 细胞系是从国外引进的秋粘虫S p o d o p t e r a f r u g i p e r d a 卵巢组织的细胞系s f - - 9 。现已用 s f 一9 和家蚕细胞系表达成功了许多种外源 基因,如鸡马立克氏病毒糖蛋白B 抗原基 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人一干扰

14、素基 因,人白血细胞介素4 、1 2 、E B 病毒膜蛋白基 因、荧光素酶基因、P P 3 8 基因,尿激酶原基 因、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等o ” 外源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水平差异较 大,有的只有l m g L ,但高的可达6 0 0 m g L 用N P V 载体生产处源基因较有效的途径是 用带有外源基因的重组病毒直接感染昆虫幼 虫,在各表达系统中,家蚕( B o m b y xm o r i ) 核 型多角体病毒( B m N P V ) 一家蚕表达系统是 较理想的系统。利用家蚕作为生物反应器,季 平等已成功表达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B 基 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禽马立克氏病毒 糖蛋白B 抗

15、原基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索与 乙肝表面抗原嵌合的基因等“。 魏婉丽等研究了家蚕系统中高效表达的 重组人丁酰胆碱酯酶( r h B C h E ) 的生化性质, 并与天然人丁酰胆碱酯酶( n h B C h E ) 作了比 较。结果表明,人丁酰胆碱酯酶与天然丁酰胆 碱酯酶具有相似的底物亲和力、抑制剂敏感 性及其可重复活化性和对抗体的反应性等。 但人丁酰胆碱酯酶的糖基化程度较低 1 ”。 杨林等进行了G S T 融合蛋白在杆状病 毒系统中表达的可溶性研究。G S T 融合蛋白 是由常用的转移载体G s T 融合载体表 2 0 0 2 年1 2 湖南省昆虫学会光辉五十年 1 5 5 达的蛋白。但在应用原核系统表达G S T 融合 蛋白时,往往会得到不可溶的表达产物,这给 表达产物的纯化,活性保证等带来了困难。在 杨林等的研究中,他们向感染了病毒的细胞 裂解物的裂解液中加入固体十二烷基肌氨酸 钠至终浓度为1 5 ,并将T r i t o n X 一1 0 0 的 比例由1 提高到2 。结果显示至少有1 3 的G S T 一6 x H i s E t p 2 8 处于溶解状态,可溶 性G S T 经亲合层析,目标蛋白得到了纯 化1 ” 一赵炳文等以胎盘组织提取的m R N A 为 受体模板,R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