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56577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2009年政治高考考点全面精析(旧人教版)蓝天工作室经济常识部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解析: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

2、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3、, 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 换 价 值 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

4、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

5、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解析:1、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 具有明

6、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4、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5、合法的劳动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 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

7、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6、按劳分配的原因 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7、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8、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9、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10、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政府进行经济调节

8、、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三、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四、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法人是一种组织 ,

9、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

10、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

11、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 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

12、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原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解决: 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

13、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六、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解析: 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4、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 行分配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 分作积累和消费。但两者不等同。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 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 收小于支。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

15、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6、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 , 依法制定和实施 货币政策 ,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 , 也不是企业法人 , 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 , 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 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7、要弄清债券与股票 , 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