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构型综述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56506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储层构型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储层构型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储层构型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储层构型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储层构型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储层构型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层构型综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储层构型综述 摘 要:储层构型,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最初由Allen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后由Miall在此基础上完整的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将以往在二维平面研究的沉积相工作引向了三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针对河流相到现在的各种沉积相多元发展,构型级次划分方案也越发的完善,对油田的下一步开发部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石油地质;储层构型;剩余油 引言 我国早期开发的老油田,大部分已进入到了开发后期,采收率一般为30%左右,面临综合含水率高、产量低等诸多问题。经研究表明,有相当的剩

2、余油存在于砂体内部,它们被复杂的储层所控制,是下一步油田进行开发挖潜的重要目标。而以小层或砂组为基础的研究已经不足以对储层进行更精细的描述,需要更精细的层次划分,储层构型应运而生。 1 储层构型的发展 英国雷丁大学的J.R.L. Allen教授在1977年首次提出了“Fluvial architecture”(河流构型)的概念,将储层构型这一历史性的概念引入到河流沉积相的研究工作中。并在1983年将河流相划分为三个界面。随后在1985年,加拿大学者A.D. Miall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完整地阐述了储层构型的概念,并针对河流相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储层构型要素的分析方法,使储层构型系统化,真正

3、成为了一门学科。储层构型,也称储层建筑结构,就是研究构成不同级次储层的单元(一般为单砂体)之间的规模、形态以及叠置关系。这一概念反映了不同级次、不同成因的储层构型单元之间的关系,对油田剩余油挖潜和精细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储层构型的概念由河流相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露头和现代沉积中获得的,局限于构型成因的分析和剩余油平面上的分布,并没有真正从剖面、平面结合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储层构型从最初的河流相研究,逐渐推广到三角洲相以及滨浅湖相等沉积相的构型研究,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构型分析方法。 2 储层构型的级次划分 Allen在提出“Fluv

4、i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后,将河流相划分为三个构型界面:一级为交错层系的界面;二级为交错层序组的界面;三级为复合体的界面。 2.1 国外储层构型综述 郑晨晨 赵 璇 王泽润 王 栋 杨 涛 (山东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Miall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 Miall在Allen三级河流相构型界面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六级构型界面的划分方案,即从1级交错层系间的界面到6级大型河道或古河谷群的界面。随后,又在1级交错层系的界面前,增加了一个0级纹层间的界面;在6级界面后,增加了7级大型沉积体系界面和8级盆地充填复合体界面。至此,一个由9级构型界面组成的河

5、流相构型划分方案就被建立了起来(表1)。 Miall的9级构型界面的划分是目前流传比较广、使用比较多的划分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过由于该方案主要是针对河流相提出,并且在与层序地层级次衔接的方面还值得商榷。 2.2 国内的储层构型分级方案 从上文可以看出,原有的分级方案有些许的不足,我国学者吴胜和在Miall九级构型界面的划分基础上,提出了一个12级构型分级方案(表2)。16级界面的划分参考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其限定的构型单元与经典层序地层学的16级层序单元一一对应,即从1级巨层序或大层序到6级小层序,6级构型界面为最小级次层序构型单元,在垂向上与单河道沉积相当。79级界面分别对应Miall

6、构型分级方案的53级界面,其限定的构型单元本质上为“facies architecture”(相构型),即7级河道、三角洲舌体等,8级点坝、天然堤等大型地形,9级侧积体等大型地形内增生体。1012级界面分别对应Miall构型分级方案的20级界面,即10级层序组、11级层系、12级纹层。 储层构型分级的序列有正序和倒序,这两类方案各有其特点。正序方案界面级别随数字的增大而变大,即数序最大为界面最大。该方案适用于地面地质研究,如Miall的构型分级方案。倒序方案界面随数字的增大而减小,即数序最小界面最大。该方案适用于地下地质研究,如吴胜和的构型分级方案。 3 结束语 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储层

7、构型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从简单的界面划分发展到剖面、平面相结合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研究;已经从单一的河流相研究逐步扩展到三角洲及滨浅湖相的研究;构型分级的方案也更加多元化,更加适应各种沉积相的实际情况。随着油田对测井相、单井相的进一步利用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储层构型正逐渐向着立体化、精细化发展,为油田下一步的开发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胜和,季友亮,岳大力,等.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13,19(1):12-22. 2封从军,赵逸,贾鹏,等.潜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探讨J.地质科学,2013,48(4):1234-1245. 3曾祥平.储集层构型研究在油田精细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37(4):483-489. 4罗红梅,朱毅秀,穆星,等.渤海湾渤南洼陷深层湖相滩坝储集层沉积微相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2):182-190. 5商晓飞,侯加根,孙福亭,等.砂质滩坝储集层内部结构特征及构型模式以黄骅坳陷板桥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例J.石油学报,2014,35(6):1160-11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