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449106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历史高历史总复习讲座(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届广东省高三历史总复习讲座第一篇:对改革的分析一、高考历史150分,改革的9分是最应该拿满分,一分不丢的,其原因在于:1. 对改革的考查相对简单,而且一般以知识考查为主,对于勤奋的学生来说,这种记忆性的考查最能发挥她们的优势,帮她们得高分;2. 改革总共就9个,备考好备,可以说基本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二、改革这一部分可能会怎么考?1. 拿两个或三个改革拿来比较。解题关键是确定比较主体和比较项,尤其是题目对比较项表述隐晦时。2. 可能会考查改革的时间或主导者,这里大约会有1-2分,所以9个改革的时间和主导者一定要牢记;3. 可能会夹考一点史学方法,比如问第一手史料、二手史料等问题4. 在最

2、后面一问,可能会考一点关于改革的基本理论,比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改革、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三、对策:理解识记下表和提纲第一部分:基本史实名称时间主导者背景内容评价成败原因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1)雅典的贵族统治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在海上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4) 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改革。1、“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债务,土地回到平民手中2、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3、鼓励发展工商业4、提倡节俭,反对奢侈5、按财产多少,而非出身,划分公民等级(四个等级)6、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进步:1、既给予平民权利,又维

3、护贵族利益,缓解了当时雅典的社会矛盾社会危机,促进了雅典的繁荣和发展。2、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3、对后世影响深远。不足:以财产资格确定政治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2商鞅变法BC356、350年秦孝公、商鞅3北魏孝文帝改革485孝文帝(1)、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2)、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起义不断。(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4)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和促进(1)、均田制(2)、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3)、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度,严惩贪污,根据政绩决定官员任期(4)、迁都洛阳(5)、移风易俗

4、:改穿汉服,用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6)、实行汉制:政权机构、官吏名称、礼仪典章一律改行汉制(1)、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出现农工商全面繁荣的局面。(2)、加速了北魏北方各族的封建化。(3)、加快了各族民族融合。4王安石变法1069宋神宗、王安石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三冗两积局面;2、民众赋税沉重,生活艰难,社会矛盾尖锐,起义不断,严重的统治危机3、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失败,没能解决危机1、青苗法2、市易法3、募役法4、方田均税法5、农田水利法6、均输法7、保甲法8、保马法9、将兵法10、改革科举制度,改变科考内容,废除死记硬背华而不实的明经和诗赋,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5、11、改变人才选拔机制,唯才用人,克服恩荫泛滥弊病1、改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3、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壮大4、改革本应减轻民众负担,但在实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加重农民负担失败原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新法变质,徽宗时蔡京以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5欧洲宗教改革1517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1、政局动荡2、经济落后3、外部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已进行工业革命的法、英先后侵略埃及,埃

6、及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4、主观:面对内忧外患,阿里志在推行改革,维护统治、抵御侵略、富国强兵的政治:确立高度中央集权经济:改革土地和赋税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开办技校,选派留学生学习西方技术; 保护民族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创办步兵学校,聘请外国教官,培养军官;实行征兵制;扩建军营;大力发展海军。 教育:学习西方,创办学校,培养人才;聘请外国专家讲学和传授技术,派遣留学生出国;组织翻译欧美国家著作.积极作用:(1)政治上,建立起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结束了埃及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2)经济上,兴办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先进的科技,发展了近代

7、工业和资本主义。(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入侵。(4)文化教育上,实行开放政策,学习西方,培养人才,发展文化。局限性:(1)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 对外战争,征收重税,强制参军, (2)经济改革的困难。 一是资金匮乏,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多少利润;二是管理不善,现役军官担任厂长,他们营私舞弊,克扣工人工资。三是外商挟技居奇。外国技师故意不向埃及人传授技术,有意破坏生产。(3)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和欧洲列强的破坏。7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亚历山大二世1、经济上: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3、思想上:出现

8、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当时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直接原因5、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1、废除农奴制 二一九解放法令1)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但要受村社管理2)可通过获得一份土地,但要高价赎买2、司法改革 全面建立近代司法体系1)废除旧的等级法院2)仿效英法实行公开陪审制3、地方自治 选举产生1)农村建立地方自治局2)城市建立城市杜马进步性: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近代化道路)。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8明治维新1868明治天皇、武士(1)政治: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2)经济:幕府采

9、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充分发展(3)外因: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4)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1、废藩置县,2、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地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3、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4、派遣包括政府要员在内的使节团访问欧美,了解学习西方。5、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先后扶植国营私人企业发展。6、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7、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8、制定宪法,确立天皇制君主立宪政体。1、基本完成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2、社会思想和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3、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强的道

10、路。4、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近代国家。5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激励和启迪。6、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专制主义仍浓厚,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埋下祸根。9戊戌变法1898光绪帝、康梁等1民族危机: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开学会办报刊宣扬维新变法5公车上书揭开序幕.政治、经济、文教和军事方面。见课本P128页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挽救

11、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3.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4.运动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3、促进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和书局报刊等大众媒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俗的进步.第二部分:基本理论(一)为什么要改革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需要做出相应变革(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4、外部工业文明(先进文明)的冲击,对外战争的失败激发统治者改革奋发图强爆发革命的一般原因(类比):1. 旧的生产关系阻碍新的生产力发

12、展;旧的社会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2. 贫富两级悬殊,赋税沉重,激起某阶级(阶层)反抗3. 某思想传播(古代:宗教;近代:民主思想)4. 导火线(古代:天灾)Ps:改革一般是上层发动,所以一般从统治者角度分析原因;而革命一般是下层发起,所以一般从民众角度分析(二)改革的性质和类别(1)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如梭伦改革;(2)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3)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4)封建社会内部调整、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5)资本主义性质: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3

13、)受工业文明冲击,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三)如何正确评价改革:1.标准:是否推动生产力/社会/历史发展,是否达到目标,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不以道德标准,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作为衡量改革成败标志;2.方法:辨证、客观、全面、抓主流。(四)改革成败的一般原因1、 根本原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 客观原因:反对派力量和改革派力量的对比;外部环境是否有利;3、主观原因:改革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政治魄力;改革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改革策略是否正确;用人是否得当。(五) 从改革中得到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

14、要求和产物;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方式之一;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的斗争。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魄力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策略得当、用人得当第二篇:最有可能考到的话题一、救灾,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民生理由:1、天灾本已很多的中国07-08年似乎天灾特别多,尤其是四川汶川大地震,高考题应该对此有特别的体现。2、去年各地重点考妇女,今年很可能会考救灾。考点切入:1、中国古代灾难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救灾的方式特点与中央集权制度在其中的作用(积极、不足);2、孔子、孟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民生主张3、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举措4、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方面的举措、原因、评价5、新中国党和国家改善民生的努力、成果例题: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宋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xin,小冰粒),或雹或雨水,冰冱(h,冻)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宋史卷62【材料二】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则免于霜矣。 齐民要术栽树【材料三】 (及至宋)陂湖之利日脧(jun,减少)月削昔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