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中国的气候课 型:新课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成因及其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记住一月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温线图、气候类型图等的分析阅读,提高对与气候相关的各类地图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对我国气候特征的复习,初步学会分析我国两大气候特征的成因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地理分析与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气候特征及其对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的分析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教学难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媒体演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媒 体 演 示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气候》,在这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都知道知道哪些气候因素呀?是不是听说过有气温和降水呀?今天我们就从气温和降水这两大个方面来来学习中国的气候首先,大家看一下这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它代表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状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月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镇,那里曾出现极端最低气温-52.3C;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岛,台湾省南部。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征及成因是:特点: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原因:纬度位置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高,昼长也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南方比北方多冬季风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且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它代表的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状况,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气温最高处在吐鲁番盆地,人们把那里称作“火洲”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9.06C,最低气温还是在青藏高原区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成因:纬度位置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高, 但南方白昼却比北方短,得到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夏季风 南方受夏季风程度强,阴雨天多;北方受夏季风程度弱,晴天多;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主要是因为(1)盆地地形,不易散热;(2)沙漠广布,吸热快;(3)天气晴朗干燥,太阳辐射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降水的特征,在学习中国的降水特征之前,我们先来看影响我国降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季风什么是季风呢?季风就是随季节改变而风向发生改变的风分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它是从哪儿吹来的呢?它是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偏北风,主要影响我国的气温;那么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它又是从哪儿吹来的呢?它是从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海洋吹来的偏南风。
就是它使我们的江南地区山青水秀,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夏季风是怎样影响我国的呢?我们知道,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在东南沿海登陆时,与较冷的空气相遇,就会形成锋面雨带,对我国的降水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下面的小动画,我们一起来观察锋面雨带的移动对降水的影响:这是4-5月,雨带登陆,华南地区进入雨季;这是6-7月,雨带推进到江淮地区,这里进入梅雨季节;7月以后,雨带陆续来到华北、东北地区,北方雨季来临;随着9月冷空气增强,雨带被迫南移,10月,在我国大陆完全消失,第二年依旧如此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了我国降水的一些规律呢?是的,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而夏季风虽有规律,却不是一台准时准量的机器,它的强弱、迟缓,都会使各地年降水量有所不同,也就是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各地的年降水量是有很大差异的,你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它在逐渐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这样的,从海洋吹来的夏季风,给东南沿海带来丰沛的降水,使这里成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越往西北,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量也随之越来越少那么,夏季风能够影响到的范围是哪里呢?通常情况下,夏季风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当它一路奔波来到这里时,遇到一串高大的山脉,它们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它实在再也没有力气翻越这些障碍,因此,这条线就成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一线以西以北,就是夏季风很难到达的非季风区,以东以南,则是深受夏季风影响的季风区。
图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季风气候区面积非常广大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影响降水,在时间分配上,降水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且年际变化大;在地区分布上,总体为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这是一幅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降水较多的区域是台湾北部,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最高记录是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到6558mm,年降水量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5.9mm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附近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0C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市、兰州市、拉萨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4、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西北内陆地区5、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6、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地区,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区等7、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和山脉阻挡8、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总结起来,夏季风主要影响降水,而冬季风主要影响冬季气温,加剧南北温差,在它们的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即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我国气候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气候复杂多样.科学家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差别,将全国划分了五个温度带,都有哪些呢?这是热带,它主要包括我国的海南省,云南、广东、台湾的南部,这是亚热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这是暖温带,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包括华北地区和新疆南部,这是中温带,包括了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和新疆北部,这是寒温带,主要是东北北部的小部分地区,当然,别忘了这里还有特殊的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科学家们还根据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哪四类呢?这是湿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半湿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东部季风区,应该注意的是,东北的东部和北部由于蒸发量小,也属于湿润区;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降水少,蒸发强,主要是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这样,不同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叠加,再加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特征,有不同的景观,更让我们体会到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的气候类型图,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划分出五种,东部为三种季风气候,尽管差异很大,但却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即雨热同期,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干燥少雨,青藏高原为独特的高寒气候,随海拔的升高,气候呈现垂直变化,你看,由于地势高,拉萨的最高月均温仅有十几度.这就是我国的气候,不仅有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还有突出的季风气候,在了解了这些特征后,你一定想问,这样的气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这是夏秋季节影响东南沿海的台风,这是狂风暴雨后墙倒屋塌的景象,每年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损失也是惨重的;作为北方人,对秋末到初春的寒潮也不会陌生---那呼啸的北风,骤降的气温仿佛还在昨天,它会给农作物带来低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
大暴雨过后,就容易发生洪灾,会冲毁公路,淹没城市等这些灾害都是季风气候带给我们的总体来说,怎样评价我国的气候呢?1.雨热同期,有利农业生产;2.夏季气温高,有利喜温作物生长;3.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4.多气象灾害说到气象灾害,面对这些灾害,我们怎么办?只有一条: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我们只有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气象观测,保护我们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小结:《中国的气候》一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的两大气候特征,一是季风气候显著,影响我们的主要是夏季的偏南风和冬季的偏北风,夏季风主要影响降水,冬季风主要影响冬季气温,加剧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它们使我国东部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另外,我国还划分了五个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第二大特征,它使我国动植物种类繁多,当然,我国的气候也有不利之处,季风气候同样带给我们许多气象灾害,我们只有认清这些,才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道检测题:1.下列界线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A.一月0C等温线B.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讲解:图中演示四条界线,说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应是一系列山脉,夏季风无法越过,才产生气候差异.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A.不受夏季风影响B.夏季风来的迟C.年降水量稀少D.雨季来的迟*讲解:搞清两点---春风指的是夏季风;玉门关的位置, 图中演示玉门关位置及季风区界线附:板书流程1.气候特征之一----季风气候显著2.夏季风对气候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冬季风对气候的影响:--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对北方影响大,加剧冬季南北温差。
4.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5.气候特征之二----气候复杂多样6.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雨热同期,有利农业生产 --夏季气温高,有利喜温作物生长 --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多气象灾害1、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2,、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板书1我国季风风向示意图锋面雨带推移过程(动画)季风区、非季风区范围、界线年降水量分布(动画)温度带图干湿区图台风图寒潮图洪灾图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