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413037 上传时间:2019-12-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8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科技 探索 争I乌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o g y V isio n 科技 视界 水层 , 富水性弱; 另外该含煤组 2 、 3 、 4号煤层底板标高均低于中奥陶 统石灰岩岩溶水静止水位标高 煤层处于带压状态 4 号煤层距中奥 陶统峰峰组岩溶含水层顶界一般为 1 0 0 m+ 岩性 以细碎屑岩及 泥质岩 为主 隔水性能较好; 本区多为走向正断层, 施工钻孑 L 揭露的断层未发 现涌漏水 现象 因此 未受构造破坏地段 一般不会造 成奥灰岩溶水 进 入矿井。 因此 上部含煤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为二类一型 即水文地质 条件简单 的裂 隙充水矿床 4 2 下部含煤

2、组 下组煤为8 + 9号煤, 直接充水含水层煤层顶板 K : 石灰岩 , 富水性 弱。 间接 充水含水层为下伏 中奥 陶统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岩溶裂隙含 水层 区内及邻区勘探资料表明 该区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裂隙欠发 育, 富水性较差 , 但水位较高, 8 + 9 号煤层多处于奥灰水位以下 下部 含煤组 9 号煤层底板距峰峰组岩溶裂隙含水层为 3 2 6 3 6 4 9 1 m 岩性 以泥质岩及含铝质岩为主 隔水性能较好 峰峰组一段可视为相对隔 水层 因此 8 + 9号煤层勘探类型为三类一型 即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 以顶板进水为主的岩溶裂隙充水矿床。由于区内构造发育, 隔水层厚 度小 , 部分地段水

3、文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 4 3 奥灰水 对矿井 开采 的影 响 根据区内抽水试验资料 ,本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水位标高在十 7 9 2 5 7 m 区内可采煤层多位于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位标高以下 处于 带压状态。根据 煤矿防治水规定 ( 底板受构造破坏的块段突水系数 一 般不大于 0 0 6 MP a m正常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 大于 0 I O MP a m, ) 计算 4 号和 8 + 9 号煤层的突水系数 , 结果显示 , 勘查区内 、 F 断层 以西 , 4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小于 0 0 6 MP dm 为相对 安全区 , F 、 F , 断 层以东 4 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问于

4、0 0 6 0 1 O M P a m处于突水临界 区 ; 8 + 9西部煤层底板 突水系数在 0 0 6 0 1 0 MP a m之 间为 突水 临界 区, 东部煤层底板层突水系数大于0 1 O M P a m 存在突水的危险 由此看来上组煤受奥灰水影响较小, 在可控范围 下组没受奥灰 水影响较大, 突水危险性较大, 若要开采需要做大量防治水工作。 5 瓦斯、 煤尘 、 煤层 自燃倾 向性 、 地温 5 1 在普查和详查阶段在钻孔中分别采取 2 、 3 、 4 、 8 + 9号煤层煤芯 样, 由山西省煤炭煤炭地质研究所测定了坚固性系数 、 瓦斯放散初速 度及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 结果显示各煤层

5、均有瓦斯突出危险 5 - 2 本区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 最 大火焰 长度为 1 0 1 6 0 r a m 抑 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用量为 4 0 8 5 、 测 试结果表明 各煤层均有 煤 尘爆炸危险 5 _3 根据本区西侧煤矿调查资料。 煤自燃倾向性为类 自然发火期 4 6 个月, 对钻孔中2 、 3 、 4 、 6 、 8 + 9 号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测试结果表 明, 各煤层吸氧量 O 5 7 0 7 8 c m S g 自然倾向性判定等级为 I 类、 类 属自燃一 容易自 燃煤层 5 4 本区在 1 1 个钻 L 中进行了简易测温 引用邻区赤峪矿井恒温带 深度为 3 0 m 恒温带温度

6、为 1 4 计算本区地温梯度为 1 1 4 2 4 5 l O O m, 属地温梯度正常区, 从地温梯度的平面分布情况分析 以北部 较高 南部较低。当煤层埋藏深度超过 8 9 5 m时出现以地温梯度为正 常背景的一级热害当煤层埋藏深度超过 1 l O O m时出现以地温梯度 为正常背景的二级热害 本 区拟建 主井最大深度 7 6 7 m 上组煤大部分 处于 2 6度 以下 , 处于相对安全区 , 受地温影响较小 。下组 煤开采深度 大部分也未超过 8 9 5 m 地 温影响也不大 6 涌水量 本 区主要含水层涌水量 : ( 1 ) 奥 陶系 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本 区钻孔施工过程 中未

7、发现涌 ( 漏 ) 水现象 。 峰峰组与上马家沟组 混合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为 0 2 3 6 x 1 0 - 3 L s m, 水位标高+ 7 9 2 5 7 m 。 富 水性差 。 ( 2 ) 太原组( C 3 t ) ; H 灰岩夹砂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区内 D T 9 0 1孔太原组石灰 岩抽水试 验 单位涌水量 为 0 7 3 x l O - 2 U s n l , 水位标高+ 9 2 3 1 2 m, 富水性差。据赤峪勘查区7 0 4等 3 个钻孑 L 的 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量为 7 0 6 x 1 0 6 7 7 x 1 0 - 3 L s 1I 1 水位标高+ 7 6 6 1

8、 6 7 8 9 9 8 m, 富水性差 。 本组在西部裸露地表 , 岩溶裂隙欠发育 , 钻孑 L 简易 水文观测未见涌 、 漏水现象 ( 3 ) 山西组( P l s ) 砂岩裂隙含水岩组 岩性以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 仅含少量中、 细粒砂岩。 含水层厚 7 1 O 2 6 6 6 m中厚层状 均 匀层理 少 见裂隙 , 钻孔 简易水文 观测 无异 常。区内 D T 9 0 1 孑 L 抽水试验 单位涌水量为 0 2 2 x 1 0 2 1 s i n 水位标 高+ 9 5 9 5 8 m y 赤峪勘查区 3 - 1 0 3 孔等三个钻孔的抽水资料 单位涌水 量为 1 3 4 1 0 4 3

9、1 0 L s m 水位标高+ 7 6 7 1 2 8 4 7 8 2 m 富水性差。 由此看来本区各含水层 涌水量不大 对矿井开采影响较小 7 结论及建议 结论: 本区煤炭资源优良 但开采技术条件一般 总综合评价本区 煤炭资源条件属于中等。参照邻区 可以建设大型机械化矿井。 ( 1 ) 本区可采煤层为中厚一 厚煤煤层, 2 、 3 号为大部可采, 4 、 8 + 9 号 为全区可采, 煤质属低 中灰、 低 中高硫 、 低磷、 具较高热值和强 特强 粘结性的焦煤, 煤质较好, 是良好的炼焦用煤 备案储量 4 2 亿吨。所 以, 本区煤炭资源赋存较好 适合建设大型矿井 : ( 2 ) 本区为一走

10、向N N E的向斜 主体位于向斜西冀 沿走向发育 正断层和次级背向斜 , 断层以东地层倾角一般为 1 O l 5 o , 向斜核部 倾角 5 1 0 。 , 未发现岩浆岩和陷落柱 , 属中等构造。由此可以看出, 地 层倾角小于 2 5 度 断层走向单一 有利于采区划分和布置 有利于综 合机械化采煤: ( 3 ) 本区矿体围岩主要为层状岩类的碎屑岩, 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工程地质勘探类型为三类中等, 应该做好顶底板维护管理工作: ( 4 ) 各煤层均具瓦斯突出危险性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各煤层具 自燃倾向性 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应该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 要求进行瓦斯抽排放、 防尘、 防自燃工作

11、: ( 5 )区内各可采煤层多位于奥陶系石灰岩岩溶水位标高以下 , 处 于带压状态。所以应按照 煤矿防治水规定 要求, 勘探阶段和建井阶 段需进一步做好矿区水文地质工作 详细查明和评价奥灰水对矿 井开 采 的影响 : ( 6 ) 详查资料显示各主要含水层涌水量不大 但不排除局部因构 造导水而发生突水事件 所以后期还应该做好水文地质补勘工作 ( 7 ) 建议在首采区 做三维地震工作。 【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煤大地技术开发公司 山西省文水县靛头煤炭勘查区煤炭详查报告 R 2 0 1 3 2 G B 5 0 2 1 5 2 0 0 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S 1 中国计划出版社 2 0 0 6

12、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G B 5 0 2 1 5 2 0 0 5煤矿生 产安全规程 s 1 煤 炭工业出版社 ,2 0 1 1 - 2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煤矿防治水规定( 第 2 8 号令) fs 1 煤炭1 : 业出版 社 2 0 0 9 1 2 1 5 赵利安 采煤概论f M 】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 0 1 1 6 国土资储备字 2 0 1 3 1 1 7 6 号 山西省文水县靛头煤炭勘查区煤炭详查报告【 R 1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2 0 1 3 7 9 ( 上接第 2 3 2页) 而尚未注重实现更为紧密的纵向联系。 3 结束语 我

13、 国物联 网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对物联 网的研究 主要 在物流管理、 智能家居等领域, 在教育领域的探讨尚为鲜见, 但随着物 联网技术的日 益成熟和人们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信其在教育中的 应用将 越来 越广泛 。 它将有助于优化学习环境 丰富学习资源 改善学 习 方 式 , 节 省 管 理 成 本 ,提 高 管 理 效 率 , 加 快 推 进 教 育 现 代 化 进 程 。 e 2 8 2 I 科技视界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V i s i o n 责任编辑: 汤静 【 参考文献】 1 朱仲英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进展与趋势 J 1 微型电脑应用 , 2 O 1 O ( 1 ) : 1 - 3 2 王晓静, 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叫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0 ( 1 ) : 3 7 3 9 3 傅骞, 魏顺平, 贺龙祥无线传感器网络教育应用研究J 1 中国电化教育 , 2 0 0 8 ( 7 ) : 1 0 5 - 1 0 8 4 黄孝斌物联网应用实践I J 1 l 信息化建设, 2 0 0 9 ( 1 1 ) : 2 1 2 2 5 吴功宜摺 慧的物联网J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1 0 责任编辑: 薛俊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