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360251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_常用网络命令教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常用网络命令及使用 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目的】 熟悉各种常用网络命令的功能,了解如何利用网络命令检查和排除网 络故障的方法。 【实验内容】 练习使用实验中所讲述的各种网络命令,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 【实验要求】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会使用常用网络命令对网络进行检测与配置。 ipconfig命令 1.作用 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 2.格式 ipconfig /all|/renew adapter| /releaseadapter 3.参数 /all:产生完整显示。 /release或/renew adapter:这两个参数只能在向DHCP服务器 租用其

2、IP地址的计算机上起作用。 4.说明 当IPConfig不带任何参数选项,则显示每个已经配置了的接口 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值;当使用all选项,则显示更详 细信息,包括本地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如果IP地址是从 DHCP服务器租用的,iPConfig将显示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和租 用地址预计失效的日期等。 5.举例 显示接口配置情况 网络控制器 物理地址 DHCP服务 IP地址 子网掩码 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地址 主机名 主机路由功能 WINS代理服务 ping 1. 作用 Ping命令是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其他主机交换数据报。 根据返回的信息,判断TCP/IP参数是否设

3、置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 常。或者说,Ping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大体上 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 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减小了问题的范围。 若测试成功,将显示:Reply from 若测试失败,将显示:Request timed out. 2. 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3.参数 -t:不停地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直到按Ctrl+C强制中断为止。 -a:以IP地址格式来显示目标主机的网络地址。 -n count:指定Ping次数

4、,默认值为4。 -l length:指定发送到目标主机的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 最大值为65527字节。 -f:在数据包中发送“不要分段”标志。默认情况,发送的数据包都会 被路由器分段后再发送给对方,加上此参数后路由器就不再对数 据包进行分段处理。 -i ttl:将“生存时间”字段设置为ttl指定的值。 -w timeout:指定超时间隔,单位为毫秒。 destination-list:指定要ping的远程计算机 4. 说明 按照缺省设置,Windows上运行的Ping命令发送4个ICMP(网 间控制报文协议)回送请求,每个32字节数据,如果正常,应能 得到4个回送应答。Ping能够以

5、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回送请求到返 回回送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经过的 路由器个数少或网络连接速度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存在时间)值,可以通过TTL值推算出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个 数,个数=源地点TTL起始值(比返回TTL大的最小2的乘方数)- 返回时TTL值。如返回TTL值为119,那么比返回TTL大的最小2的 乘方数应为128,则经过的路由器个数为9(128-119)。 5.举例 测试本机是否连通 获得与域名对应的IP地址发送字节数 网络延时 TTL时间 丢包率 平均延时 arp 1.作用 用于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ARP)”缓存中的内容。

6、 2.格式 arp -a InetAddr -N IfaceAddr -g InetAddr -N IfaceAddr -d InetAddr IfaceAddr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 3.参数 -a InetAddr -N IfaceAddr:显示所有接口的当前 ARP缓存表。 -g InetAddr -N IfaceAddr:与-a相同。 -d InetAddr IfaceAddr:删除指定的IP地址项,此处 的InetAddr代表IP地址。 -s InetAddr EtherAddr IfaceAddr:向ARP缓存添加 可将IP地址InetAd

7、dr解析成物理地址EtherAddr的静态项 。 4. 说明 InetAddr和IfaceAddr的IP地址用带圆点的十进制记数法表示 。物理地址EtherAddr由六个字节组成,这些字节用十六进制记 数法表示并且用连字符隔开(如00-AA-00-4F-2A-9C)。 通过-s参数添加的项属于静态项,它们不会在ARP缓存中超 时。如果终止TCP/IP协议后再启动,这些项会被删除。要创建 永久的静态ARP缓存项,请在批处理文件中使用适当的ARP命 令,并通过“计划任务程序”在启动时运行该批处理文件。 只有当网际协议(TCP/IP)协议在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 器属性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用。 5

8、. 举例 图3.1 查看ARP高速缓存中所有IP/物理地址内容 nbtstat命令 1.作用 该诊断命令用于(TCP/IP上的NetBIOS)显示协议统计和当前 TCP/IP连接,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之后才可用。TCP/IP上的 NetBIOS将NetBIOS名称解析为IP地址。TCP/IP为NetBIOS名称 解析提供了许多选项,其中包括本地缓存查找、WINS服务器查询 、广播、DNS服务器查询以及LMHOSTS和HOSTS查找。命令是 一种用于排除NetBIOS名称解析问题的工具,可以使用NBTSTAT 命令删除或更正预加载的项目。 2.格式 nbtstat -a remotena

9、me -A IP address -c -n -R -r -S -s interval 3. 参数 -a remotename:显示远程计算机的NetBIOS名称表。 -A IPAddress:显示远程计算机的NetBIOS名称表。 -n:列出本地NetBIOS名称。 -r:显示NetBIOS名称解析统计资料。 -R:清除NetBIOS名称缓存的内容,并从Lmhosts文件中重 新加载带有#PRE标记的项目。 -RR:重新释放并刷新通过WINS注册的本地计算机的 NetBIOS名称。 -s:显示NetBIOS客户和服务器会话,并试图将目标IP地址 转化为名称。 -S:显示NetBIOS客户和服

10、务器会话,只通过IP地址列出远 程计算机。 Interval:每隔Interval秒重新显示选择的统计资料,按 CTRL+C停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 4.说明 Nbtstat命令行参数区分大小写; 由Nbtstat产生的列标题的含义如表8-1所示; Type(名称类型)有两类,分别为Unique (单个名称)和Group(组 名称); State NetBIOS可能的连接的状态如表8-2所示。 只有当网际协议(TCP/IP)在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 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用。 5. 举例 显示NetBIOS名称表 netstat命令 1.作用 显示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

11、统计信息、 IP路由表、IPv4统计信息(包括IP、ICMP、TCP 和UDP协议)以 及IPv6统计信息(包括IPv6、ICMPv6、TCP v6和UDPv6协议) 。如果不带参数,netstat显示活动的TCP连接。 2.格式 netstat -a -e -n -s -p protocol -r interval 3. 参数 -a:显示所有活动的TCP连接的端口号,以及计算机侦听到的TCP 和UDP端口号。 -e:显示以太网统计信息,如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数据包数。该 参数可以与-s结合使用。 -n:以数字表格形式显示地址和端口。 -o:显示活动的TCP连接并包括每个连接的进程ID(PID

12、)。 -p Protocol:显示Protocol所指定的协议的连接。 -s:显示每个协议的使用状态。默认情况显示TCP、UDP、ICMP 和IP协议的统计信息。如果安装了IPv6协议,则还会显示TCPv6 、UDPv6、ICMPv6和IPv6协议的统计信息。 -r:显示本机的IP路由表内容,该参数与route print命令等价。 Interval:每隔Interval秒重新显示一次选定的信息,按CTRL+C停 止重新显示统计信息。 4. 说明 Netstat提供下列统计信息: l Proto协议的名称(TCP或UDP)。 l Local Address本地计算机的IP地址和正在使用的端口号

13、。 l Foreign Address连接该插槽的远程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码 。 l State表明TCP连接的状态。 只有当网际协议(TCP/IP)协议在网络连接中安装为网络适配器属性 的组件时,该命令才可用。 图3.4 显示地址和端口 5. 举例 目的网络目的网络掩码网关主机端口地址跳数(经过子网数) 默认网关 route命令 1.作用 该命令主要用来管理本机路由表,可以查看、添加、修改 或删除路由表条目。 2.格式 route -f -p command destination mask subnetmask gateway metric costmetric 3.参数 comman

14、d:为子命令,作用如表8-3所示。 -f:清除所有不是主机路由(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5的路由) 、环回网络路由(目标为127.0.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 路由)或多播路由(目标为224.0.0.0,子网掩码为240.0.0.0的路 由)的所有路由条目。如果该参数与add、change、delete之一命 令结合使用,则先清除后执行命令。 -p:若与add命令一起使用,则将指定的路由添加到注册表中,即成 为永久的静态路由,在启动TCP/IP协议时表态路由会自动初始化 IP路由表;若与print命令一起使用,则显示永久表态路由列表; 若与其它子命令一起使用

15、,将忽略此参数。 Destination:指定目标地址。 mask subnetmask:指定与目标地址相关联的子网掩码。 Gateway:指定网关IP地址。 metric Metric:指定度量值,范围为19999。 if Interface:该参数用于告诉Windows使用哪一块网卡(接口索引 )。 4. 说明 如果是print或delete命令,可以忽略Gateway参数,也可以使用 通配符来表示目标和网关。通配符是指星号“*”或问号“?”,星号代 表任意一串字符,问号代表任一个字符。如10.*.1,192.168.*、 127.*和*224*都是星号通配符的有效使用。 使用了无效的目标和子网掩码值的组合,会显示“Route:bad gateway address netmask”错误消息。目标中有一位或多位设置 为1,而其在子网掩码中的对应位设置为0时就会发生此类错误。 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