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358409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第七章_结构动力特性试验讲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v主要内容 v7.1 概述 v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1 概述 v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 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 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 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 、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 与外荷载无关。 v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 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 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 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 结构的自振特性。 7.

2、1 概述 v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必须了 解各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样,对于已建建筑的震后加固修 复,也需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 才能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v2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 防止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产生共振或拍振现象。 在设计中可以使结构避开干扰源的影响,同样也可以设法防 止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于仪器设备的工作产生干扰的影响, 可以帮助寻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隔震或消震。 v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 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动力作用,特别是地震作 用后,结构受损开裂使结构刚度发

3、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 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从结构自身固有特 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 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7.1 概述 v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按结构动力学的理论 进行计算。 v但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材料和连接等因素 ,经简化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往往会有一定 误差。对于结构阻尼系数一般只能通过试验 来加以确定。 v因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就成为动力试 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7.1 概述 v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 主,由于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 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可 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

4、正如本章所 介绍的试验实例。 v随着对结构动力反应研究的需要,目前较多 的结构动力试验,特别是研究地震,风震反 应的抗震动力试验,也可以通过试验室内的 模型试验来测量它的动力特性。 7.1 概述 v人工激振法是一种早期使用的方法,试验得到的资 料数据直观简单,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 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处理 数据的新方法,由于它是利用环境脉动的随机激振 ,不需要激振设备,对于现场测试特别有利。以上 任何一种方法都能测得结构的各种自振特性参数。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2.1 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v1、自由振动法 v定义: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

5、或突加荷载的方 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 v现场试验:反冲激振器对结构产生冲击荷载; v工业厂房:锻锤、冲床或利用行车的纵横向制动产生垂直或 水平的自由振动; v桥梁:载重汽车越过障碍物或突然制动产生冲击荷载。 v模型试验:锤击法激励模型产生自由振动。 v通过测量仪器的记录,可以得到结构的有阻尼自由振动曲线 。振动时程曲线,据记录纸带速度或时间座标,量取振动波 形的周期,由此求得结构的自振频率f1T。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2.1 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v2、强迫振动法 强迫振动法也称共振法。一般都采用惯性式机 械离心激振器对结构施加周期性的简谐振动,在模 型

6、试验时可采用电磁激振器激振,使结构和模型产 生强迫振动。由结构动力学可知,当干扰力的频率 与结构自振频率相等时,结构产生共振。 利用激振器可以连续改变激振频率的特点,当 结构产生共振时振幅出现极大值,这时激振器的频 率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2.2 结构阻尼的测量 v阻尼对振动效应影响较大,与结构形式、材料性质 、连接、支座有关。计算振幅考虑阻尼影响。 v结构体系阻尼大,结构的弹性小,消耗地震荷载能 量,结构有利。 v1、自由振动法确定阻尼; v2、按强迫振动共振曲线确定结构的阻尼; v3、由动力系数求组你比。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2

7、.3 振型测量 v结构各个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是时间和 空间的函数。 v单自由度对应频率有一个,只有一个振型; v多自由度对应固有频率和若干个振型; v多自由度振型:称为第一振型、第二振型、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7.2.3 振型测量 v测振传感器布置:沿结构高度或跨度方向连 续布置水平和垂直测振传感器,整体结构布 置在各层楼面、屋面。 v试验按振动记录曲线取某一固有频率结构振 动时各个测点同时间位移值,并将位移值连 线,得到结构振型曲线。 v量测注意振动曲线的相位。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实际工程测量: v某疾病控制中心实验楼建于1977年,原设计为六层,实

8、际建成七层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整体筏板基础,建筑面积约5880m2,建筑为典 型的内廊式办公楼,平面布置规则,结构纵横方向平面尺寸分别为56m, 15m,建筑高度约为24m 。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该建筑平面较为规则,选择在走廊中部沿二 至七层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拾振器,测试时 间为中午下班时间,以避免人为的干扰噪声 ;现场采用50Hz的采样频率对结构的脉动速 度反应进行约1小时的采样,抗混滤波器设置 20Hz的低通滤波,数据采集仪16通道分别 对应X方向二七层的速度反应,712通道 分别对应Y方向二七层的速度反应,图2和 图3分别为X、Y方向各通道的时域波形。 7.2

9、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图1 X方向各楼层速度反应时域波形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图2 Y方向各楼层速度反应时域波形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图4 X方向各楼层与7层速度反应的互谱曲线: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图5 Y方向各楼层与7层速度反应的互谱曲线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图2和图3所反映的楼层X、Y方向各通道的时 域波形可以看出,随楼层的增加,结构的脉动 反应呈放大趋势;对各楼层时域波形进行傅氏 变换,以顶层质点作为参考,得到各楼层相对 于顶层质点的互谱结果,具体见图4和图5,由 图4和图5可以看出各层的互谱曲线均在结构

10、 的主频出现明显的波峰。 v根据各楼层互谱幅值进行振型拟合,结果见表 1和表2。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表1 X方向前2阶测试振型结果: 楼层 相 对 幅 值 振型 1 阶 TX1=1.7509S 2阶 TX2=0.5810S 71-1 60.958-0.644 50.871-0.03 40.7420.594 30.5770.969 20.3850.935 10.1740.509 000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表2 X方向前2阶测试振型结果: 楼层 第1阶 f1=2.002Hz 第2阶 f2=5.956Hz 振型 7F(6#)10.31538 6F(5#)0.8

11、6755-0.35096 5F(4#)0.65894-0.79038 4F(3#)0.49139-1 3F(2#)0.36225-0.84038 2F(1#)0.23444-0.49808 1F00 7.2 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X方向前2阶测试振型结果 Y方向前2阶测试振型结果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该工程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 置规则,建筑各层高度分别为23.5m、 53.4m,混凝土柱截面尺寸均为300400, 混凝土强度为C20,采用SATWE程序对该结 构进行计算,计算得到该楼两个方向前两阶 振型和周期结果见表3表4,实测周期与计 算周期的比较结

12、果见表5。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表3 X方向计算振型结果: 楼层 相 对 幅 值 振型 1 阶 TX1=1.7509S 2阶 TX2=0.5810S 71-1 60.958-0.644 50.871-0.03 40.7420.594 30.5770.969 20.3850.935 10.1740.509 000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表4 Y方向计算振型结果 楼 层相 对 幅 值 振型 1 阶 TY1=1.4268 S 2阶 TY2=0.4695 S 711 60.9770.638 50.880.006 40.743-0.623 30.571-0.98

13、8 20.374-0.937 10.163-0.493 000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表5 实测周期与计算周期的比较: 实测 计算 固有周期( 秒) 方 向 阶 次 X 1阶0.52521.69260.31 2阶0.17810.57690.31 Y 1阶0.49951.38300.36 2阶0.16790.46760.36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框架结构的计算周期较实测周期偏大甚多, 其中一个较主要的因素是,框架结构在计算 中,通常抗侧力构件只考虑承重的框架柱遭 受破坏前,尤其在脉动反应中,结构整体处 于线弹性工作阶段,框架填充墙与框架协同 工作且其提供

14、的抗侧刚度很大,这是造成结 构计算周期与实测值相比偏大的主要原因。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虽然填充墙能协同框架分担水平力,但不易计算。 现行规范对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通常采用不考虑填 充墙的刚度和强度,只作为惯性重量集中到各楼层 ,以保证“进行结构抗震强度验算与所确定自振周期 采取的计算简图相一致”,这一抗震设计方法是简单 的,但须注意的是,对上重下轻(如底部空旷)的 房屋,不宜随意把填充墙简化成惯性重量作用到框 架上去,这样作容易使底层框架柱的实际剪力较多 地超过不计上层填充墙时的计算剪力。 7.3 环境随机振动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v从框架结构实测周期与计算周期的对比可以 看出,填充墙在实际工作状况中的刚度贡献 是客观存在的,在结构计算中虽然可采用不 考虑填充墙刚度和强度的简化方法,但从抗 震多道设防的观点出发,填充墙提供抗侧刚 度,并分担水平地震力,应当采取必要的构 造措施来避免其在地震过程中产生次生灾害 ,并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填充墙构成的附加 刚度及结构体系在竖向刚度的连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