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355825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复习指导(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 物 大二轮复习 调节 模块三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1 重温考纲考点 2 知识网络构建 3 考向梳理 4 复习练案 重温考纲考点 考点考情 1.稳态的生理意义()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 态中的作用()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 糖调节()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 中的作用() 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 ,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命题主要分布 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 。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 考查尤为突出。 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 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列表比较神经调节 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2、疫的 异同。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 血糖调节的模型。 知识网络构建 考 向 梳 理 1(2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 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 0.9%的NaCI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 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会导 致血浆量增加,而

3、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 考向一 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C 2(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 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 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 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 动运输,B、C、D项正确。 A 1理清内环境及稳

4、态机制(填图) 2与内环境及其物质组成成分相关的4个错混点 (1)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2)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等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属 于内环境的组分。 (3)三类内环境物质: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 酸、核苷酸、葡 萄糖等;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 神经递质等。 (4)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属于内环境。 请注意,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 境的组成成分。 (1)通常情

5、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 是O2浓度( ) (2)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细胞内 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 )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5)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 (6)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为毛细血管 壁,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题型1 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A处处毛细细血管壁细细胞生活的内环

6、环境是血浆浆和淋巴 B正常情况下,液体处处的CO2浓浓度最高 C人体剧剧烈运动时动时 ,会导导致的pH明显显降低 D渗透压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Na的含量 B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田中液体的名称分别为组织液、细胞内 液、淋巴和血浆,故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位于其一侧的血浆和 另一侧的组织液,A项错误;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线粒体,故细胞内液中CO2浓度应最高,即图中的液体处,B项正确;由于血 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会被缓冲物质中和,血浆(液体 )的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项错误;细胞外液(液体)渗透压的90%以 上来源于Na和Cl,而细胞内液(

7、液体)渗透压的维持主要靠K起作用,D项 错误。 技巧方法 判定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技术 (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 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 环境的成分。 (2)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 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 分。 (3)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 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1(2016全国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

8、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考向二 下丘脑参与的稳态调节 B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 项正确;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 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和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C项、D项正确。 2(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

9、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线c表示饮饮用1L生理盐盐水后排尿量 的变变化 B饮饮用大量生理盐盐水后循环环血量出现现 暂时暂时 性增加 C曲线线d表示饮饮用1L生理盐盐水后血浆浆 渗透压压的变变化 D饮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 抗利尿激素减少 B 解析 曲线c表示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 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 d表示饮用1 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 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

10、动物(动 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 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 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_。 舒张张 增加 增加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_ 。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 量会_,分解代谢会_。 解析 (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11、,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动物出现焦虑 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 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哺乳动物处于 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 以维持体温恒定。 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以保证证本实验实验 的结结果是由41引起的 增加 增强 4(2016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饥饿 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质摄 入的 情况下,与其在进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 高血糖素与胰岛岛素含量的比值值_,其原因是 _ _。 高

12、 在饥饿时饥饿时 ,血糖浓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 增加,胰岛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进食后则则相反 (2)在饥饿饥饿 条件下,一段时间时间 内人体血浆浆中葡萄糖和酮酮体浓浓度变变化的趋势趋势 如图图所示。酮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谢的中间产间产 物,其酸性较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 不能进进食时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满足 能量需求外,还还可以_。 避免因酮酮体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环境pH下降 解析 (1)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特点可知,饥饿时,血糖浓度 降低,具有升高血糖功能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胰岛 素分泌量减少,此时,胰高血糖素与胰

13、岛素的比值较高;进食后,由于食物中 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较低。(2)由题干可知,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 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在图中,饥饿时葡萄糖含量低,供能不足,机体可 分解脂肪酸提供能量,并产生中间产物酮体,因此注射葡萄糖可避免因酮体浓 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1理解下丘脑在三种调节中的作用(填图) (1)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 (2)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 (3)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 (4)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

14、素释放减少( ) (5)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6)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加机体产热调节( ) 1(2017河南安阳月考)糖尿 病发病率近年来在全球多个国家呈上 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 的十大杀手之一,图中甲为糖尿病患 者,乙为健康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 题型1 血糖平衡及调节 D A甲AB段与乙ab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 较弱 B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 有B点出现砖红色 C乙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 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解析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因此摄取葡萄糖后,糖尿病患 者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活动较弱;乙为正常人,开始运动后体内血糖 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血糖浓度下降;人体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 ,血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因此胰高血糖素浓度增加。 2人体胰腺中胰岛的生理活动对糖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 相关问题: (1)餐后随着食物淀粉的消化吸收,机体内血糖浓度会偏高,此时 _(填“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 加速对葡萄糖的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2)如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