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8353953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发海电机与拖动基础第四版第四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 4.1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 为了产生较大的启动转矩并限制过高的启动转速,应使每 极磁通为额定值,即励磁电流为额定值。且仅防励磁回路开。 他励直流电动机加额定电压直接启动,此时由于速 , 反电势 ,则启动电流 ,启动转矩 将产生过大的电流,导火花过大甚至拉弧,损坏电刷和换器; 还会产生机械冲。除小电机外,一般不允许直接启动。 41.1 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 电枢回路串电阻 R ,启动电流为 串入电阻的大小依据负载转矩 而定。为了保持在启动过程中,电 磁转矩持续较大和电枢电流持续较 小,可逐段切断启动电阻进行动。 如图4.1所示。 图 4.11 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

2、4.1.2 降电压启动 降低电压时,启动电流为 ,电 压的大小根据负载转矩和启动条件而 定。为了保持在启动过程中,电磁转 矩持续较大和电枢电流持续较小,可 逐渐升高电压,直至 ,如4.2。 图 4.2 降压启动 图中A点为稳定运行点。 4.2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4.2.1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1.电枢串电阻调速 保持电源电压与磁通为额定值不变, 在电枢回路中串入不同电阻时,电动机 图4.3 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 运行于不同转速,如图4.3 所示。 串电阻调速,电机在不同速度下运行时,只要负载转矩变, 电枢电流也不变。因为 电枢串电阻调速的缺点是 损耗大,串电阻越大、速度越低、损耗越大。

3、 2. 降低电源电压调速 保持磁通为额定值,电枢回路不串电阻,降低电枢电压的调 速如图4.4所示。图中的负载为恒转矩负载,降低电压时,电 机工作在不同转速上。同理,只要 负载转矩不变,电枢电流就不变。 由于降压调速的机械特性为一组硬 度较大的平行线,低速运行时稳定 性好,速度调节平滑,故广泛运用 图4.4 降低电源电压调速 在直流拖动系统中。 3.弱磁调速 保持电机电压不变,电枢回路不 串电阻,在负载转矩不太大的情况 下,降低直流电动机磁通,可使直 流电动机转速升高。恒转矩负载的 图4.5 弱磁调速 机械机械特性如图4.5所示。弱磁升速中,最高转速受换向器和 机械强度限制,一般不超过 1.2

4、。 在直流电机拖动系统中,广泛用降电压向下调速及减弱磁通 向上调速的双向调速法,以获取较宽的调速范围。 4.2.2 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 在调速过程中,保持点枢电流和每极磁通为额定值(即电磁 转矩为额定值),称为恒转矩调速。 保持电枢电流为额定值,采用弱磁调速,此时虽然转矩小, 但转速变高,而功率保持不变,称恒功率调速。 4.2.3 调速的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与静差率 在额定负载下,电动机调速时的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 称为调速范围,用 D 表示。即 (4-3) 静差率 又称转速变化率,是指电动机由理想空载到额定负 载时的转速变化率,用 表示,即 (4-4) 由式(4-4)可知,静差率与

5、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与转速降落有关。 由图 4.7 可知,固有机械特性的转速降落 较小,而人为 机械特性的转速降落 较大,即人为机械特性比固有机械特性 的静差率大。若串最大电阻时机械特性的静差率满足要求, 则 其他特性上的静差率都能满足要求。则在串最大电阻的机械特 性上 时的转速,就是串电阻调速的最低转速 ,而 就是最高转速 。 (2)与理想空载转速有关。 机械特性硬度一定时,理想空载转速越高,静差率越小。 在图 4.8 的降压调速机械特性中,当 时,两条特性的 转速降落相同,但两条特性的静差率却不同,显然低电压特性 的静差率大。故在降压调速中,只要电压最低的机械特性的静 差率满足要求,

6、其他各条特性都能满足要求。这条电压最低机 械特性在 时的转速为最低转速 ,而 为最高 转速 。 图4.7 电枢串电阻调速的 静差率与调速范围 图 4.8 降电源电压的静差 率与调速范围 调速范围与静差率是两互相制约的指标,实际生产中,需要 根据静差率与调速范围两项指标来选择调速方法。 2. 调速的平滑性 有级调速的平滑性用平滑系数 表示,其定义为,相邻两级 转速中,高一级转速与低一级转速之比,即 , 越 小,平滑性越好。当 时,成为无级调速。 3. 调速的经济性 调速的经济性主要指调速设备的初投资、调速的电能损耗和 运行时的维修费用等。 以上所述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三种调速方法的性能比较,请见 课

7、本表4.1 。 4.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动与制动运行 电动机在负载特性与机械特性的交点上的恒速运行,称为 稳态运行;在工作点之外的机械特性上的运行时,称为过度过 程;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固有特性、人为特性和各类生产机械的 负载转矩特性都分布在直角坐标的四 个象限内。 4.3.1 电动运行 1.正向电动运行 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T0 ,转n0这 种运行状态称为正向电动运行。由于 图4.9 他励直流电动机电动运行 1-固有特性 2-降压人为特性 3-电源为( ) 的人为机械特性 T 与 n 同方向,T 为拖动性负载。在第一象限,如图4.9 所示的 A 点和 B 点。表4.2 为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的功率

8、关系。 表4.2 他励直流电动机稳态电动运行时的功率关系 输入 电枢回路 电磁功率 电动机 输出 电功率 总损耗 (电机) 空载损耗 机械功率 + + + + + 2. 反向电动运行 拖动反抗性负载,反向时工作点在第三象限如图4.9 的C点。 这时电磁转矩 T0,转速 n 0,转速 n 0 , n 0 ,而转 矩T0,转速 n0,且其绝 对值大于 ,这种运行状态 称反向回馈制动运行。其功 率关系与正向回馈制动运行 完全一样。 若他励直流电动机拖动位 能性负载进行反接制动,当 n = 0,若不切电源,或抱闸 图 4.18 反向回馈制动运行 制动,则转速反转,将过度到反接制动机械特性与负载机械特

9、性的交点,如图4.18 (b) 所示的 C点。这也是反向回馈制动运行 状态。 小结 将四的象限的机械特性画在一起如 图 4.19所示。第一、三象限为电动 运行状态,第二、四象限为制动运 行状态。在电力拖动系统的实际运 用中,一般都要在两种以上状态下 运行。因此要求掌喔电机的各种运 行状态及相互间的过度过程。 图 4.19 他励直流电动机各种运行状态 4.4 直流电力拖动系统的过渡过程 4.41 他励直流电动机过渡过程的数学分析 分析过渡过程时,忽略电磁过度过程,只考虑机械过度程, 且假设: (1)电源电压在过渡过程中恒定不变; (2)磁通 恒定不变; (3)负载转矩为常数不变。 下面以图 4.

10、20为例,从起 始点A到稳定点 B的过渡过 程。 图 4.20 机械特性上AB的过渡过程 1. 转速 n 的变化规律 n=f (t) 设负载转矩 和 为常数,其转矩与转速的动态方程为: 按前述转速与转矩关系有: 上两式联立消去 T 得微分方程: 令 即得 (4-5) 式(4-5)为非齐次常系数一阶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得: (4-6) 将初始条件 t=0, , 代入(4-6)式得到: (4-7) 式(4-7)即为转速过渡过程关系式,其中 为稳态分量, 为自由分量,曲线如图4.21(a)所示。过渡函数的 三个要素为起始值、稳态值与时间常数。其中时间常数为: (4-8) 可见其大小不仅与 有关,还与电

11、磁量 及 有 关,固称其为机电时间常数。 图 4.21 过渡过程曲线 2. 转矩变化规律 T = f ( t ) 参阅图4.20中机械特性与转速的关系有: ( 4-9 ) 将式(4- 9)代入式(4-7)化简得: (4-10) 显然转矩过渡式中也包含了一个稳态值与一个按指数规律衰减 的自由分量,见图4.21(b)。 3. 电枢电流变化规律 Ia = f ( t ) 电流与转矩的关系式为: (4-11) 将式(4-11)代入式(4-10)化简后得: (4-12) 可见电枢电流也包括强制分量和自由分量两部分,如图 4.21 (c)所示。 4. 过渡过程时间的计算 图 4.20 中X 为AB 中间的

12、任意一点,所对应的时间为 、对应 转速为 、对应转矩为 。若已知X点的转速 ,则可通过函 数 n = f (t) 及公式(4-7)求出时间 ,见图 4.21(a),即 (4-13) 同理,依据T= f (t) ,及X点的 ,求出 ,见图 4.21(b),即 (4-14) 同理,依据 = f (t) ,及X点的 ,求出 ,见图 4.21(c),即 (4-15) 4.4.2 启动的过渡过程 图 4.22(a)为他励直流电动机一启动机械特性,将启动点 A到 稳态运行点 S的具体数据代入式(4-7)与式(4-10)便得启动过 渡过程的n = f (t) 和 T= f (t) ,即 和 ,参阅图 4.2

13、2(b)和(c) 。 图 4.22 启动过渡过程 4.4.3 能耗制动过渡过程 在分析过渡过程时,若电机机械特性与负载特性不相交,则 延长负载特性使之相交,推出过渡过程,该交点称谓虚稳点。 在图 4.23 (a)中,已知曲线1、2、3,系统飞轮矩及点 A和点 X,求从AX 的过渡过程。 图 4.23 机械特性上 AX 的过渡过 程 解:将曲线2延长与曲线1交 于B点,参照式(4-5)可得: 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为: 将初始条件代入解得: (4-16) 根据式(4-16)画出 n =f (t)曲线如图4.23(b)中的实线部分。 为了区分稳态点与虚稳态点,我们用AXB 表示实稳态过 程;用AX(B) 表示虚稳态过程。 1. 拖动反抗性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