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跟踪课件3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349323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跟踪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射线跟踪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射线跟踪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射线跟踪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射线跟踪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线跟踪课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跟踪课件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射线跟踪基本概念 二、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 三、射线的跟踪 四 射线跟踪加速技术 一、射线跟踪基本概念 非规则地形 图1 室内传播模型及收发信 机之间的射线路径 由于移动通信大多采用 VHF、UHF 频段(300MHz30GHz) ,在这些频段内的最大波长只有 10m,与传播路径上的建筑物、 树林、山丘等物体的线度相比要小得多,故电波主要以直射、反 射、散射、绕射等方式传播。 射线跟踪技术就是,跟踪发射源在整个 4立体角射线空间中 根据 GO 理论射出的直射线,并附加考虑反射、折射、绕射等传 播现象,以便有效地找出从发射到接收的 GO 传播路径。一旦找到 后,对多条从发射到接收的传播路径

2、的场强叠加就可确定所接收 的场强。用来进行基站选址和网络优化、无线定位等。 所进行的讨论将主要集中在如何找出有效的 GO 传播路径上 。 射线跟踪方法基于几何光学(GO)原理,通过模拟射线(光) 的传播路径来确定反射、折射和阴影等。射线跟踪是估算高频电 磁场的一种很容易应用的近似方法,它假设传播的电磁波波长趋 于零,因此电磁波的能量可以认为能通过直径为无限小的细管, 经常称之为射线,向外辐射。在几何光学中,只考虑直射、反 射和折射射线。对于障碍物的绕射,通过引入称为绕射射线来 补充 GO 理论,即 GTD 和 UTD。 射线跟踪模型需要跟踪每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完整射线 轨迹,射线在传播过程

3、中会发生交叉,这个交叉可以是物体表面的 反射或者刃边的绕射相交形成的,当射线入射面的数量成线性增 加时,射线相交的次数也将成指数增长,这导致计算上的复杂性 。 二、直射波、反射波、绕射波 2.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射线在传播中遇到不同媒质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 现象,由费马原理可以推导出反射射线和折射射线遵循的传播 规律,即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反射定律包括三个内容: (1)反射射线、反射点处反射面法线及入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射线、入射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入射角i 与反射角r,相等,即 。 折射定律也包括三个内容: (1)折射射线、法线和入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 (2)

4、折射射线和入射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3)折射角t与入射角i之间满足斯耐尔折射定律 2.2 边缘绕射射线 几何绕射理论 认为,当入射射线 遇到散射体边界面 的边缘、拐角、尖 顶和凸曲面时,会 产生一新的绕射射 线。图2.2所示的是 边缘绕射情况。 图2.2边缘绕射 凯勒指出,边缘绕射射线与边缘的夹角等于入射射线与边 缘的夹角。一条入射射线会激起无穷多条绕射射线,它们都位 于一个以绕射点为顶点的圆锥面上。圆锥轴就是绕射点所在边 缘的切线,圆锥的半顶角等于入射射线与边缘切线的夹角。 图2.3 尖顶绕射和表面绕射射线 除了边缘绕射外,通常还有尖顶绕射、表面绕射和多次绕射, 如图2.3所示。 实际环境中

5、,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建筑物对电波产生反射和 绕射作用。由于反射面有一定大小,边缘角有一定内角,射线在 经过反射(绕射)后,射线可能经过的区域就在一定范围内,这个 范围就是进行射线追踪的有效区域。 2.3 实际源、虚拟源的有效区域 在整个传播环境中,通常有三类射线:一类是由发射源所 产生的直射线,一类是由墙面的镜像反射所产生的反射线,由 镜像理论可知,这些反射线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源实际源 的镜像所产生的;另一类是由墙角发生绕射时所产生的绕射线 ,同样这些绕射线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虚拟源绕射源所产生 的。因此整个传播环境中的射线就相当是由三类源所产生的, 它们分别是发射源、镜像源(或者反射源)以及绕射

6、源,这三类 源的位置分别由发射机天线的位置、镜像的位置以及绕射点的 位置(即发生绕射的墙角的位置)所确定。 它们的有效作用范围分别如下: 发射源的作用范围由发射机天线的辐射 范围所确定,为了分析方便,假设发射机天 线是一个垂直极化的偶极子天线,因此它的 水平面作用为全向,即围绕发射天线的整个 弧度范围。(如图2.3.a阴影部分) 图2.3.a辐射源可视区域图 镜像源的作用范围是由产生镜像源的墙面的被照射部分所 确定的,由于反射面大小一定,故反射射线只可能存在于镜像 源与反射面两个边缘连线所夹区域内,在二维预测环境中,墙 面是由矩形的边即一条线段所表示的,因此镜像源的作用范围 就是镜像源与被照射

7、的部分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相连而成的两 条射线所围的范围。 (图2.3.b阴影部分); 绕射源的作用范围是由发生绕射现象的墙角所确定的,即 它是由与该墙角相连的两个墙面所围成的,若假设所有的墙的 拐角都为直角,因此绕射源的有效范围为32。 (如图2.3.c阴 影部分) 2.3.b反射面可视区域 图2.3.c绕射边缘可视区域 图2.3三种可视区域 找出可视区域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减少进行遮挡测试的面或 边缘的数量,从而提高追踪的效率。由于反射波(绕射波)只存在 于可视区域内,因此只需要对可视区域内的反射面和边缘进行 测试。而在区域外的反射面,则可以不考虑。 图2.3.a辐射源可视区域 图 2.3.

8、b反射面可视区域 图2.3.c绕射边缘可视区域 图2.3三种可视区域 2.4 场强计算 2.4.1 直射波的场强计算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可近似地认为是均匀平面波在理想 介质中的传播。假设电波由原点(0,0,0)传播到任意一点( x, y,Z),H0,E0为原点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E,H为(x,y, z)处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关系为: k为波数. 发射天线为为半波振子,由远区场公式 即可得到接受点直射波的电场强度大小。 2.4.2 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场强度计算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求得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 和折射 系数 及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 和折射系数 。 对于任何线极化入射波,都可以根据

9、入射平面,分解为平 行极化波和垂直极化波,因此,根据推导,己知入射到平面的电 场为 ,可以得出反射后的电场大小 为: 2.4.3 绕射波的电场强度计算 在计算绕射射线场时,首先应求得绕射点Q处的绕射系数 D和入射波末场 , 然后求得绕射点处绕射波初场 ,再利用几何光学射线场公式求得沿绕射射线上任何场点s处 场的大小和相位,其公式为: 式中, 为焦散距离, 三、射线的跟踪 计算机程序通过射线跟踪找到每条路径,从发射位置辐射出 的能量将沿着这些路径到达接收点。在实际的城市或室内环境中 ,射线跟踪的数量将非常大,因此整个射线跟踪过程可安排和储 存在所谓的“射线跟踪树”中。树起源于源点,树的分支是所要

10、跟 踪的射线,树节是传播过程中射线遇到障碍物(多面体面)后的反 射点或绕射点。通常,射线在到达接收点之前可能会遇到障碍物 体,当一射线遇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它们服从反 射定律和折射(Snell)定律,射线被折射和反射后,将分解成为两 条“子”射线反射射线和折射射线,并按新的反射、折射方向 继续传播, ,当一射线遇到障碍物边缘、拐角、尖顶和凸曲面时, 会发生绕射,绕射射线有无穷多条。但是在室外传播中,折射射 线一般被丢弃。 为了计算反射系数,在每个树节中储存了GO所需的参量(入 射角、射线路径长度、多面体面材料的类型等等)。树包含了有关 射线跟踪的信息,它们全部用合适的格式表示。 实

11、际中,发射天线发射几千条射线。 采用镜像法的射线跟踪技术。 3.1 镜像法的射线跟踪技术 传统镜像法的射线跟踪技术是点到点的跟踪技术,并能提供精 确的结果。它还有非常好的计算效率,原因是由于不能到达接收机 的射线在计算开始时就没有考虑。但是,这种方法在复杂环境中 选择产生镜像的散射体非常困难。 已知源点S和多面体面,根据镜像法 原理,由该多面体面反射的射线可以认为 是从镜像源 I 的虚源点直接辐射的射线。 镜像源I的位置和源点S对于多面体面所在 的平面是对称的(见图3.1 )。从实源点S的 辐射特性及多面体面的电特性可得到镜像 源辐射的场。 图 3.1 镜像法原理 对于已知的观察点O,很容易知

12、道反射点R是线段IO和多 面体面的交点。后面的8.7节介绍了高效率的射线-多面体面的 求交算法。 当所求空间域中有N个平坦多面体面时,镜像的数目将是N 个。因此,到达一观察点的最大反射射线数目是 N。显然,实际 上到达观察点的反射射线数目要少得多,这是因为 (1)由于多面体面的尺寸有限,只有 位于多面体面的反射空间(RS)(见图3.2) 内的观察点才能接收到反射射线。 图 3.2反射多面体面的反 射空间(RS) (2)第2个原因是反射射线或入射射线( 从S到R)可能被环境中的其它多面体面 所遮挡。这必须通过阴影测试来获知。 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二次反射 射线。二次反射射线的源是一阶镜像 (一次

13、反射的镜像)的镜像。它们被称 为二阶镜像。对于二次反射必须满足 3个条件: (1)观察点必须在第2个多面体 面的RS中。换句话说,第2个反射 点必须位于第2个多面体面上。 (2)第2个反射点必须是在第1个 多面体面的 RS 中。换句话说,第1个 反射点必须位于第1个多面体面上。 图 3.3 镜像法对二次反射的应用 (3)图3.3中画出的3条路径(S-R1, R1-R2,R2-O)中没有一条被环境中的 其它多面体面所遮挡(阴影测试)。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分析多次反射。 重要的是应注意到在镜像法中,有些射线将被障碍物所遮 挡。 图 3.4由于遮掩而丢弃的镜像 已知源S(它可以是实源或者是一个镜 像源

14、),当多面体面F(用背 面 采 集判断在 源S的可视区内)被另一个多面体面F1全部 遮挡时,它的镜像I可以从镜像树中拿走, 并且由I所得到的镜像也可以全部拿走(见 图 3.4)。这样就简化了镜像树,大大地节省 了储存空间和CPU时间。 绕射边缘也一样. 如果多面体面位于RS外部,也可以 简化镜像树。假设整个F1是在多面体面F 的RS外部,那么就没有二次反射S-F-F1( 见图3.5)。因此,紧接着 F 镜像的F1 镜 像可以从树中撤走。显然,树中随后的 镜像也都可以拿走。 图3.5多面体面F1是在F的RS外面所 以没有二次反射 S-F- F1 此外,在室外方案中应该利用 背面采集算法(见附录8

15、B)来丢弃树中 的镜像。 附录 8B 背 面 采 集 当射线和具有闭合面的物体相交时,射线至少要穿过物体表 面两次,也就是至少有两个交点。设物体表面的外法向矢量为 ,那么较接近射线起始点的交点总是满足 远离射线起始点的交点总是满足 式中, 是射线起始点的矢径, 是射线端点的矢径, 是交点 处表面的外法向矢量(见图 8B.1)。 因此,如果物体表面用平面多面体 面来建模的话,在阴影测试中只是满足 (8B.1)式的多面体面才必须考虑。这样 ,可以大大地减少 CPU 时间。 图 8B.1 背面采集示意图 背面采集准则可用在对反射点和 绕射点的搜寻中,因为反射点和绕射 点总是位于满足方程(8B.1)的多面体 面上。 图3.6.b展示出2-D室外环境镜像树-绕射边缘树结构 (只考虑3级 反射)的一个例子。通过应用背面采集和丢弃了在相应的RS外 部的多面体面后,简化了镜像树。 在射线线追踪时时,波从源点出发发,除直射波外,其他的射线线 都要经过经过 反射或绕绕射才能到达场场点,这这些射线线都只存在于各反 射面或边缘绕边缘绕 射角的可视视区域内。射线线从源点出发发,经过经过 反射 面或绕绕射边缘边缘 作用后,最终终到达场场点。这过这过 程中,射线经过线经过 的 反射面(或绕绕射边缘边缘 )可以用树结树结 构图图来记录记录 。 3.2 可见反射面-绕射边缘树结构 图图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