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政治思想二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8349256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的政治思想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儒家的政治思想(二 ) 三 民本思想 (一)民本思想的源流 v民本思想的定义: v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聪明,自 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 “民之所欲,天 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 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天亦哀于四方民”;“天惟时求民主”;“在 知人,在安民”;“敬德保民”。 v孔子:民无信不立;爱民、利民、富民、教民。 v孟子:民心向背是统治者能否王天下的根本。要求统 治者为民父母、保民安民、与民同乐。 v“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影响甚大,常被附会为民主思想。 v唐虞之道:“尧舜之王

2、,利天下而弗自利也。” v荀子:“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 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v贾谊: v唐太宗: v朱熹与陆九渊: v邓牧伯牙琴:“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 之广,足一夫之用邪?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 者,非尧舜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非尧舜也,亦 秦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欲长治久安,得乎?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 ;欲为秦,莫若无怪乎盗贼之争天下。” v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

3、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 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 是乎!”“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 民之忧乐。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 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君与臣 ,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v黄宗羲是儒家政治思想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君臣 共治、学校议政),对晚清的维新变法派与革命派影 响很大。 (二)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1.1. 民本与民主的根本区别 2.儒家民本思想强调政府施政要以民众的需求、意愿为 出发点,顺从民意的政府就是正义的政府。人民理应 接受君主统治,而君主或天子才是国家的主权

4、者。 3.西方民主思想强调国家主权在民。政府和首脑必须由 民众推选出来,代替民众行使主权。 4.2. 儒家民本与西方民主的共通点 5.最高权力产生的理想方式:人民的普遍“同意”。(禅 让制的程序之一) 6.政府官吏选拔、考核的理想方式:人民的认可。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 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 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 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 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 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 v限制政府权力

5、:儒家虽然支持君主制,但反对君权至 上,主张以天道、王道限制君权,用儒家的道德规范 来要求君主、大臣、官吏。 v支持人民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暴君:自由主义者洛克与 古圣贤孟子。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 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梁惠王下 ) 3.民本与民主在制度层面的区别 v与西方成熟的民主制度相比,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缺乏 宪法约束君权;缺乏三权分立制度来限制君权、行政 权的任意妄为、假公济私;司法权从未独立,民众从 未获得真正的立法权。 v儒家民本思想中,以民意为权力产

6、生、转移、运用根 据的积极内容不能在制度层面体现,或者通过实践催 生出相关民主制度。只能通过道德教化、社会舆论、 人民暴动间接地、微弱地或曲折地影响政治。 4.儒家民本与西方民主的比较、融合 v民本思想更关注实质正义,对程序正义思考不足 ;民主思想关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方面。 v在道德观念方面,民本思想更重群体和责任,民 主思想更重个人和权利。前者是家庭(家族)本 位,后者是个人本位。 v在政治与道德、教化、宗教、伦理的关系上,中 国传统要求建立一个整合性的全能政府,而西方 民主制度要求相对独立。 v民本思想认为圣贤宜在高位,而民主思想要求政 策体现多数人的意愿。民意亦有短浅、平庸之弊 。

7、四 禅让思想 (一)禅让思想的源流 v尚书:有关于尧舜禹为政及禅让的记载 。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 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 “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 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慎徽五典,五典克 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 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 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 上日,受终于文祖 v孔子:赞美了尧舜禹之德政,隐含了

8、对其禅让行为的褒 许,但他并不提倡禅让制,而是肯定施行已久、较为可 行的天子(诸侯)世袭制,尤其主张复兴“郁郁乎文哉 ”的周礼。 v战国中期,儒、墨、道、法诸家都曾大力提倡禅让制。 由于燕国禅让事件的失败,尤其是各国君主专制的得势 ,到战国末期禅让思想遭到诸子摒弃。 (二)礼记礼运对禅让时代的全面描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 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

9、 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三)唐虞之道的圣贤政治模式 v“禅而不专”圣贤政治之制度保障 唐虞之道,禅而不传(专)。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 利也。禅而不传(专),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 仁之至也。不禅而能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圣者不在上,天下必坏。 v内圣而外王圣贤政治之德行实践 身穷不均,约而弗利,穷仁矣。正其身,然后正世, 圣道备矣。故唐虞之(兴,天下)治也 。夫古者 舜居于草茅之中而不忧,身(升)为天子而不骄。居 草茅之中而不忧,知命也。身(升)为天子而不骄, 不也。君民而不骄,卒王天下而不疑。 v爱亲而尊贤圣贤政治之二元基础 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

10、禅。孝之杀,爱 天下之民。禅之,世无隐德。孝,仁之大也。禅,义之至也 ,六帝兴于古,咸由此也。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 ,义而未仁也。古者虞舜笃事瞽瞍,乃式其孝;忠事帝尧,乃 式其臣。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 v尚德与养生圣贤政治之目的与境界 上德则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贤则民迁教而化乎道。 夫圣人上事天,教民有尊也;下事地,教民有亲也;时事 山川,教民有敬也;亲事祖庙,教民孝也;大学之中,天子亲 齿,教民弟也。 配乎脂肤血气之情,养性命之正,安命而弗夭,养生而弗 伤,知性命之正者,能以天下禅矣。古者圣人二十而冠, 三十而有家,五十而治天下,七十而致政,四肢倦懈,耳目聪 明衰,禅天下而授贤,退

11、而养其生。此以知其弗利也。 (四)孟子禅让理想中的民意论 v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 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 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 已矣。”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 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 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 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 事示之而已矣。”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 。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 ,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12、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 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 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 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 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v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 子,有诸?”孟子曰:“否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 子则与子。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 毕,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 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 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 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

13、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 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 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 ,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 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废 ,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v孟子强调“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体现了一种以天子 位为公职的“公天下”意识;这种意识排斥权力之私授 ,其合理推论就是主张权力之公共授予以及授贤,反对 世袭的“家天下”制度。 v儒家认为,不管是禅让制还是继承(世袭)制,不得天 命就不能谓之天子。 v如何证明一个统治者得

14、到天命之授权呢?孟子提出了一 种操作程序:首先,由现任天子向天(帝)推荐一个候 选人;其次,天不言但以事迹显验其是否接受候选人, 即“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则表明“天受之”。再次, 候选人须得到人民认可(默认),经过“使之主事而事 治,百姓安之”的试用后即表明“民受之”。 v孟子大幅渲染舜之忠德、让德与民心所向,因 此尽管孟子不断强调“天也”,然其实意乃(舜 之)“盛德也”、“民意也”。即民意是天子权力 来源正当性的坚实依据。 v孟子并没有反对世袭制,而是托孔子之口说禅 让与世袭是一回事,其理由是“天与贤则与贤 ,天与子则与子”。我们不妨将孟子关于益启 之争以及孔子、伊尹、周公等圣贤无位的“天”

15、 、“命”解释,看做一种寓言,看做孟子与(世 袭)传统妥协的方便说法。 (五)禅让制的历史与启示 v尧舜禹禅让之后,只有王莽禅让(新朝)取得部分成功,说明 禅让制与中国的家族政治传统难以相容。 v禅让制与君主制的结合,导致禅让制过于依赖统治者的美德, 除非整个公共政治集团(包括在位天子、臣僚、即位天子等) 都能不留恋或贪求权势,都能克己奉公,这种程序才可能长期 推行下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禅让制仅维持了不到百年, 可见“至于禹而德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美德容易被权力腐化 这一客观规律的体现。 v西方民主制度则因为有宪法的保证和三权分立的制衡,不必依 赖于统治者个人的美德,所以具有恒久的可操作性。不过,西 方民主选举的历史说明选举往往被实力集团操控,或者那些以 利诱、蛊惑大众为手段的竞选者才能胜出,可见民主选举程序 也难以使真正的圣贤登上国家元首之位。 v制度是有限的,应该将治法的建设与治人的培育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