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325432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屋面结构开裂渗漏防治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样年地产集团 工程管理手册案例篇案例XX:建筑工程屋面(楼板)结构开裂、渗漏与治理分析1. 案例背景南方沿海城市某公园项目配套会所建筑,为三栋多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1.3万平米,仅3#楼地下一层,13#楼地上均为三层,1、3#楼为上人屋面,毛坯交房。1#楼屋面面积1500,于13年4月中旬封顶,屋面板拆模后出现大面积的不规则网状裂缝且裂缝均有渗漏现象(如图3.1),天沟侧壁及底部渗漏现象也较多。1#楼屋面浇筑时间为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4点,因场地受限只在西面设置了一台砼输送泵,当日气温1018,偏北风三级,浇筑完成后未及时使用薄膜覆盖养护且有大量的脚印,屋面施工冷 图3.1屋面开裂渗漏缝现

2、象较多、干缩裂缝普遍。浇筑完成第二天下午,用于楼梯间及通风口结构施工的屋面材料随即转运至屋面进行施工。2#楼屋面面积900,于13年5月初封顶,其中一半面积属于高支模范围(支模高度812米不等),屋面板拆模后出现部分裂缝且有渗漏现象,以高支模处的屋面板开裂现象居多。2#楼屋面浇筑时间为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浇筑时天气为小雨,浇筑完成后及收面前突降大雨,虽及时采取了薄膜覆盖且因为雨季的到来使得屋面养护效果较好,但收面工作因此而未做。3#楼屋面面积1500,于13年6月初结构封顶,拆模后屋面板基本上无开裂渗漏现象。2#楼屋面拆模后即将3#楼的支撑架班组全部更换为附近工地优秀班组,并要求在浇筑前对屋

3、面板实施了起拱和检查加固措施。屋面浇筑时间为中午2点至下午5点,采用两台输送泵同时浇筑,浇筑的顺序按照避免出现施工冷缝的原则进行。浇筑完成后设置专人拖平板振动器,并进行混凝土原浆压实收面并找坡,后用塑料薄膜全覆盖养护14天,养护期间屋面无加载大件或较重的材料。1、2#楼屋面封顶后正值当地梅雨季节,对发现的开裂渗漏处进行了三轮以上的检查和注浆修补(图3.2),以期提高结构的自防水性能。2. 影响分析 图3.2屋面注浆堵漏图示(1)对1、2#楼屋面开裂渗漏进行注浆修补及顶棚观感处理共计发生措施费用约25万元,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 (2)由于许多细微的混凝土表面裂缝未有渗漏迹象,暂认定为非通透性裂缝

4、而未进行注浆修补,远期表面裂缝可能随着荷载的增加或混凝土胀缩等因素而发展成为通透性裂缝,从而使屋面存在较大的渗漏风险,后期工程维护费用可预期的大幅增加,结构耐久性也因裂缝的存在而受到较大影响;(3)由于屋面工程的工序多且处于项目总进度的关键线路上,屋面结构开裂渗漏的检查及修补工作持续直接影响了屋面保温、防水等工序的进展,后期为了配合室外工程进度及公园开园的节点目标,垂直运输机械均按预定时间拆除,屋面工程材料的转运均使用汽车吊完成,导致屋面工程的材料转运签证量大量增加,屋面施工工期进一步延长;(4)公园的开园节点实际为选择性的开园,实为会所建筑屋面工程未完成且现场有大量材料堆集、室外绿化工程效果

5、未达预期、幕墙施工未完善等综合因素影响而临时设置单独的活动围挡及广告布等遮挡措施进行部分封闭开园,严重影响了开园的场地效果;(5)业主对公园项目的整体工程质量评价较好,唯独配套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给予了不满意的评价,分析主要原因为屋面渗漏问题,以及工期延误所致,且按其供应商管理办法对该总承包单位做出了考核及处理决定。3. 原因分析(1) 直接原因a. 支模架未按方案及相关规范搭设到位,支模架搭设工艺或搭设的整体刚度不利于楼板(屋面) 结构早期混凝土的防开裂。a) 支模架的基础不牢固或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沉降。尤其如2#楼高支模架的基础由于室内地坪还未做,基础为素土夯实,上覆模板、木枋。立杆立于此类

6、不牢固的基础上,支模架容易在楼面加载时或遇到偶然荷载时由于基础的局部受力不均沉降而随之产生细微的沉降,但如此小的沉降足以导致混凝土在终凝前产生裂缝;b) 虽然结构柱先于楼板浇筑,但由于用于提升支模架尤其是高支模架整体刚度的扫地杆,水平、竖向剪刀撑缺失较多,使得支撑架的整体刚度在抵抗水平向的应力或扰动能力不足。尤其在混凝土终凝前,楼板容易受到意外的扰动如过早的在楼面上集中放置过重的施工材料或塔吊放置材料时对楼板过大的冲击力等而产生裂缝;c) 楼板模板施工完成后未对支撑架进行调校,对于跨度较大的板面及梁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起拱或局部顶托处于松弛状态。由于早期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远大于其抗拉能力,按要求起拱

7、后的板面能够保证其底部混凝土处于水平受压或较小水平受拉的状态,对防止开裂有利。而未起拱甚至成负拱的板面由于其混凝土底部处于较大水平向受拉的状态,在偶然荷载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导致板底裂缝的生成。b. 混凝土材料控制不到位也是导致屋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a)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不利于屋面早期混凝土裂缝的防治。1#楼屋面浇筑时间为一天中温度由较低向最低温度变化的期间,浇筑完成后部分表面可见沿钢筋方向形成有规律的纵横向细小裂缝,分析原因系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即前期水化热过大,且混凝土表面由于覆盖保温养护等措施不到位,混凝土表面抗拉强度的增长不及过快冷缩所形成的拉应力。而屋面层较厚且木模的保温性较好,水化

8、热的增加导致混凝土底层、中部温度较高形成内部膨胀趋势的压应力。由于内外温度差较大且处理措施不到位形成较大的应力差,极易导致混凝土表面生成温度裂缝。b) 1#楼屋面浇筑时的混凝土塌落度偏小,施工过程中工人为便于操作而在现场往混凝土罐车中加水,混凝土现场掺水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的增长从而不利于防止早期开裂。且由于水含量的增加,随着水分的蒸发,容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形成干缩裂缝。c) 1#楼由于场地受限,屋面浇筑时只能架设一台输送泵,期间浇筑用时也较长,混凝土的供应间断不连续。 屋面浇筑完成后,表面可见多条界线分明的施工冷缝,屋面混凝土的施工冷缝将成为较大的渗漏点。c. 施工工艺上

9、的错误或不到位,是屋面开裂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a) 大面积的屋面浇筑,未严格按照方案预定的组织和顺序进行,导致施工冷缝的形成。一些需要适当提前于板面总体浇筑顺序的部位结构如楼梯、天沟等,由于提前浇筑的部位过多和时间上的控制不准确,以及混凝土的供应不及时、连续,导致多处接续面的前道混凝土已经初凝。b)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势必造成结构渗漏,尤其是天沟等蓄水构件的渗漏。c) 浇筑施工待料期间,对于接续面的处理措施缺失,导致混凝土施工冷缝成为必然。d) 屋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前未对表面进行原浆二次抹压收光,因此不能消除早期混凝土表面的张力和一些温度、干缩裂缝,此类早期裂缝存在进一步发展的可能。1#

10、楼浇筑完成后未进行二次抹压收面,2#楼屋面由于在刚浇筑完成时突然由下雨转变为大雨,导致二次抹压收面工作未进行。且1、2#楼未进行结构找坡,雨后的屋面存在多处积水的情况,从而加重了渗漏。e) 养护工作不及时有效,屋面混凝土表面过快的失温失水,造成表面形成较多的冷缩和干缩性的裂缝。d. 成品保护不到位,是造成屋面板多数贯通性裂缝的最主要原因。过早的加载及综合前面提到的一些原因如支撑架的搭设不到位和混凝土表面形成的裂缝,就会导致板面通透性裂缝的形成。a) 1#楼屋面浇筑完成后上人、上材料的时间过早。浇筑完成的次日早上,屋面随处可见较多的脚印,脚印深度12cm,说明工人在施工时为了图方便,人员及施工机

11、具器械等,均在刚刚初凝的混凝土上经过。b) 1#楼在浇筑完成的第二天下午即将屋面楼梯间等结构施工所需材料用塔吊吊至屋面。且材料的放置未考虑混凝土浇筑时间长短,因1#楼混凝土浇筑时间长达5小时,部分区域还达不到集中堆载的条件,且塔吊在放置材料时对楼板的冲击荷载较大。(2) 间接原因e. 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不利于甚至造成屋面结构的渗漏。a) 3栋楼的天沟均为沿外墙内侧设置一圈下沉式天沟,截面为50cm60cm。天沟的侧壁浇筑量较大且空间狭小只(10cm厚)不能保证混凝土被振捣密实,拆模后天沟侧壁渗漏现象较严重。天沟大量的竖向结构需要提前于屋面板浇筑,对屋面施工冷缝的控制制造了一定的难度。b) 上人

12、屋面为无女儿墙设计,因此沿天沟内侧壁(10cm厚)顶部设计变更增设玻璃栏杆,由于属于事后变更未留置预埋件,需对屋面结构板进行锚栓固定栏杆立柱。后期对屋面渗漏检查发现栏杆立柱根部出现渗漏迹象。f. 屋面浇筑的时间及天气的选择对于防止开裂的作用至关重要。a) 1#楼和2#楼屋面均选择在后半夜施工,后半夜作业时工人较为疲累,各方面监管力度不足,浇筑完成时的气温与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利于温度裂缝的控制等。对于屋面防开裂和防渗漏的细节要求,夜间进行浇筑施工时较难实现。b) 不利天气,如1#楼屋面浇筑时气温较低,2#楼浇筑时下雨,都对屋面施工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g. 管理的不到位是导致屋面开裂渗漏的主

13、要间接原因。a) 对于屋面防渗漏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施工前期未有一个防止屋面开裂、渗漏的保障措施体系;b) 对于如何去防止屋面开裂、渗漏的发生,认识上有所欠缺和薄弱。c) 从施工组织的混乱可以看出,在组织和协调方面做的不够到位。d) 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起,反映了前期对供应商的选择存在问题,以及过程中的考察和淘汰机制未形成。4. 经验教训a. 为了防止屋(楼)面结构的开裂和渗漏,支撑架的搭设质量应保证混凝土在浇筑时或浇筑完成后不会在楼面受到荷载时因为所给予的支撑不够或本身变形过大导致新浇筑的混凝土出现开裂的现象,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的质量应得到足够保证。a) 支撑架的基础必须牢固、均匀受

14、力。在首层地面回填土上搭设支撑架前,应将首层地坪垫层砼浇筑完成。在砼结构上的支撑架所有立柱底部必须垫模板,以均衡底部受力。b) 对于屋面支撑架的扫地杆必须双向满拉、水平和竖向剪刀撑必须按要求设置到位。对于高大支模,整体刚度及水平抗扭的措施更应得到保证,在先浇筑完成的墙柱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抱箍,以提高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c) 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对支撑架的顶撑进行调校,并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起拱。顶撑的调校应从梁端或板边向中间进行。b. 保质保量的混凝土供应,是确保楼面尤其是屋面不出现开裂的的前提条件之一。a) 结合屋面浇筑的环境,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在较低气温浇筑屋面时,应尽可能减少混凝

15、土的早期水化热,具体措施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以降低水泥的用量或延缓混凝土的凝固。b) 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及便于浇筑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水的用量,避免凝固过程中水分的蒸发而产生干缩裂缝,工人在现场往混凝土中加水的行为更应得到杜绝,屋面浇筑全程必须全程旁站监督。c) 混凝土应不间断供应,避免待料而出现施工冷缝。浇筑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沟通和组织工作,在混凝土供应不能得到满足的时间段不宜开始屋面的浇筑。c. 好的工艺或措施,可以弥补多数客观不足情况而避免渗漏的发生,如屋面浇筑时的恶劣环境如低温、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或质量缺陷等情况。a) 大面积的板面混凝土浇筑,接续应该在前道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在需要提前浇筑的一些低于板标高的如楼梯、天沟侧壁等构件应在混凝土供应量充足的前提下进行,且提前的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的时间。提前浇筑的构件顶标高以不高于板底标高为宜,浇筑更应避免多点开花,以致无法得到接续而出现冷缝。b) 浇筑待料期间做好接续面的处理,可有效防止开裂渗漏的发生。前道混凝土在初凝前应及时补充新料,可以人工铲料的形式进行。前道混凝土已经初凝时,应清除接续面松散石子,光滑面做粗糙处理,浇筑新料时应保证界面有足够的砂浆渗透前道混凝土,否则需对前道混凝土进行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