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88759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代数北大版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格式可编辑第一章 多项式1 用除,求商与余式:1);2)。解 1)由带余除法,可得;2)同理可得。2适合什么条件时,有1),2)。解 1)由假设,所得余式为0,即,所以当时有。2)类似可得,于是当时,代入(2)可得;而当时,代入(2)可得。综上所诉,当 或时,皆有。3求除的商与余式:1);2)。解 1);2)。4把表示成的方幂和,即表成的形式:1);2);3)。解 1)由综合除法,可得;2)由综合除法,可得;3) 由综合除法,可得。5求与的最大公因式:1);2);3)。解 1);2);3)。6求使。1);2);3)。解 1)因为再由,解得,于是。2)仿上面方法,可得,且。3)由可得。

2、设与的最大公因式是一个二次多项式,求的值。解 因为,且由题设知最大公因式是二次多项式,所以余式为0,即,从而可解得 或 。证明:如果,且为与的组合,那么是与的一个最大公因式。证 易见是与的公因式。另设是与的任一公因式,下证。由于是与的一个组合,这就是说存在多项式与,使,从而由可得,得证。证明:,的首系数为)。证 因为存在多项式使,所以,上式说明是与的一个组合。另一方面,由知,同理可得,从而是与的一个最大公因式,又因为的首项系数为,所以。如果不全为零,证明:。证 存在使,又因为不全为,所以,由消去律可得,所以。11证明:如果不全为零,且,那么。证 由上题证明类似可得结论。12证明:如果,那么。证

3、 由假设,存在及使 (1) (2)将(1)(2)两式相乘,得,所以。13设都是多项式,而且 。求证:。证 由于,反复应用第12题结论,可得,同理可证,从而可得。14证明:如果,那么。证 由题设知,所以存在使,从而,即,所以。同理。再由12题结论,即证。15求下列多项式的公共根解 由辗转相除法,可求得,所以它们的公共根为。16判别下列多项式有无重因式:1) ;2) ;解 1),所以有的三重因式。2),所以无重因式。17求值,使有重根。解 易知有三重根时,。若令,比较两端系数,得 由(1),(3)得,解得的三个根为,将的三个根分别代入(1),得。再将它们代入(2),得的三个根。当时有3重根;当时,

4、有2重根。18求多项式有重根的条件。解 令,则,显然当时,只有当才有三重根。下设,且为的重根,那么也为与的根,即由(1)可得,再由(2)有。所以,两边平方得,所以。综上所叙即知,当时,多项式有重根。19如果 ,求。解 令,。由题设知,1是的根,也是的根,此即,解得。20证明:不能有重根。证 因为的导函数,所以,于是,从而无重根。21如果是的一个k重根,证明是的一个k+3重根。证 因为,由于是的重根,故是的重根。代入验算知是的根。现在设是的重根,则是的重根,也是的s-2重根。所以。得证。22证明:是的重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而证 必要性:设是的重根,从而是的重根,是的重根,是的一重根,并且不是的

5、根。于是而。充分性:由,而,知是的一重根。又由于,知是的二重根,依此类推,可知是的重根。23举例说明段语“ 是的 重根,那么是的重根”是不对的。解 例如,设,那么以0为重根,但0不是的根。24证明:如果,那么。证 要证明,就是要证明(这是因为我们可以把看作为一个变量)。由题设由,所以,也就是,得证。25证明:如果,那么。证 因为的两个根为和,其中,所以和也是的根,且,于是,解之得。得证。26求多项式在复数范围内和在实数范围内的因式分解。解 在复数范围内,其中,在实数域内,所以,当为奇数时,有其中,皆为实数。当是偶数时,有27求下列多项式的有理根:1) ;2) ;3) 。解 利用剩余除法试根,可

6、得1) 有一个有理根2。2) 有两个有理根(即有2重有理根)。3) 有五个有理根(即一个单有理根3和一个4重有理根)。28下列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是否可约?1);2) ;3);4) 为奇素数;5)为整数。解 1)因为都不是它的根,所以在有理数域里不可约。2)利用艾森斯坦判别法,取,则此多项式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3)首先证明:命题 设有多项式,令或,得或则与或者同时可约,或者同时不可约。事实上,若可约,即,从而,这就是说也可约,反之亦然。现在我们用它来证明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令,则多项式变为利用艾森斯坦判别法,取,即证上式不可约,因而也不可约。4) 设,令,则 由于是素数,因而,但,所以由艾森斯坦

7、判别法,即证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因而也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5) 已知,令,可得利用艾森斯坦判别法,取,即证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因而也在有理数域上不可约。29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求出下列对称多项式:1);2);3);4);5);6)。解 1)对称多项式的首项为,其方幂为,即,又因为,所以 原式=。2)同理可得) 原式=,由此可知多项式时六次对称多项式,且首项为,所以的方幂之积为 指数组对应的方幂乘积 4 2 0 4 1 1 3 3 0 3 2 1 2 2 2 原式= (1)只要令,则原式左边。另一方面,有,代入(1)式,得。再令,得。令,得 (2)令得 (3)由(2),(3)解得。因此原式。4)原

8、式= 指数组对应的方幂乘积 2 2 0 0 2 1 1 0 1 1 1 1 设原式令得。再令得。因此原式。1) 原式= ,由于,所以原式。2) 原式,其中,所以 原式。30用初等对称多项式表出下列n元对称多项式:1);2);3);4);(表示所有由经过对换得到的项的和。)解 1)因为多项式的首项为,所以 指数组对应的方幂乘积 40000 31000 22000 21100 1111.0 设原式,令得。得。得。得。所以原式。2)同理可得原式。3)原式。4) 原式。31设是方程的三个根,计算解 因为,由根和系数的关系,可得,再将对称多项式化为初等多项式并计算,可得。32证明:三次方程的三个根成等差

9、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为。证 设原方程的三个根为,则它们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将上式左端表为初等对称多项式,得,故三根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为。二 、补充题及参考解答1 设,且,证明:证 设,则由已知,得。其次,设是与的任一公因式,只需证明即可。因为,所以又因为,从而。故也是与的最大公因式。2 证明:只要的次数都大于零,就可以适当选择适合等式的与,使证 存在多项式,使,从而 (1)1) 若的次数满足,则事实上,采用反证法。若,则(1)式左边的第一项次数小于,而第二项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这样(1)式左端的次数,但(1)式右端的次数为零,矛盾。所以,此时,即为所求。2)若,则用除,可得,其中,注

10、意到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若,则,代入(1)式得,矛盾。再将代入(1)式,可得,令,再利用本题1)的证明结果,即证。3 证明:如果与互素,那么与也互素。证 由假设,存在和使,于是,即证。4 证明:如果的最大公因式存在,那么的最大公因式也存在,且当全不为零时有,再利用上式证明,存在使.证 因为的最大公因式存在,设其为,则,于是与的最大公因式也存在,不妨设为,则 ,若设是的任一公因式,则,这样为与的一个公因式,又可得,即证.下面用归纳法证明本题第二部分。当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命题对也成立,即存在,使,成立。再证命题对也成立。事实上,存在和,使,令 ,即证。5 多项式称为多项式的一个最小公因式,如果1

11、);2)的任一公倍式都是的倍式。我们以表示首项系数是1的那个最小公倍式,证明:如果的首项系数都是1,那么。证 令,则,于是。即 , ,设是与的任一公倍式,下面证明。由倍式的定义,有,即,消去得,于是。由于,因而或者,所以, 。即证。6 证明:设是次数大于零的多项式,如果对于任何多项式,由,可以推出或者,那么是不可约多项式。证 采用反证法。设可约,则有,那么由假设可得或,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后面两个多项式的次数低于的次数。于是得证。7 证明:次数且首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是一个不可约多项式的方幂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对任意的多项式必有,或者对某一正整数。证 必要性:设(其中是不可约多项式),则对任意多项式

12、,有1);或2)。对于1)有。对于2)有,此即。再让,即必要性得证。充分性:设不是某一个多项式的方幂,则,其中是正整数。若,则由题设知与满足或(为某一正整数)。但这是不可能的,即证。8 证明:次数且首项系数为1的多项式是某一不可约多项式的方幂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多项式,由,可以推出,或者对某一正整数。证 必要性:设,则对多项式,有1),于是;2)为某一正整数)。必要性成立。充分性:对任意多项式,有或,若,那么,但。再由充分性假设,可得为某一正整数。于是由第7题的充分条件,即证。9 证明:不能有不为零的重数大于2的根。证 设,则,又因为的非零根都是多项式的根,而的个根都是单根,因而没有不为零且重数大于2的根。10 证明:如果,那么的根只能是零或单位根。证 设是的任一个根,由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