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语言特点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8852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语言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诗经的语言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诗经的语言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诗经的语言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诗经的语言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的语言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语言特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经的语言特色钟理内容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丰富、准确、生动、形象、活泼、优美,诗经的作者们以这种独特而美妙的语言描绘了三千多前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立体地再现了先秦先民们的喜怒哀乐,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主要从诗经的语言系统入手,对其语言的词汇、语法特点以及文学修辞特色进行较全面的梳理、论述,从而更好地发掘诗经的语言之美,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人文和生活风貌。关键词: 词法特色 句法、章法特色 表现手法(修辞)特色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Chinas first poetry collection, the langu

2、age of rich, accurate and vivid images, lively, beautiful, The Book of Songs, the authors of this unique and beautiful language describing the more than 3000 before all levels of social life, three-dimensional reproduction of the pre-Qin to the emotions of our ancestors, customs, has a profound cult

3、ural accumul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Book of Songs, start with the language system of their language, vocabulary, grammar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of rhe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 for a more complete, on to better explore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with a view

4、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age and life style of social and human. Keywords: lexical syntactic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art practices (Rhetoric) characteristics作者简介:钟理,男,汉族,贵州民族学院2005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一、 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流传于黄河中下游流、江汉流域广阔地域的诗歌305首,另有

5、6首有目无词的笙诗。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尊称之为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最初是合乐的,是乐曲的歌词,可以咏诵、演奏、歌唱,颂诗部分伴有舞曲。孔子曾经就为诗经正过乐谱,“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更得其所。” 诗经中的作品,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依据宋代郑樵的观点:“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注释 。“风”是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其诗多为描写里巷风土男女情思,其语言通俗活泼、自由率真,言近而旨远;“雅”是朝廷直属地区的音乐,其诗多为士大夫贵族宴飨朝会、谏讽朝政之作,其语言铺陈错落,疏密有致;“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毛

6、诗序里说:“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其诗为祭祀祖宗天地山川、歌功颂德之作,其语言有典雅板重、庄严肃穆、迂缓深远的特点。“风”、“雅”、“颂”虽然体裁形式各异语言特色也迥然不同,但这三种不同的声音汇聚成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诗歌,诗经内在的精神脉络维持着其语言在形式和本质上的矛盾统一。 二、诗经的词法特色诗经的语言是在先秦人民口头语言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规范式书面语言,文献中称其为“雅言”。(论语.述而:“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诗经作为远古的诗乐舞相结合的韵文语言系统,既具有当时共同语言(雅言)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一)、语音构词特色诗经时代,单音节词在语言词

7、汇中占大多数,同时双音节词开始较为丰富的出现。据向熹在诗经语言研究中的统计,诗经一共使用了近3000个单字,有许多单字一字多义,按词义计算,约有4000个单音词,这些单字又构成了近1000个复音词,一共近5000个词汇,其中有丰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联绵词和大量虚词、衬字,能够较为精确全面地反映事物。如其中极为丰富的名词,表示了自然界繁多鸟兽虫鱼草木之名,也表示了社会中各种各样复杂事物的名称。同时诗经中运用的动词也丰富、生动、具体,富于形象性,如表示手的动作就有:采、撷、掇、刈、握、提、娄、搴、拊、投、折、授、招、拔、抽、搔、执、秉、携、指、抱、揖等数十个词;描写心理活动,则又运用了大量比喻

8、性的词,如:心如结兮、中心吊兮、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忧心如熏、忧心如焚,等等,将抽象的感觉诉诸形象,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这些单音节词的大量运用,构成了诗经语言的基础,但诗经作为伴有舞乐的诗歌作品,要求语言宛转优美,句式整齐而参差,声律铿锵悦耳,节奏明快,缓急有序。单音节词显然无法将这些特点全面地表达出来,诗经的作者们不得不创造运用双音节的词汇。双音节词汇又包括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语素)和复合词(两个语素复合而成),而以双音节单纯词更为古朴,出现得更早,因为人类最早的言语能力表现在机械式简单的语音复制方面,并且反应到人们的口头语言中。正如叶舒宪先生所说:“摹声作为人类最早的言语能

9、力之表现,不但在汉语中直接催生了重言模式,而且又间接地孕育了足以显示汉语诗歌潜能的另外两种模式双声和叠韵。”(诗经的文化阐释)。1唐满先主编-十三经直解.第四卷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2页。双音节单纯词最早活跃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中,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伟大创造,王公贵族的典诰中虽然也有双音节词,但都是生造出来的,不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这些双音节单纯词是由语音关联的造词法构成的:或是两个音节相叠,组成重言的形式(又叫叠音);或是声母和韵母之间有关联,构成双声叠韵的联绵字。1、重言的大量使用重言音节整齐而具有听觉上的美感,在语法规则中都属于形容词性质,在意义上比较适于对事物摩声状貌,运用

10、重言有助于表达曲折幽深的感情,增加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又能使人感到生动活泼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言可以放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词、联绵词之前或者之后,与重言搭配的词汇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结构,动词还包括动宾词组,绝大部分与重言搭配的都是双音词结构,如果是单字单词(名词为主)一般都加上衬字或虚字(有、彼、维、之、其、焉、载、止等)衬足音节,维持句子整体的节奏,如在单音节名词加衬字的有:有狐绥绥、彼黍离离、维叶萋萋、维石岩岩、其叶肺肺、其耳湿湿、其音昭昭、被之祈祈、泌之洋洋、氓之蚩蚩、心焉忉忉、载弁俅俅、灼灼其华、泄泄其羽等;在单音动词间加衬字的有:其流汤汤、其耕泽泽、载获济济、

11、蒸之浮浮、积之栗栗、公尸来止熏熏、至止肃肃等。单音名词不加任何衬字的仅有两例: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其中第一例是三五结构,第二例连续三字结构,在诗经中属于变体句式,作用使其诗句在整齐中富于参差变化,增加节奏性和抒情效果。重言与名词搭配的形式重言与偏正式名词搭配(重言可以在所修饰的名词的前面或者后面)的有: 忧心忡忡、硕人俣俣、硕人敖敖、北流活活、庶姜孳孳、淇水汤汤、君子陶陶、驷介旁旁、秋日凄凄、狂夫瞿瞿、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劳心忉忉、垂辔弥弥、行人彭彭、良士休休、白石凿凿、明星煌煌、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春日迟迟、予羽谯谯、赤舄几几、四牡烈烈、冬日烈烈、我稷翼翼

12、、上帝板板、老夫灌灌、征夫捷捷、武夫滔滔、天子穆穆、万舞洋洋、蒸徒增增、泰山岩岩、新庙奕奕、丰年穰穰、商邑翼翼;关关雎鸠、采采卷耳、赳赳武夫、振振公子、悠悠我思、招招舟子、习习谷风、孑孑干旄、悠悠苍天、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厌厌良人、秩秩德音、交交黄鸟、泛泛杨舟、皎皎白驹、悠悠南山、赫赫师尹、浩浩旱天、温温恭人、营营青蝇、肃肃谢弓、烈烈征师、英英白云、济济多士、勉勉我王、显显令德、荡荡上帝、肃肃王命、藐藐昊天、桓桓武王、矫矫虎臣等等。 重言与联合式名词搭配(重言可以在所修饰的名词的前面或者后面)的有:威仪棣棣、绿竹猗猗(绿、竹,皆草名。)、风雨凄凄、蒹葭苍苍、衣裳楚楚、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卉木萋

13、萋、萑苇霈霈、疆场翼翼、黍稷嶷嶷、左右秩秩、威仪抑抑、临冲闲闲、荏菽旆旆、麻麦蒙蒙、子孙绳绳、江汉浮浮、松柏丸丸;采采衣服、悠悠旆旌、琐琐婚亚、奕奕寝庙、粲粲衣服、滔滔江汉、平平左右、绵绵瓜瓞、济济辟王、戚戚兄弟、抑抑威仪、涤涤山川、皇皇后帝等。 重言与动词搭配的形式重言与动词搭配的形式比较复杂,搭配的动词可以不带宾语,如果动词带宾语,重言所形容的,可能是动词本身,也可能是宾语,这里不再做具体分类,重言与动词搭配使诗句中的动作行为更具体、生动、形象,摹声状貌也更加亲切可感,如:泣涕涟涟、言笑晏晏、行迈靡靡、独行踽踽、归飞提提、小心翼翼(小,使动用法)、信誓旦旦、驱马悠悠、采蘩祁祁、虫飞薨薨、载

14、驱薄薄、伐木丁丁、伐鼓渊渊、鼓钟将将、筑之登登、鸡鸣胶胶、出车彭彭、视天梦梦、执我仇仇、兴雨祁祁、作庙翼翼、执讯连连、视尔梦梦、诲尔谆谆、听我藐藐、降福简简、奏鼓简简、宅殷土芒芒、敷政优优;翘翘错薪、肃肃宵征、耿耿不寐、杳杳出日、坎坎伐檀兮、呦呦鹿鸣、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湛湛夜饮、萧萧马鸣、烨烨震电、或燕燕息居、或惨惨劬劳、悠悠南行、蔼蔼王多吉士、驿驿其达、桓桓于征等。重言与形容词搭配的形式重言与形容词搭配的比较少,因为重言在语法中就是作为形容词出现的,如:舒而脱脱兮、夭之沃沃、哕哕其冥、温温其恭、绰绰有裕、斤斤其明等。另外,还有两个重言搭配组成四字句的,这样的重言摹声状貌更有气势,同时使语言

15、琅琅上口,形式整齐而有力,如:矜矜兢兢、战战兢兢、缉缉翩翩、委委佗佗、济济跄跄、穆穆皇皇、跄跄济济、兢兢业业、赫赫明明、赫赫业业、绵绵翼翼等。 以上所举的重言远非诗经的全部,诗经中重言的运用在先秦典籍乃至中国所有书面文字语言中都称得上最多最丰富的。有时候,修饰相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重言,如形容“忧心”的有“忡忡”、“掇掇”、“悄悄”、“殷殷”、“钦钦”、“烈烈”、“京京”、“愈愈”、“惨惨”等十数个重言,这样既可以全面地修饰事物而避免字句重复,同时可以展示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以及细微的差异。而且,诗经中常常每一章中以相同事物为比兴引领诗章,而以不同的重言修饰该事物,这样既可以使所修饰的事物呈现各个时期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而且使得全诗既整饬齐一又参差变化,起到回环歌咏,加深效果的作用,重言在重章叠咏的复沓中交替运用,更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如蒹葭中就分别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作为每一节诗歌的开头,来引领全诗;螽斯全诗分别以螽斯羽的“诜诜兮”、“薨薨兮”、“揖揖兮”来祝福赞美“子孙”的“振振兮”、“绳绳兮”、“蛰蛰兮”,诗歌的主体部分就是六个重言修饰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重言在诗经中所占有的分量。有时候,诗经中用相同的重言来修饰不同的事物,如“厌厌”,既可以用来形容人,厌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