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284725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小板功能检测8213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小板聚集实验血小板活化, 一、血小板功能检测项目出血时间、粘附性、聚集性、释放产物、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胞浆游离钙水平测定、凝血活性、膜糖蛋白检测、基因多态性和突变。常用的检测功能的方法为: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比浊法、阻抗法、循环血小板聚集体、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近年来,流式细胞仪、PFA-100分析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微小聚集体也逐渐地进入临床或临床前阶段。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是应用较广泛的指标,可以用于遗传性血小板疾病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中评估其病理反应,指导抗栓药物的应用以及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监测之用。在比浊法的应用中,有几项关键问题应予以注意:(1)血液采集与分离。(2)诱导剂应用

2、:种类、浓度。(3)正常值的选定。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血小板功能、代谢、尘化及受体表达,而微小聚集体的形成作为血栓形成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激光衍射法的测定也正在评估中,反映体内全血状态下的血小板阻抗法以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其意义。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1、出血性疾病: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二类,采用常规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血栓性疾病:大多数血栓性疾病均可以检测到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这对疾病的病理过程,指导疾病治疗均有一定;意义,许多指标在疾病中的意义也作比较研究,一些分子标志物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

3、化的较敏感指标,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较为简便。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小板活化指标不仪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意义,而且对某些疾病具有预示意义。譬如,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在妊娠25周升高,则预示先兆子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有采用血小板数、MPV和聚集三项来综合预示先兆子痫。采用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发现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差别。这表明血小板检测在临床上足十分有用的。在血小板参与功能血栓形成的机制中,除了上述获得性原因外,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存在遗传因素。粘性血小板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对ADP和/或肾上腺素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增强,本征分为三型:I型对ADP和肾上腺素聚集反应均

4、增强,II型对肾上腺素聚集反应增强,III型对ADP聚集反应增强。在原因不明的动脉血栓形成中,本征的发病率占21%。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之间的关系正在研究中。 GPIIIa的PLA1(Leu33)PL2(Pro33),GPba上的三个多态性(39bp*重复变异数、Thrl45Met、-5T/C),胶原受体GPIa807C/T、Lys505Glu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介入疗法的关系研究,多数是在基因型与疾病关系之间进行,虽然获得的结果尚属初步,但譬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及周围血管血栓病,糖尿病等疾病使人们对遗传因素与血栓形成关系有了新的认识。3药物监测中的应

5、用:抗血小板药物监测通常采川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性测定即可,当然,采用PFA-100时,其灵敏性更高,服用ASA时其血小板诱导剂叫可选用AA+ADP或胶原,服用抵克力得和玻立维时可选用ADP,在GPIIb/IIIa拮抗剂活疗叶,用全血血小板聚集和流式细胞仪测得的结果致,较比浊法灵敏,肝素治疗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症也叮采用聚集法测定。 血小板功能检测主要有以下指标:1,p选择素测定:用ELISA法,一般实验室应该都能开展,医院检验科肯定能开展,关键是你要买到试剂盒,有酶标仪。这个指标主要评价血小板活化程度。可行性较大。2,血栓烷B2:也是可以用ELISA检测,难度和P选择素差不多,主要反映血

6、栓前状态。3,PF3:好象没有自动化仪器可以检测,所需要的试剂也很简单,白陶土 和氯化钙就行了。但是首主观影响很大。4,血小板聚集实验:该实验需要的试剂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要有酶标仪。5,血小板黏附实验:手主观影响大,几乎已经被淘汰了。综上所述,有酶标仪,应该都还好做,只是操作方面你最好向做过这些实验的人请教一下。有的医院检验科开展以上检查,可以咨询技术方面的问题。 【摘要】血小板在执行生理性止血的同时,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功能检测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实验与方法日益增多,但所有这些检测方法均有不足之处,因

7、而有必要研究和发展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诸如血小板的一般功能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血小板释放功能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作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检测 Research Advance in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Review Abstract Platelet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thrombosis, and also performthephys

8、iological hemostasis.The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have values in the investigating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latelet disorders and in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antiplatelet drugs.There are increasing assays for investigating platelet function,including assessment of platelet adhesion,activation and agg

9、regation,etc.However,all of these assays have certain limited sensitivity.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simple, sensitive assay that measures the activated platelet. This article reviewedadvances of researches on platelet function assays, including assay for general function of platelet, assay of pla

10、telet adhesion function, plantelet activation assay, platelet aggregation assay, platelet coagulation assay and application of flow cytometry in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s, etc.and looked forward to research prospect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platelet; platelet function; platelet function assay

11、 J Exp Hematol 2007; 15(5):1130-1134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维持血管壁完整性以及某些病理过程,如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心绞痛、肿瘤转移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对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的危险以及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血小板功能检测可分为血小板一般功能测定,血小板黏附、聚集及释放功能的测定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等。 血小板一般功能测定 这种测定包括出血时间的测定3、血块收缩试验、活化凝血时间测定、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法(RPFA)4等,是目前临床评价血

12、小板功能的辅助手段。 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 1941年Wright5建立了转动玻瓶法测定抗凝全血中的血小板在玻璃瓶表面的黏附特性。1960年,Hellem6建立了玻璃珠柱法测定枸橼酸抗凝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粘附性。血液通过玻璃珠柱后,由于血小板粘附在玻珠或塑料管,以及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被滞留在玻璃珠柱内。因此,过柱后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降低,故又称滞留试验。1963年Salzman7对Hellem法加以改进,血液抽出后为经抗凝直接通过玻璃珠柱进行测定,本法有助于粘附性减低的出血患者的诊断,但对粘附性增高的血栓性疾病敏感性降低。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生理特性,是其参

13、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对于临床上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检测一直是血小板体外功能评价的金标准8。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对血小板聚集活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测定。 肉眼或镜下检查法 主要观察聚集颗粒出现的时间及其大小,以判断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但是只能粗略地评价血小板的聚集活性。 将全血以恒定的速度通过微孔金属网,若血小板聚集成团,则阻止血流通过,测定过滤前后的压力差来表示血小板聚集活性。 PRP比浊法 最初由Bron9提出,在特定的搅拌条件下,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血小板激活后GP ba复合物暴露出纤维蛋白原的受体

14、并与其结合而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浆浊度降低,透光率增加,光电池迅速将光浊度的信号转换为电讯号,在记录仪上记录下电讯号的变化。 PRP比浊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定法,临床上对于血小板无力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去除红细胞,可导致CO2的挥发和pH增高,不能完全反映体内血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时间过长可导致血小板活性降低;对血小板聚集物的形成不敏感,只能检测大的血小板聚集物;离心过程也会导致血小板的激活和红细胞碎片中血小板的丢失;血小板数目的调整难以标准化;重现性差10;而且高脂血症的PRP会影响吸光度,减少PRP与PPP之

15、间的差异。因此,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不能准确反应体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变化11。 全血电阻抗法 1980年Cardina和Flower12以电阻抗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全血中血小板聚集的方法,即在测定管中加入2个电极,加入诱导剂胶原或ADP,血小板发生聚集而堆积在电极上,阻抗就相应增加,在记录仪上记录这种阻抗,以观察体外血小板的聚集活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接使用全血,无需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操作更简便快捷;无需经过离心,是新型血小板功能试验和血小板拮抗剂评价的良好供选方案13;对于脂血标本的测定,可以克服比浊法因浑浊而影响结果。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与比浊法相比较对小聚集物的形成不敏感,且每次测定后需要清洗电极,连接电极的电线需要小心放置,不能弯曲,使其很难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全血血小板计数法 用来测定血小板聚集时减少血小板数目。将枸橼酸钠抗凝的全血放到含有旋转离心磁棒的聚苯乙烯试管中,并在37下孵育,用甲醛固定单个血小板,以测定起始血小板数。加入诱聚剂诱导血小板聚集,并测定聚集后血小板数量,聚集前后进行比较,得出血小板减少的百分率。该法对很小的血小板聚集物敏感,并不需要对抗凝全血的稀释,耗血量少,所需时间短,可用于评价血小板功能异常的病人。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F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